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卫像,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巨匠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充分展现了人体的神圣美,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
美国玛丽安大学骨科医学院的Daniel M. Gelfman医生,最近也去了意大利佛罗伦萨,参观了大卫像。
与其他游客的观赏角度不同,Gelfman医生的职业敏感,让他一下子发觉了这尊雕像的“异常”之处——大卫脖子右侧锁骨上方的颈静脉呈怒张状态。
临床医生经常通过观察颈外静脉的高度,来评估中心静脉压。
一般情况下,最好使用颈内静脉进行观察,但其难以显示。
因此,临床医生多采用较小、较不可靠的颈外静脉,它较浅,容易观察。
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两条颈静脉,无法像大卫一样,在锁骨上方保持直立状态。
Gelfman医生将大卫像的颈静脉怒张称之为“大卫症”,并认为其心内压升高,可能有心功能不全。
Gelfman医生意识到自己可能有了新发现,且500年来无人知晓。
他立刻拍下了很多张照片,以供研究审查。
回到美国后,又查阅了很多资料,并与医学和生理学的同事进行了激烈而有趣的讨论。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世界最完美的男性雕像,为何会是潜在的心脏病患者,Gelfman医生将研究思路转向了大卫的作者: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接受过严谨的解剖学训练,比如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大卫的颈外静脉和胸锁乳突肌在解剖学上完全正确。
米开朗基罗描绘了大卫与哥利亚战斗前的情景。
对他其他的雕塑作品进行观察,Gelfman医生发现摩西雕塑作品中也伴有锁骨上颈外静脉怒张的现象,大多人认为此时的摩西处于兴奋状态。
米开朗基罗的另一件雕塑作品,死去的基督,却未发现有颈静脉怒张。
Gelfman医生检索了关于米开朗基罗作品的评论文献,却未发现任何人提及他的雕塑作品中出现颈静脉怒张。
米开朗基罗在1504年创作了大卫,而直到1628年威廉·哈维才发现了循环系统的机制。
哈维曾猜想小血管连接动静脉血管,但直到1661年才有人发现毛细血管。
基于此,Gelfman医生认为米开朗基罗有着异于常人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他一定注意到,当健康人处在兴奋状态时,颈静脉会暂时性怒张。
在心血管生理学信息如此有限的年代,米开朗基罗竟能有此重大发现,并在作品中生动地表达出来,令Gelfman医生无比震撼。
然而,直至今天,这种现象仍未正式写进心脏病学的教科书。
Gelfman医生从事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已达40余年,现在他即将退休,并转向全职教学。
他希望将这一发现传递给医学生,要想了解基本原理,就需要仔细观察,只有时刻保持好奇心,才能真正理解医学,并做出准确诊断。
1504年,米开朗基罗是这么做的。
今天,我们也需要这么做。
当再次面对出现“大卫症”的患者时,先不急于下结论判定患有心脏病,或许他们正准备面对自己的敌人哥利亚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