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zh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mzhao

博文

2000 万步打卡留念

已有 4077 次阅读 2021-11-20 19:5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作为我的华为手机上最近2000 万步记录的留念,我把幸福、幸运、自得而不安的心理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先说一个多年前看过的一个记录片:片子里说的是日本京都市一对听起来“很轴”的日本老夫妻的故事。当他们年青的时候,女方在一个公园某处说:啊,这里真好呀!男方说:那咱们这一辈子来这里一万次吧。两个人后来还真就把这个事情当作一个事情去做了,还打卡留底(门票)。很多年过去了,他们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地去那个地方,他们后来变老了,女方变得有点痴呆了,脑子都不明白了,结果那位老夫仍旧拉着老妻去那个同样的地方。结果他们真的完成了这个愿望。这个故事乍听起来可能似乎没有什么,不就是去一万次吗?值得电视台做记录片吗?可是转头想想, 如果他们每天去一次,一万次需要大约三十年;如果结婚六十年,需要二天一次才能完成目标;这样一计算,这件事情就不是很简单的了。一个事情做多了就会疲惫,就失去了新鲜劲儿。我忘记了他们怎么会长期保持这么大的劲头做这么一个实施起来显然非常枯燥的事情,然而想到这个难以企及的记录和他们对于愿景的毅力,我不由得对这对夫妻心生敬意。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很小的,即使远远看去非常宏大的事情其实也是由小事情累积而成。如果沿着某些合适的路线组织起来,很小的事情也可以表现得非常壮观。当然,小事情壮观的关键是要被正确地组织起来。类似的例子还有多米诺骨牌[据说是源于中国北宋,因此是属于“先出口”再转“进口”的游戏],每个骨牌都是很普通很普通的,摆放好单个骨牌或者少数骨牌是很容易的,然而把大量的骨牌摆放好,则是毅力的体现。除了那些极少数天才和伟人之外,多数人的一生都是普普通通,人生的记录也是普普通通。 然而聚少成多、集腋成裘,持之以恒的结果往往也是可观的。普通人一般干不成那种石破天惊的事业,然而沿着一条路“正确”地、契而不舍地走下去,或者退一步,“很轴”地走下去,都会变得与众不同,甚至整个人生也会因此熠熠生辉。因此,锲而不舍是人生小成乃至大成的重要法门。

 

在生活中我见过在锻炼身体方面“很轴”的人。第一个人是有马朗人[Akito Arima]老师,他从七十年代开始直到去世的2018年左右,在大约有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比较严格地每天步行一万步。第二个人是我们小区的一位医生,北京医科大学毕业援疆退休后回沪,他八十多岁了,他最牛的事情是他不到二十岁至今每天早上锻炼身体,八十多岁做标准的俯卧撑一口气可以六十多个;他跟我说:他非常感谢他中学的体育老师,他年青时身体不太好,是老师让他锻炼身体的。所以,我很快就成了这位医生的小粉丝。这两个人都离我很近、很真切,是重要的身教。

 

对于我而言,有两件事情极大地受益于锲而不舍的劲头。第一个事情是我花了几年时间完成了一本教材《电动力学教程》。当时开始动笔的时候,一位写过专著的前辈 (Rick Casten) 告诉我,你要把这个事情的难度想清楚,写一本书的难度是事先预估的十倍。几乎同一个时期,离我不太远的一位同事说:“你写这本书干什么用?那该有多费劲啊!你现在做做科研、写写论文不是很好的吗?” 我经过几年的努力,这本教材还是出版了,又经过五年时间出了第二版。第二件事情也是与写书有关:在我的专业领域内,国外有不少各种书籍,国内的书不太多,而最近三十多年来详细系统、教科书式的理论书籍就非常少了。因为我在年青时走的弯路太多,因此写一本相对详细而系统教科书《原子核结构理论基础》留给后人的念头在2016年前后慢慢变成了心中的愿景。我当然也深知自己学识浅薄、同时工作量过大而担心自己半途而废,因此就给自己同时找了一个同样比较麻烦而同时又相对容易监督的事情,就是在退休之前争取在华为手机(2018年购买)上记录一亿步。做一个麻烦事时的意念一旦不够坚忍,就真有可能做不下去的风险,而做两件难度相当的事情,二者相互比较、印证、促进,可能是有益处的。我在微信群里放过豪言,跟周围的跑友也说起过。一位跑友说:这个目标可是够宏大的。2018年购买手机开始的半年多时间没有认真记录步数,因此过了一年多时间的记录只有500万步;但是当时我估计,平时稍微紧着一点儿,大概用17年、18年时间实现一亿是可能的。要完成“原子核理论基础”巨著是艰难的,一亿步也很难,但是锲而不舍地坚持不懈,二者都是可能的。

 

现在二千万步已经走()出来了,如果不是每天大幅度地减少这个步数,那么我在退休之前就应该有很大概率走出一亿步。我的那本《原子核理论基础》现在有了900 页的篇幅,接近一半的内容已经有了轮廓[当然,书籍的校对其实不比写作更容易,实际上更花力气]。事情已经铺开了,开弓也没有回头箭,什么事情都是人做的,人家能去公园同一个地方一万次,我用二十年时间写一本详细的教科书,应该也是可以的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4169-1313258.html

上一篇:词不达意的几个物理学概念名称
下一篇:有马朗人先生的画像:止于至善的科学家-诗人-教育家
收藏 IP: 101.224.224.*| 热度|

6 杜学领 郑永军 尤明庆 吕洪波 许培扬 葛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1: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