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研人员总少不了阅读大量文献,理解文献内容就成了科研生活常态,而我们平时复制PDF内容黏贴到网页翻译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多余换行而导致翻译乱码,译文与中文阅读习惯不符的情况,翻译结果很差,需要手动删除换行,而CopyTranslator
可以帮我们快速且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只需打开CopyTranslator
,直接复制PDF文本,CopyTranslator
监听到剪贴板变化,会将剪贴板内容进行处理(如去除多余换行等),并显示翻译结果,翻译效果相比于直接复制黏贴到网页版翻译有了巨大的改善,同时翻译所需时间也大大减少,借助于强大的Google翻译API,翻译质量有保证。另外还有丰富的选项可以设置,如自动复制翻译结果到剪贴板,增量复制,智能互译等等,有效提高人们阅读及翻译外文文献的效率。CopyTranslator
经过多次迭代,功能越来越丰富,越来越人性化,建议阅读完整使用指南wiki,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
打开网页/PDF,选中要翻译的段落文字,按Ctrl+C/右键复制文本,CopyTranslator监听到剪贴板变化,会将剪贴板内容进行处理(如去除多余换行等),翻译,并显示。只要这边鼠标一复制,不用粘贴,CopyTranslator
立刻给出翻译结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image
大大简化翻译所需步骤,只需复制文本到剪贴板,下一秒即可查看翻译结果,让你享受所见即所得的快感,更有点按复制机制,让你复制文本更轻松。
CopyTranslator
专门针对英文及中文pdf的换行和句尾做了优化,基本解决断句和换行的问题。 以下为使用CopyTranslator
直接复制翻译后的结果,可以看出翻译效果相比于直接复制黏贴到网页有了巨大的改善。同时,借助于强大的google翻译API,翻译质量有保证,所使用的translate.google.cn连接速度也较快,无需担心网络问题。
image
效率更高,同时尽可能保持原有分段。
image
在打开监听剪贴板
选项后,只需选中文字,并将鼠标悬停在选中文字上方长按不动超过0.3s后释放鼠标(其实0.3s你基本没感觉自己长按了),也就是长按后释放,即可复制。这可以避免我们过度移动鼠标(右键再选择复制)或者是疯狂按ctrl+c按得很累。
image
无比强大的专注模式,一个简单的文本框,能够满足日常翻译90%的需求!
译文同步显示在专注模式
和对照模式
当中。
智能词典仅在专注模式
中显示,彩色显示帮助你快速分辨各项内容
拖拽文本到专注模式框,可以直接得到翻译结果。
当光标位于专注模式结果框中时,Ctrl+Enter
可以翻译框内内容,Ctrl+B
实现百度搜索框内内容,Ctrl+G
实现Google搜索框内内容。
专注模式右键菜单可以实现几乎全部选项的设置,全部的应用。
CopyTranslator
会自动识别所复制的文字,根据所设置的源语言
和目标语言
进行自动智能互译,举个例子,设置源语言
为英语,目标语言
为简体中文,这时如果您复制的是英语,会翻译为中文,复制中文则会翻译为英文。(不用担心,自动复制
不会与此机制相互影响。)
单词少于3的外语句子将被视为短语或单词,您将在专注模式上看到更详细的解释。勾选智能词典
选项以启用它。注:查词限于Youdao支持的语言,但是您无需也无法手动选择语言。(基于Youdao提供的API)
image
将复制的文本附加到原文而不是替换它,当段落在不同页面中分隔时尤其有用。勾选增量复制
选项以启用它。
对照模式
符合用户以前的的使用习惯,原文与译文对照显示。
专注模式
只提供译文窗口,便于您关注译文。使用专注模式时注意勾选始终置顶
及监听剪贴板
,必要时应勾选自动复制
。
支持语言丰富,Google翻译支持啥我们就支持啥。
更多自动化的自定义选项可供选择,如自动复制
,设置记忆
,贴边隐藏
,自动显示
支持全局热键及方便的快捷键操作
国际化,界面语言可选择English/简体中文
占用内存小,运行时常驻内存只有十几兆。
CopyTranslator
还将继续加入更多新特性,敬请期待。
https://copytranslator.github.io/guide/
其中有详细的教程项目:
https://github.com/CopyTranslator/CopyTranslator
https://github.com/elliottzheng/CopyTranslator
软件下载地址:
https://copytranslator.github.io/download/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Wj7sPNel3iJFJIVW6VfzPg
提取码:35u0
点滴分享,福泽你我! Add oi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