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馨提醒:①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因作者非相关工作专长研究人员,部分观点缺乏科学性事实依据,如有不当,敬请谅解,并欢迎指正、讨论;②国内关于红腹锦鸡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相关的研究工作仍有待于有条件的人员继续完善。
因为喜欢旅行,我去过很多动物园、植物园、荒山野岭,在旅行的途中,更多的时候是与植物相遇,偶尔见到一丢丢野生动物,不是惊喜,就是惊吓。而第一次被深深的吸引,竟然是一只鸡。一见钟情,大抵就是第一次相遇时的那份惊艳吧。离开贵阳出国访学期间,对贵阳的吃住无甚怀念,但一只鸡却常常萦绕在我的心头。他就是今天的主角:红腹锦鸡。
有一次为了准备上课的素材,自己背着相机到贵阳黔灵山公园采风。贵州,素来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到了贵阳工作,阴天下雨成了家常便饭,而这也成了摄影爱好者的噩梦。没有阳光,很多摄影师都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贵阳生活,要忍受缺少阳光的日子。这一次也不例外,但这一次,我在黔灵山公园动物园的百鸟园里,遇见了红腹锦鸡!
他从你面前经过的那一瞬间,你会瞬间被震撼到!
这是多么美丽的羽毛啊!
在一些资料中,认为红腹锦鸡“身披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羽毛,光彩夺目。其腹部羽毛是艳丽夺目的血红色,现代学者因此将它定名‘红腹锦鸡’”。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实际上,惊艳到我的是雄性红腹锦鸡,其羽毛确实多姿多彩,比如下图,你可以很轻松的找到赤、橙、黄、绿、紫等颜色。但雌性红腹锦鸡,其外部颜色以黑褐色、棕黄色为主,一般达不到惊艳的程度。如果不知内情,一只雄性红腹锦鸡和一只雌性红腹锦鸡走在一起,你还以为雄鸡出轨了。而当你看到两只艳丽的红腹锦鸡走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搞基的概率不高,不是涉世未深,就是情窦未开。从外观颜色而论,雌性红腹锦鸡和雄性红腹锦鸡的颜值相去甚远。所以我在开篇提到“他就是今天的主角”,这里委婉的告诉了你,雄性的“他”才是惊艳我的主角。
早在1952年,天津宁园事务所的赵选在《生物学通报》发表了“金鸡(红腹锦鸡)的习性与饲养”,这篇文献是国内近现代较早呈现红腹锦鸡饲养的文献,但令人感慨的是,当时赵选在文章开篇还介绍了野外捕捉红腹锦鸡的方法,其在1954年利用雌性红腹锦鸡产的11枚卵和3枚小型鸡蛋进行了一组对照孵化实验,其中雌性红腹锦鸡孵鸡卵及锦鸡卵各3枚,另6枚红腹锦鸡卵由黑色广东鸡孵化(其余2枚红腹锦鸡卵摔坏),结果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雌性红腹锦鸡自己孵锦鸡卵,全部失败,反倒是广州鸡孵的6枚卵中孵出了3只红腹锦鸡。但由于各种原因,3只小鸡中有2只生活不超过15天,第3只3个月后死于外伤。可见,人工饲养和孵化红腹锦鸡在当时的技术是并不成熟的。
从其文献记述不难推测,早期的动物园或私人宠物养殖中,难免有一些所谓的“观赏宠物”实际上是来自于野外的大自然。
类似的惨剧还发生在1992年~1994年西安动物园非法收购红腹锦鸡事件中,当时的主管部门层面同意了西安动物园在周至县境内活捕红腹锦鸡40只,但西安动物园在一年多的时间就非法采购了434只红腹锦鸡,其中有100多只被“交换”到深圳、武汉、沈阳等动物园,其他的270多只去了哪里,西安动物园的领导亦“说不清楚”。“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确实是有一定道理的。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应该在买卖这个环节做好监管。画个圈圈成立个保护区只是第一步,但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步。利用科学技术发展来恢复自然原有的生气,也应该是人类对自然的一份责任。
在一些资料当中,认为红腹锦鸡又名金鸡。我认为很可能是“锦鸡”和“金鸡”在发音上的近似,毕竟,从外形上看,雄性红腹锦鸡的红色更加夺目,而非金黄色;还可能的原因在于人们见到雄性红腹锦鸡的颜值后,图吉利,附会为锦鸡。贵阳人酷爱捉鸡麻将,幺鸡在捉鸡麻将中有可能变成冲锋鸡、金鸡,其中“金鸡”的叫法,也有图吉利的意味吧。
还有一些资料当中,认为凤凰的原型就是红腹锦鸡。我觉得这种看法可以听一听,但不可尽信。比如“百鸟朝凤”,这种事几乎是不会发生在红腹锦鸡身上的,相比孔雀而言,红腹锦鸡在体型上并不占优势,很难想象草原雕、天鹅、鹈鹕、乌鸦会来朝拜红腹锦鸡。野外的红腹锦鸡也被观察到有群居的特点,群居之下,就容易发生存在多只雄性,百鸟朝红腹锦鸡的时候,恐怕也会发生张冠李戴、一山二虎的情况;再比如“凤凰栖梧桐”,梧桐一般为落叶乔木、老枝光滑,且以长江流域为多,红腹锦鸡虽然晚上要上树休息,但梧桐树是否是最佳选择,恐怕要打个问号。再说到“凤鸣岐山,声闻九天”,现在的岐山县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一些资料中一说宝鸡的得名也与红腹锦鸡相关,但百度百科中宝鸡名称来源中却没有这种说法。笔者愚见,也许凤凰确实借鉴了红腹锦鸡,但凤凰毕竟是虚构出来的,红腹锦鸡要想“声闻九天”,即便是求偶时节多只雄性斗殴争宠,恐怕要达到“声闻九天”也非常困难。关于凤凰的诸多传说,很可能是古人看到了什么,不求甚解,又添油加醋的润色了一下,不可尽信也。
还有一些资料中,列举了锦鸡与红腹锦鸡的渊源。比如“红腹锦鸡其实就是古代凤凰的原型,除了作为凤凰的姿态出现,锦鸡也以本来的面貌出现在历史长河的各种场合中:传为北宋徽宗所作的《芙蓉锦鸡图》、元代画家王渊的《花竹锦鸡图》、明清时期二品文官补服上的纹饰和腰牌、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花石锦鸡图双耳瓶等,均有锦鸡形象存在”,这种说法同样存疑。
我给您翻点资料:
以上作品中,“芙蓉锦鸡图”、“桃竹锦鸡图轴”还可以看作是对着真的红腹锦鸡进行了一番创作。二品文官补服上的纹饰与真实的红腹锦鸡就相去甚远了,比如头上那撮绿毛、长长的脖子、稀疏的尾羽、红红的爪子,和雄性红腹锦鸡头上金黄色羽冠、并不突出的脖子、黑褐色尾羽、黄色鸡爪子是完全对不上的。到了“五彩锦鸡插屏”,这里的锦鸡很明显就是大公鸡呀。
在2016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人员还考证出这幅“芙蓉锦鸡图”中的“锦鸡”是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杂交品种,并在国际鸟类学期刊《Ibis》上发表了研究成果。论文第一作者、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彭副研究员认为“画家临摹的这只锦鸡有两种来源可能,一种是人们捕获的野外杂交个体,一种是已经圈养在动物园的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发生杂交产生的后代”。
但这里也存在一些疑问,比如:
1、甘肃、陕西、四川等地是红腹锦鸡目前的主要栖息地,不知道古代的时候是否与此类似。若过如此,从这么远捕获送到北宋的皇家御苑,恐怕技术上有难度,特别是当时甘肃等地还属于西夏的地界。另据前文提到的天津宁园事务所赵选的说法,“捕捉到的金鸡约有90%的腿部有伤,精神亦不正常,必须临时饲养一个时期,头3—5天内,最好单独饲养,每只装入一个编得较密的筐中,密的程度以鸡嘴伸不出来为标准。整个筐要用黑布盖起来,假如缝隙较大或透光较亮,金鸡就耍碰撞,极易死亡”。从这段论述来看,野外捕获的红腹锦鸡是性子很烈的,在当时捕获、运输、圈养都存在不小的技术问题,对于杂交种,有可能困难还会更大;
2、古人是否意识到了红腹锦鸡雌雄的差别呢?换言之,是否有证据支撑给皇宫的上供中,有并不美丽的雌鸡呢?根据百度百科,白腹锦鸡“雄鸟头顶、背、胸为金属翠绿色;羽冠紫红色;后颈披肩羽白色,具黑色羽缘;下背棕色,腰转朱红色。飞羽暗褐色。尾羽长,有黑白相间的云状斑纹。腹部白色。嘴和脚蓝灰色。雌鸟上体及尾大部棕褐色,缀满黑斑。胸部棕色具黑斑”。概括来说,白腹锦鸡也是雄鸟观赏性极高,雌鸟并不艳丽,私以为,宫廷朝贡有可能以观赏性高的雄鸟为主,就算皇宫御苑真有红腹锦鸡、白腹锦鸡,但从观赏性而言都是以雄性为主,这种情况下的杂交是不可能的。还需要有证据来支撑,古人意识到了锦鸡中的雌性,并在上供中体现出了雌性。
当然,如果只看这幅《芙蓉锦鸡图》,确实非常容易认为这就是一只杂交鸡。毕竟,自然条件下也确实发现过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的杂交鸡,但公开报道的几只天然杂交鸡均发现于四川,而且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在圈养条件下可杂交,但野外环境下自然杂交报道极少”。这也暗示着,野外捕获的概率似乎不高。如果皇帝再跟你要一只类似的鸡,恐怕你生命风险还不小。
此外,故宫博物院在这幅作品的作者中使用了“(传)北宋徽宗赵佶绘”,这个“传”字,也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
一幅画的孰是孰非,可能也是说不清楚了。如果能找到这只鸡,做个基因测序和对比分析,可能一切都清楚了。
还需要“吐槽”一下,有人认为贵州的“苗族锦鸡舞”与锦鸡有关,甚至这一支苗族被冠以“锦鸡苗”的称呼。这听起来也看似相关,但你自己对照一下,锦鸡就红腹锦鸡和白腹锦鸡两种,而且求偶时是雄性追求雌性,求偶前可能还会发生雄性间的争斗,再看看跳“锦鸡舞”的演员服饰(上衣蓝色调为主,下裙摆红色)、阵容(女性为主)、内容(要表达哪个场景?),你会发现锦鸡舞和真实的锦鸡存在很大差别。常听说艺术源于生活,可有时候,艺术是源于是对生活的错误解读和二次创作。随着科学的发展,有没有可能艺术也随着科学进步而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呢?不知道。但首先是得源于生活吧。
此外,还有人因为喜欢红腹锦鸡而认为“(红腹锦鸡)享有‘鸟中皇后’的美誉。除了身披一袭华丽喜庆的羽毛,红腹锦鸡的神态也很有鸟中明星的范儿,一举一动都显得高傲华贵、气度不俗”。这种说法也几乎是过于自信了。前文言到,本文的主角是“他”,怎么扯到“皇后”身上?自然环境中的红腹锦鸡也是胆小机警的很,怎么可能在你面前“高傲华贵、气度不俗”?就算是动物园养殖的,也未必愿意与陌生人亲近。所以上述说法,基本是属于作者的一厢情愿了。
哎,为啥我这么喜欢的红腹锦鸡,最后这篇文章被我写成这样?
罪过,罪过……
主要参考资料
[1]赵选.金鸡(红腹锦鸡)的习性与饲养[J].生物学通报,1956(10):29-31.
[2]关克 ,于军胜.锦鸡悲剧——西安动物园非法收购红腹锦鸡的教训[J].林业与社会,1995(04):24-25.
[3]王争亚.红腹锦鸡,为什么被尊称鸟中皇后[J].中国生态文明,2017(04):82-83.
[4]陈旭,徐永春,鲁汉华.红腹锦鸡 传说中的凤凰[J].森林与人类,2017(02):86-97.
[5]范洪敏. 从凤凰到麻雀 国鸟为何“难产”[N]. 中国绿色时报,2015-05-07(A04).
[6]彭旻晟,吴飞.《芙蓉锦鸡图》 一个雉类杂交的故事[J].森林与人类,2017(02):83-85+82.
[7]陈鑫龙. 《芙蓉锦鸡图》中有只杂交鸡[N]. 云南日报,2016-04-05(009).
[8]何家禄,李剑豪,韦燎,张俊范.四川大邑县发现的白腹锦鸡和红腹锦鸡自然杂种的记述[J].动物学研究,1993(03):240-239.
[9]史晓昀,付强,王磊,蒋泽银,施小刚,李晟.四川鞍子河保护区发现红腹锦鸡与白腹锦鸡的自然杂交[J].动物学杂志,2018,53(04):660-663.
[10]庞秉璋.红腹锦鸡的求偶行为[J].动物学杂志,1964(04):155-158.
[11]苗族锦鸡舞. http://www.qdndz.gov.cn/dzgk/dyts/201704/t20170407_24097025.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