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正的科学讨论应该是这样的:始终把焦点对准事实,先确定讨论的是同一个事实,然后,再发表对同一事实的,可能的不同观点,最后,我们会发现:所有的观点必定会融合为一个大观点。
事实:什么是“事实”?有两层含义:客观事实,假设事实。什么是假设事实?因为客观事实分为两部分:已知事实和未知事实。我们往往认为,对于已经公认了的已知的事实,无需讨论,而需要讨论的只是未知事实。我们讨论未知事实的目的,是要把它们变为已知事实,也就是发现新的事实——这就是科学发现。为了可以讨论未知事实,我们只能假设:未知事实是怎样怎样的。这就是所谓假设事实的由来。有一点常被忽略:对于不同的人,已知事实和未知事实是很不相同的,正是这个忽视,带来了一系列的沟通讨论的障碍。
障碍之一:甲的已知事实是乙的未知事实,而甲不知情。障碍现象:对牛弹琴。
障碍之二:甲的假设事实是乙的已知事实,而甲不知情。障碍现象:班门弄斧。
障碍之三:甲的已知事实是乙的已知事实,而甲不知情。障碍现象:婆婆妈妈。
障碍之四:甲的假设事实是乙的未知事实,而甲不知情。障碍现象:云山雾罩。
障碍之五:甲拿自己的假设事实当大家的已知事实来用,而甲不知情。沟通障碍:自说自话。
障碍之六:甲拿自己对事实的观点当大家的已知事实来用,而甲不知情。沟通障碍:一叶障目。
障碍之七:甲拿自己对A事实(或事实的A面)的观点来否认乙的对B事实(或事实的B面)的 观点,而甲不知情。沟通障碍:关公战秦琼。
障碍之八:1-7,甲知情前置,甲还是这么做,沟通障碍:制气抬杠。
日常发生的辩论性的讨论,90%以上是:关公战秦琼+制气抬杠
所有的真实的误会都是这么产生的:
甲从事实的A面看到的真实事实和乙从B面看到的真实事实不相同,而至少甲乙之一对此不知情。大部分情况是甲乙都不知情。所以,甲反对乙必然招致乙的反反对。
如果甲乙都知情,但都故意显得不知情,那就不是误会,而是博弈。
如何辨别反对者是误会还是博弈?
当发现自己被反对时,不要立即启动反反对程序,而是:
检查对方反对的视角A是否与自己的视角B完全一致。
如果发现不一致,也不要急于陈述自己的视角B,而是:
陈述对方反对自己的视角A,询问对方是否是从这个角度A来反对的。
如果对方说是,也不要启动自己反反对程序,而是:
肯定对方从这个角度A的反对是有道理的,但立即提醒对方,
对同一个事实,还有另外一个视角B。
此时,如果对方不是博弈者,一般会开始思考。
如果对方对视角B不予考虑。
则,对方可能是:
1.博弈者;
2.强势者(由于强势性格产生的愚昧);
3.愚昧者(由于无知产生的愚昧)。
此时,也不必启动反反对程序,而是:
立即退出程序。Exit;
退出后,如果确认对方是博弈者(有利益诉求与自己的冲突 ),则直接无遮掩地进入博弈程序。
所以,永远没有反反对程序需要被执行。
所以,从今往后,我绝不会对反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反驳,要么Exit,要么Game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