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_D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289390715

博文

课程教学改革,没那么简单 精选

已有 7472 次阅读 2020-8-11 18:55 |个人分类:教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学, 日常


 

本来想利用暑假的时间进一步修改教学文件,这门课已经进行过两轮教学实践,所有的教学文件是齐全的。但却发现:课程教学改革,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1、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这一轮教学改革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原有的教学内容再次重构,在教学顺序上再做一次调整。从第一轮教学到现在,从来没有固守所谓的“教材”,而是不断的根据教学实践、社会现状来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从而实现对课程的动态更新。

但这一轮改革中,就是简单的调整一下教学顺序,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大纲、教案、教学日历都要修改,其中教案的工作量是最大的,因为中间涉及要修改的内容,就要逐一核对、仔细推敲,但上一轮教学我把教案做到了200多页,仅教案的纯文字字数就达到10万字左右。仅仅是调整一下授课顺序,大量教案的编码就要跟着动,这个工作量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

教学改革,无疑会占用自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image.png

 

2、增加新编写的内容

本轮改革还拟新增6学时的新内容,但因为原来的教学文件中并不包含这一部分内容。如果要把这一部分新增内容做出来,满打满算,至少也是一周左右的时间。


3、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

下学期是采用在线授课,还是采用实体面对面授课,目前还不确定,以至于教学文件的制作很难。如果是面对面授课,我就可以增加实践的部分进去,带着学生出去实践讲解,教学文件是反映这一部分内容的;但如果是网络在线授课,没办法,实践的部分就要改成理论授课。又或者,把所有的东西都做进去。

但教学检查答应吗?

督导官们会不会问:为啥顺序混乱?为啥内容与实际授课不符?为啥文件不完全匹配?……

 

反思:

1、莫让教学管理掣肘教学实践

现在的教学管理,在文件管理上做了足够多的文章,但却忽视了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能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文件都有,但是否有必要读死书、死读书?是否有必要拿了材料当宝典、拿了鸡毛当令箭?

对于一线有责任心的教师,应该多给一些自主权。

灵活的管理,不代表放任自流,而可以是选择性信任和过程性监督。有了过程性监督,教学效果不至于太差。

 

2、偷懒反而很舒坦

如前所述,本轮教学已经是第三轮教学了,所有的教学材料都已经齐备。如果只是想偷懒,用以前的材料,改一下课程号、授课班级、学期等就万事大吉。一门课的教学文件修改,不出个把小时就可以完成。

偷懒,反而自己很舒坦。

我不想扯什么良心不良心的,好像自己多高尚才愿意去做教学准备。而是我就想把这件事做好,既然是我的,我就好好做,如此而已。高尚谈不上,但责任心还是有的。这份责任心不是针对学生,而是针对自己,我得对我自己负责。

但教学最尴尬的是,你付出大把的努力却很难看到显著效果。经济上,大差不差的,你的课时费不会比别人多,甚至因为上课数量少还要低于别人的总课时费;时间和精力,你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学生认可度上,即便你很努力,学生是否认可还得看学生是否赏脸,也不是努力就一定有回应。高考扩招之下,学生是越来越难带了。

 

如果不能正面激发这批热爱教学的人,恐怕再谈什么教学效果,就是自欺欺人了。

但现实往往是,你就算偷懒也不是大错,为啥还要这么折腾?

现在,我也不知道为啥,自己给自己找了一堆事情做。

固执的强迫症有可能很致命。

 

3、时间都去哪了

自从攻读博士至今,我很少在晚上1点前入睡,包括周末。一年365天,估计得有300天左右每天入睡都是在凌晨1点左右。一年365天,几乎没有一天起床是晚于8:30am的。

工作以来最忙的时候,曾经一个人加班到凌晨5点,那些天,我都担心下一秒是否会猝死,是否还能见到第二天的太阳。

明明没啥成果和成绩,却一直并不太轻松。

我真的很羡慕那些既是科研能手、又是教学名师的人,他们哪来的时间和精力?

有时候真想跟着这些名师学一学时间管理。

我的时间都去哪了?

“正经”点的活动:制作教学文件、备课、上课、试卷命题、写基金申请本子、做课题、读文献、写论文、审稿、开会、找领导签字、网上答题……

其他活动:做饭、吃饭、跑步、徒步、读书、看剧、刷微博、购物、旅游、看新闻、记录生活……

卖命的努力,可惜却看不到“卓越”的成果、申请不到基金项目,这大概是让人很悲哀的吧。

好在,最近把这些名利都看透了,算是自我解除了一把锁。

 

You are not nobody, just be yourself!

最好你自己,足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0925-1245963.html

上一篇:悉尼皇家植物园:总有惊喜在等你
下一篇:一稿多投和学术不端的再思考
收藏 IP: 218.107.219.*| 热度|

13 郑永军 韩玉芬 郑斌 孔梅 刘浔江 尤明庆 姚伟 李升伟 赵志宏 梁洪泽 姬扬 郁志勇 jinchengfeiw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14: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