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prjiany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iprjianyu

博文

学问三境之一见 精选

已有 5563 次阅读 2019-2-4 06:3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常人以为第三境就是做学问的终极之境。众所周知,做学问是从研究问题开始。而研究任何一个有深度的未解难题,首先要做的是尽可能收集所有的相关信息,对于前人做的工作都要尽可能的了解,知道现存方法的优缺点,理解问题之所以未能解决的难点之所在。对于研究者来说,这一段的产出,是一篇综述或者调查报告。综述或调查报告的最高境界,就是"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达到第一境之后,通常就进入研究上的高原期。一般所研究的问题,很多人都已经研究过了,能走的路似乎都有人走过了。要想找出一条解决问题的路,谈何容易。这个时候,日思夜想,茶饭不香,似乎有所进展,一旦动手,就发现不是老路,就是歧路。想放弃,又不甘心。不放弃,又无进展。寻寻觅觅,神神叨叨,在坚持与放弃之间,屡屡翻转。有时似乎忘记了,可一旦遇到有关消息,又立即思绪万千,难以自已。这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境。

这样的坚持,一月二月,乃至一年二年,三年五年。运气好的话,也许有一天,一个想法突然出现。这个想法自然之极,似乎早就存在了,只是以前一直未曾重视,未曾注意。但仔细审视一下,发现这就是问题的答案。这时候,研究者如果对辛词熟悉,那种"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就十分强烈。

经历了这三种境界就是大学问家了吗?显然不是。世界上的大学问家很少很少。有些时候,同代之中甚至没有大学问家。但是,任何时代,都会有很多很多人体验过这三种境界。毕竟,人只要活着,谁不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呢?所以,当王国维提出三境界说之后,同感者众。

经历了这三种境界,可能还不是大学问家,却已经站在做大学问的起点之上,如果继续坚持,是可以做大学问了。历览前人经验,要想做成大学问,还需具备两点。第一,做大学问,不能"赋诗必此诗",一定要有打破旧框架旧定义的能力,不能在划定的圈圈里出不来。但是,不管怎样突破,赋得还得是诗,否则,突破就失去了意义。第二,做大学问,必须有坐冷板凳的本事和耐力。单纯坐冷板凳不难,难得是可以不坐冷板凳而坐冷板凳。所谓"平生语少江湖气,怕与时流竞短长",具备这样的胆气才可能做大学问。

一般,历经三境界做点学问,已经很难了;坚持下去,做大学问就更属于难上加难了。原则上,大学问已经远离有人区,处在未开发的无人区了,不可能找到同路人了。在荒凉的无人区里,抵抗各种压力,造出一条路,供后人继续前行到有价值的新区域,是做大学问必须完成的事,这也正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情形。努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8357-1160653.html

上一篇:写在《机嚣学习:从公理到算法》第四次印刷之后
下一篇:也谈写文章
收藏 IP: 120.244.110.*| 热度|

14 罗汉江 郑永军 姚伟 王从彦 黄永义 刘山亮 王俊杰 蒋继平 晏成和 彭真明 钟定胜 汪育才 马东民 Hyq1893685379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