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仁、义、礼视角下的主动医学赋能体系——探讨能量场与信息场的统一与五德精神的契合
段玉聪(Yucong Duan)
国际人工智能评价网络 DIKWP 标准化委员会(DIKWP-SC)
世界人工意识 CIC(WAC)
世界人工意识大会(WCAC)
(电子邮件:duanyucong@hotmail.com)
段玉聪教授提出的主动医学赋能体系,以统一人体信息场与能量场为核心,构建了一种全新的健康管理理念。从哲学视角看,这一体系与儒家“道、德、仁、义、礼”的核心价值观产生了深刻共鸣。通过对能量场与信息场的统一探讨,可以发现在主动医学实践中体现了古代智慧中“道”的理念:顺应自然,以和为贵;而这种和谐与平衡也与儒家的礼、仁、智、德、道有着内在联系。
一、“道”为和:符合以为礼在儒家思想中,“礼”是规范人与人之间行为的准则,是社会和谐与秩序的基础。对应到主动医学的能量与信息统一体系,“道”体现在通过信息场与能量场的和谐统一来维护个体健康。
符合以为礼:主动医学体系强调顺应人体自然状态,以信息场数据为基础,调节能量场达到和谐,正如礼仪规范要求人们遵从自然法则和社会秩序一样。通过尊重身体本能和自然规律,个体的能量流动得以规范与优化,形成一种内在与外在和谐的“礼”之状态。
“仁”在儒家思想中指的是对他人的爱与关怀,“不争”则是指不与他人争夺,在和平中实现仁爱。
不争以为仁:主动医学倡导个体在健康管理中不与病痛对抗,而是以宽容、平和的心态顺应身体能量的自然流动。信息场与能量场的调节过程强调的是调整与优化而非激烈干预,这种不争的态度体现了对生命的仁爱与关怀。医生和健康管理者在提供医疗建议时,以平和、尊重的态度与患者合作,共同维护健康和谐。
“智”代表智慧,儒家强调的不辩即是“不争辩”或“不强求对立”,以宽广胸怀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
不辩以为智:在主动医学体系中,智慧层(Wisdom)不仅关注科学数据,更融入伦理和价值观的考量。信息场与能量场的统一需要医生和AI系统在面对复杂健康问题时,不固执己见、不陷入无谓争辩,而是综合各方面信息和能量状态,做出平衡的、合乎人性的决策。这种不争辩的智慧体现在对不同治疗方案的开放态度和灵活调整,体现了真智的核心。
“德”是指道德与美德,“不取”可理解为不贪不占,保持节制、谦逊之德。
不取以为德:主动医学强调在健康管理中不追求过度介入或滥用技术,而是根据个体真实需求进行适度干预。这种“节制”的医学态度,不强行取用所有可用资源,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保持对能量场的自然调节,体现了儒家“德”的中庸之道。医生在智慧决策中通过伦理约束,避免过度治疗或不必要的干预,保持医疗行为的道德高地。
“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法则,是动静相济、无为而治的境界。“不动”并非僵化不变,而是指在变化中保持内在平衡与和谐。
不动以为道:在主动医学中,通过持续的监测与优化,使得个体的能量场逐渐恢复与自然“道”的一致状态。此时,不再需要频繁地外部干预,因为信息场与能量场已经达到了动态和谐,个体在这一平衡状态下呈现出“无为而治”的健康特性。医生和系统的角色转变为一种守护和平衡的状态,而非不断的干预,这种状态即是“道”的体现。
段玉聪教授提出的将人体视为信息场与能量场的主动医学理念,与老子“道法自然”、斯宾诺莎“自然即神”的哲学思想有着深刻的共鸣。通过DIKWP模型的层层递进,我们看到信息场和能量场在主动医学中如何共同作用、互相调节,以实现身心灵的动态平衡。
在“道”为和的理念指导下,信息场提供规范与秩序(礼),能量场则以自由与平衡为核心,通过不争不辩的智慧决策、不取而为德的不干预态度来实现真正的和谐。
这种理论上的深化,不仅提升了主动医学的哲学高度,更为实际健康管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即通过对个体信息与能量的综合调节,让人体在顺应自然规律的同时,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
未来,当主动医学真正落地,它不仅会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手段,更将基于深厚的哲学底蕴,通过尊重个体自然律动与自由能量,全面优化健康管理策略,实现从“治病”向“治未病”转变,最终引领我们迈向身心灵和谐共融的新健康时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