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舟唱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zhouchangwan 余小波和学生们的周末沙龙

博文

“ChatGPT”爆火后的冷思考——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未来(2023.03.10刘宏宇)

已有 3772 次阅读 2023-3-15 11:58 |个人分类:沙龙纪实|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时间:2023年3月10日

地点:银杏楼201

主持人、撰稿刘宏宇

供图:谢钰文、王彬涵

参与者:余小波、张亮亮、张欢欢、仇国伟、赵晴晴、王艺霖、易凡、孙汪帆、梁东云(线上)、姜美霞(线上)、王春艳(线上)、刘欣莲(线上)、廖娜(线上)、廖婧琳、熊乐天(线上)、秦煜萱(线上)、谢钰文、王彬涵、刘宏宇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人机交互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ChatGPT作为备受瞩目的技术之一,于2022年11月横空出世后,连续数月热度不减,近期几乎刷屏国内外各大社交媒体,它可以通过快速理解和学习与人类进行沟通交流,已经可以初步的完成撰写、回答、查找等工作,随之带来新的前景与伦理问题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ChatGPT 的全称是 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OpenAI开发的大型语言模型。就目前的应用情况,它可以进行自然语言处理和生成,可以聊天、语言翻译、整理文章、编写计算机代码,甚至是写诗歌、散文、歌曲等等。它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帮手,还是“抢饭碗”的对手,是风口,还是噱头……本期沙龙围绕ChatGPT的优点、缺点以及未来发展展开思考和交流,以期从更多视角探讨和对话人工智能对教育乃至人类未来经济社会的影响。

 

一、横短论长:优势与缺陷

新技术大热时更需冷思考。ChatGPT作为一种大型语言模型逐渐流行起来,在新的机遇和优势不断被发现和挖掘的同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也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和探讨。

1.优势

ChatGPT是通用人工智能的奇点谈及ChatGPT的优势,熊乐天认为它有三个提升作用,一是能扩大我们的信息获取面,丰富我们可以参考和使用的数据;二是训练我们的思维,引导使用者用更加全面和系统的方式来思考问题;三是提高工作效率。她认为ChatGPT能够在数据的搜罗和信息处理上提高效率,节省一些工作前期复杂的工作量。秦煜萱对此表示赞同:“ChatGPT能够善作善成,是可以带给我们很多便利的。比如在对话中它能提供我们规划和提纲,并且在这种对话式的交流与思考中进行细节的优化,给予我们新的灵感”。她认为这种技术在理工科的教育里会更加方便,例如建模、编写代码等,当我们遇到思考瓶颈时,用它代替某些低效的工作,辅助我们进行灵感的启发与思考会非常有效。廖娜以程序员为例,分析如果利用ChatGPT帮助程序员进行基础性的代码编写,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基础性技术成本、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刘欣莲和梁东云看到现场演示ChatGPT的运作和功能后分享了自己的感受,他们认为ChatGPT是经过了大量文本数据的收集,数据全面、知识广泛、回答迅速,并且给予的回答提示了我们很多没有思考到的观点,根据它的提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综合地去分析和思考问题,这是普通的搜索引擎做不到的。

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赵晴晴认为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成为良好的教育辅助工具。对教师而言,利用ChatGPT进行课程设计、备课以及学生作业的测评,可以帮助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来说,利用其讲解题目、答疑解惑来帮助自己学习非常有效。ChatGPT目前作为一个在线平台,如果用于在线教育,能让学生获得很好的学习体验。除此之外,ChatGPT作为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技术去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和行为,以便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模式,从而为教育理论研究提供更多的数据以进行更深入的教育研究。王春艳从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视角出发,提出可以把ChatGPT当成信息化教学手段或教学工具,“它能起到辅助作用”。作为英语老师,她肯定ChatGPT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帮助,比如运用造句法、故事法,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单词,运用虚拟外教的形式和学生进行日常口语练习,其效果显著且成本又比较低,不仅能有效缓解学生的社恐情绪,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缺陷

与任何技术一样,ChatGPT也存在很多不足值得我们讨论和反思。通过对ChatGPT与其他语音助手进行功能对比后,王彬涵发现ChatGPT更能理解复杂问题,并且它的回复更流畅、丰富,语气上也比较人性化,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是人工智能技术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但回归到它的技术本身,其底层逻辑就是一个语言模型,是基于人类强化学习的技术,是基于预训练的监督学习的技术。它的模型背后有一个海量的数据库,它就是通过数据库进行训练的,但这个数据库目前是通过开发者去更新的,因此它有些回答并不是特别准确。仇国伟认为ChatGPT拉大了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因为ChatGPT的使用是有门槛的,例如国内的学生目前还没办法便利地去使用,它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壁垒;再比如随着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有些地方暂时还没有使用这些工具的基础条件。熊乐天用三个风险来概括其缺陷。第一,ChatGPT可能会麻痹我们思维,让我们形成惰性。据新闻报道,很多使用者,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和学生,越来越依赖利用ChatGPT进行科研,比如论文撰写或者实验数据的收集,因此它对研究者的科研能力的自主发展存在一定威胁。第二种风险是知识过滤性,她认为这是有待考证的风险,因为ChatGPT的数据源头和集成方式、呈现方式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可靠的、科学性的把关,因此它在知识过滤层面不一定适用。第三是法律风险,ChatGPT的存在可能会面临数据窃取、算法操纵等威胁,而目前还没有比较规范或全面的规避体系。

对学术而言,ChatGPT带来最显著的问题就是学术不端。赵晴晴认为ChatGPT如果在教育领域滥用,会直接影响教育的健康发展。首先教育需要给学生传授准确的知识,而ChatGPT所提供的数据和回答的准确度是难以保证的。其次,它会固化学生的思维,影响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不再踏实学习,而是沦为知识的搬运工。谢钰文分享了一份调查数据,89%的美国大学生都在使用ChatGPT写作业,53%的学生利用它写论文。他表示运用ChatGPT进行学术研究是违背学术道德的,它可能涉及到大量的作弊、抄袭以及学术不端等问题。学生会产生依赖性,这种依赖给教育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过度的依赖也会使人类的智慧被削弱、退化。廖靖琳分析了ChatGPT对人文社科带来的潜在风险和危机。第一是ChatGPT作为科技发展的新起点和增长点,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广泛运用的,并且它庞大的数据真假难辨,数据也需要人来更新,所以他的创新能力是比不上人类的。基于它语料库的特点,它最大的弱点就是数据库本身的多样性不足,会存在信息偏差,我们无法判断收集到的信息是否完全客观完全正确。第二是它的时效性比较差,“如果我们现在去搜索一个新闻热点,它可能回答我们的是新闻已经失效或是已经被辟谣的内容”。刘欣莲站在教师的视角分析机器是没有办法理解人类情感的,它缺乏人类的智慧和判断能力,在情感上没有办法达到共情。教师的作用就是教书育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关注到学生的情感诉求。教师的多元化角色不仅是教学者,还是学生的朋友、心理疏导调节者,这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而人工智能目前是做不到的。

 

二、应有之态:拥抱与审视

科技发展,整体遵循实践发展的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熊乐天认为面对ChatGPT我们要保持理智的心态。在整个历史长河当中,好事物和坏事物都是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积累才能够辨别。如果它是一件好的事物,它可能被选择,如果是一件坏事物,就可能被遗弃。但是此刻我们站在历史节点,我们只能以清醒理智的心态来接纳这些新事物,同时要保持客观的角度去辩证看待它,才能避免我们对其产生使用上的依赖。张亮亮表示面对新的或者颠覆性的工具,我们首先会想到它的冲击,其实我们应该去拥抱它。像电脑或搜索引擎的出现,在当时也冲击了很多的学者,新技术的发展,必然会打破一些既有的规则,冲击一定的生活方式。但这些被冲击到的人,反而更能快速地利用到这些工具,因为他们更能够理解工具的背后逻辑,使用起来会更方便。刘宏宇认为ChatGPT实际上是一种知识工具。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我们应该利用这些工具来协同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将机器的能力与人的能力互补起来,帮助人们组织自己的思维,从而协助我们研究,而不是一味的回避与恐惧。易凡认为在教育领域ChatGPT对于辅助学生学习,辅助教师教学、科研等方面是有巨大潜力的。可以把它运用到教育领域,但不能简单将它直接引入课堂,它和智慧教学平台不能混为一谈,而应该跟我们的教育理念结合起来进行更新,把它和教育教学体系联系在一起。现在国家提出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转型可以,但不能太快,可以让人工智能再飞一会儿,再观望一下。张欢欢分享了此前观看“ChatGPT与未来教育”主题沙龙的感受,认为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还是要保持一种积极的心态。人类社会从农耕文明、机器文明进入信息文明,历史文明演进的脚步不会停止,信息文明亦不会是终结。而当前时代,无论是数字社会建设,还是实现教育现代化,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生产力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我们只能顺势而为。至于ChatGPT为什么突然成了一个热点讨论话题,是资本的助推,还是它在实际意义上已经对我们的现实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也是个有争议的话题。

虽然ChatGPT可以提供智能的回答和建议,但它仍然是一个机器人,缺乏人类的情感和道德判断。因此,在与ChatGPT进行互动时,人们应该意识到它的局限性,并始终保持理性和客观,不要过度依赖或盲目相信它所提供的信息。

三、迈向未来,赋能教育

人工智能技术从传统的生产制造领域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之一就是教育领域。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更可以创造更加智能化的学习环境,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进一步赋能教育发展。

(1)协作共存

熊乐天功能、性质、属性三个方面分析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赋能。第一,可以丰富教学形态。一系列教育的形态是革新的,尤其是它能够创造情景式的课堂。而ChatGPT对教学形态的优化和补充是有充足空间的。第二可以为评价改革提供技术上的参考。一方面ChatGPT可以丰富渠道,另一方面可以打造数据信息网。第三是提升主体的素养,包括教师和学生。在我们教育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使用者如果能够加以善用,一定有益于教育发展和教育事业高质量建设的搭建和优化。刘宏宇认为ChatGPT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新思路。首先它将倒逼教师,启示教育者对学生的测试评价是不是应该更着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培养数字化思维和数字素养也变得格外重要。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要在合理使用ChatGPT等新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差异化、精准化施教,才不会被人工智能淘汰。对于学生而言,如何才能让ChatGPT更好得被学生使用?首先学生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数字素养,摒弃技术万能的观念,不能放弃个人的独立思考;同时在使用ChatGPT等数字技术的过程中要提高自身的探索意识,激发创新热情。刘欣莲补充道:只有在认知提高的基础上,才可以在认知和执行层面做到知行合一。有了正确的认知,才能合理地运用人工智能。通过人工智能辅助教学,把简单的、枯燥的机械性的教学替代掉,让人工智能成为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得力助手。

(2)独特价值

我们讨论ChatGPT,其实背后是讨论关于教育智能化、数字化这个问题。王艺霖表示教育数字化是一个新的生态,这个趋势是不可逆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生态条件里面,要做的第一点就是去规范它;另一方面就在于它的教育场景,我们要怎么进一步去明确他的教育场景,如何让ChatGPT以及相关的教育智能工具和我们的教育场景相融合,怎么具体的去广泛推动它的使用?这是需要很长时间去探讨的话题。关于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教师这个问题,她表示ChatGPT的出现可能对教师是一个挑战。如果学生觉得利用聊天工具得到的答案比老师给出的答案还要清晰完整,这可能会挑战教师的权威。而教师的重心也要有所转移,从知识的层面慢慢回归到育人本位上来,比如更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及学生心理上的发展,以及怎么去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廖靖琳认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反而会倒逼教师自我更新、自我发展,它会促使教师思考怎样让学生学得更好,而不是依赖于冰冷的机器。如果要培养高阶思维的人才,就要培养他的创新性思维,从思维深度、认知深度、决策广度去培养,这是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到我们的。在这个时代里,要保持自己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不要被人工智能落下,这才是我们在未来科技时代生存最重要的一个要义。提及人工智能会取代一部分职业这个问题,张亮亮提出随着技术不断的深化,ChatGPT能够取代大部分工作,但这不是AI带来的问题,是人带来问题,是分配带来的问题。随着AI技术的提高,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倒逼的过程。当我们开始去关注分配问题,我们生产力有了一定的解决,我们的焦点或者矛盾点就落在分配上,未来除了一些体力劳动,我们可能会面临更多的新的社会问题或者是生产难题。孙汪帆表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并不只是教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如何掌握学习方法、如何面对人与人的交往,从这个角度来探讨,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都是无法取代的教师的。作为一名教师,ChatGPT会倒逼她思考存在的意义,会让自己思考什么是人工智能提供不了的,什么是ChatGPT写不出来的,什么是人能做但机器不能取代的事情。姜美霞也认为ChatGPT不可能会取代学校教育,因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递,还包括了情感的引导、智慧的启发和思维的培养。在未来的教育领域中,人工智能与人类教师需要协同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教育服务。

(3)未来之路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仇国伟表示既然现状是我们不能避免这种工具的存在,我们就要反思教育本身,就要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比如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要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等教育阶段,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进行教育方式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如果ChatGPT能取代我们的工作,也只限于一些低水平的、重复性的工作,与我们国家想要达到的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必须保持终身学习,外界的东西是在不断变化的,终身学习是我们未来一定要去秉持的。在张欢欢看来,下一个阶段,不管是讨论人工智能还是研究开发人工智能,应该要把人纳入到人工智能发展的闭环里面。人工智能现如今还是知识输出的状态,更多是知识的组织,而非知识的创造,它现有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还没有超出人类输入给他的知识存量,所以它表现出来的还是搜索—整合—生成这样一套逻辑,生成的内容取决于资料的来源。在这种前提下,怎么把人纳入到往后人工智能发展的闭环之中,怎么把人类比较正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传递给它,让它通过它的辐射范围和覆盖面,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引向更加向善、更加文明的阶段,这应该是我们下一步要思考的。再次,我们需要对未知的科技、未知的未来保持一种敬畏。我们所体验的不全是客观世界的真实模样,而是我们和客观世界互动的结果。人类对于最重要的东西其实一无所知,我们只是物质的一种呈现形态,我们需要更谦虚的生活。

 

四、总结:开阔思维,见仁见智

面对ChatGPT等新兴智能科技,我们不应该固步自封,而是正确认识它们给生活带来了怎样的便利,引发了怎样的革命。余老师在总结发言中表达了自己对本次沙龙讨论议题的三个基点的判断,以及对人工智能发展的三个基本看法。三个基点可以概括为:第一,讨论问题的立场和角度很重要。要讨论某个话题首先要明确我们是站在什么角度来思考的,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问题,所得到的结论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二,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眼界要开阔,要跳脱教育思考人工智能,并且带入自我来进行思考,如此才可能有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第三,ChatGPT展现的只是机器文明的冰山一角,讨论人工智能,不仅要立足当前,更应着眼未来。余老师接着谈了自己对人工智能的三个观点。首先,人工智能是一种工具,但是一种特殊工具。既是一种工具就可以为人类所用,给人的生产生活带来各种便利。人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工具的变革是起到根本性作用的,几次工业革命都是生产工具的使用变化带来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改动。但人工智能又是一种特殊工具,与其他人类所使用的工具都不一样,它是具有智能。从阿尔法狗完胜柯洁的事例中,我们人类都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或许今天的ChatGPT还很不成熟,但它会不会也象阿尔法狗一样?在不远的将来,在诸多领域也完胜人类呢?它的发展边界到底在哪里、会不会最终在智能上超过人类?这些值得我们思考,我们现在确实还无法预测。第二,人工智能够取代教师又不能取代教师。今天大家讨论中许多同学都谈到人工智能不能替代教师这处话题,余老师认为,教师是分不同层次的,最基本的层次就是只向学生传输知识技能的所谓“教书匠”。稍高一个层次是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还要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智力,而更高层次老师则不仅传授知识发展智能,还要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引导学生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这样的老师才称得上教育家。人工智能可以取代那些只传授知识的“教书匠”,却没有办法替代那些点燃孩子对未来希望的教育家。第三,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带来无限的可能性,也可能带来不可知的灾难。余老师回忆潘懋元先生曾在一次报告中提出一个观点:对人工智能也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对人工智能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际上就是要为人工智能设定戒律,如同上帝需要与人类约定戒律一样,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人工智能的不正确使用可能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因为任何工具其实都是具有积极的或消极的两面性的,技术研发者有责任在研发过程中将法律和伦理规则转变为技术手段,内嵌到技术中,规避负面效应。

我们一路走来,本就是站在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更迭的洪流中,重塑自己的思维,进而重塑时代的面貌。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兴的教育模式和应用场景。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教育创新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同时也需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边界和限制,合理利用人工智能,不断升级认知,让人工智能技术更好地为教育服务,促进教育事业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8771-1380449.html

上一篇: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 ——余老师从教四十周年主题沙龙(2023.02.25王彬涵)
下一篇:师生结作知心友,良言相随筑成长(2023.03.24谢钰文)
收藏 IP: 222.244.139.*| 热度|

2 刘钢 李剑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