||
瞎忙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
一转眼,距离我在科学网发表“对即将到来的博士生活的几点畅想”的文章已经过了八个月。所里新一届的博士成绩也已经“新鲜出炉”,乐观估计距离我博士毕业还有大概可能也许还有两年。最近感觉有点懈怠,刷了刷之前的几点畅想,以及写一写自己的一点想法。
当时在文章中提到:
抓紧发一篇SCI。有这样两个事实:延期太普遍了,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我们所今年正常毕业的博士不足25%;有足够的创新性的研究是可遇不可求的,自己觉得很新颖的东西往往别人早就想到了,对于博士生来说,一心只想发大paper的心思不可取。所以,我更倾向于在较短时间内,在一定创新性的前提下,先发一篇文章,避免毕业时匆匆忙忙。这样,有了底气和经验,再去做自己想做的深入地研究,时间、精力、心态上更宽松些。
其实在那时候(2020年8月),我的第一篇英文文章,数据处理基本快完成了。因为在研二有转博的意向(2019年秋季学期)之后,我就开始做这个方向了。当时考虑的是写一篇英文,找找感觉;毕竟在那时候我的第一篇中文文章已经投稿了(我们所硕士要求一篇中文),还是比较空闲的。在后来的投稿中,投稿了三个期刊,前两天终于拿到录用通知。其中第二个期刊,在外审、退稿、修改再投、外审、修改后,居然被拒稿了。这真是挺折磨人的。
其实,写文章无非几个关键步骤:构思实验、做实验、处理数据、论文写作。我所了解的很多人,也是按这个步骤进行的。但是我并不完全是这个套路。我更喜欢在构思实验、做实验期间,就开始论文的写作。实验材料、方法、目的、意义等等,都是提前可以写好的。这些东西可以在日常就整理好,等到真正论文写作的时候就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感觉。
但我还是时常懈怠。这个真是没办法。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
坚持定期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展。我是那种做着做着就容易懈怠的人,多在组会及必要的时间与导师沟通实验、文章进展,能够使我获得一定程度的成就感。
这个我是真的没做到。如果做事需要监督的话,而这个监督人还是自己,真的是挺难。前两天在去食堂的路上,我导师问我,最近进度是不是有点儿慢?说实话,最近是真的挺慢的。基本上没干什么正经事。和导师聊了一会儿,计划这个月结束数据处理部分,下个月完成初稿。这个算自己给自己定的期限吧。
目前的状态呢,基本已经达到了博士毕业的最低要求(一篇SCI)。下一阶段,计划做一些自己感兴趣且有意思的小研究。目前已经有了初步构思,计划最近忙完找导师聊一聊,准备新的实验。
虽然状态还是好的,但是我已经明显感觉自己没有开始的那种对科研的极大的兴致了。毕竟科研没有吃喝玩乐带来的感官刺激强烈。懈怠、厌倦的情绪已经在懒惰的土壤上滋生了。这一点我认为是很不好的。我在很多因没文章而延期的师兄师姐身上看到过。我分析了一下,这可能来自于没有有效的正反馈:工作周期太长导致获得回报时间太久,或者已有的工作没有得到理想的认可;也可能来自于自己没有更远大的目标:比如发篇顶刊。怎样得到正反馈?怎样破局?我暂时还没有好想法。
欢迎各位老师,为学生提提意见,并在评论区聊一聊自己的想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4: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