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本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bituo

博文

广义相互作用——涉及信息动力学的讨论

已有 1931 次阅读 2023-6-2 09:58 |个人分类:信息探索|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转自赵敏老师在eworks上的博客转载的我在eworks上的博客文章,因我的eworks博客久未维护,已经被清理了,所以,非常感谢赵敏老师当年转载了我的这篇文章,当时还有其他ework上和赵敏老师系列讨论,可惜都找不回来了。

转载赵敏老师原文连接:

https://blog.e-works.net.cn/294022/articles/92179.html

学习邱嘉文先生“广义相互作用”一文
本文标签: 广义 相互作用 物量 构量 信量 质量 能量 力量 

针对我昨天(27日)提出的问题,邱嘉文先生今天对“广义相互作用”做了如下详细解释。因为其回复内容确实超出了我的知识结构,特此记录,以便日后学习。

在哲学上,“物而上”和“形而上”是一对共生的基本观点。
在科学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是一对共生的分析方法。
在数学上,“数”与“形”之间,似乎是一对共生的关系。
在物理上,“物质”其实只是“质”,而遗漏了“物”,因为物理学只有“质量”(千克)。
在化学上,“物质”捡回了一些物理学上丢掉的“物”,因为化学上开始大量使用“物量”(摩尔)。
物质,可以并称,也可以分述。并称为人习以为常,分述让人鲜闻。
任何物质,同时具有物量和质量,是不难理解的认识上的事实。
物:代表一定结构形态的质;
质:代表忽略结构形态的物;
物质的合称,表示了质的多少和物的形态是客观不可分,认识可分的。
于是,我们可以开始考察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是基于质量考察的相互作用;
那么,一定还有基于物量考察的相互作用,也就是基于物质结构形态来考察的相互作用。人类不会遗漏这方面的研究,只是没有把这些研究放到适当的位置。
信:就是基于物量考察的相互作用;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在很多场合借“力”来表达“信”,如:“公信力”,“人格魅力”,“感召力”,实际都是“信”,而不是力,或者是“广义的力”。
于是,我们发现了一组对仗的逻辑关系:
物量-信量
质量-力量

现代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力”是人类为了掩盖自己对能量运动的无知而发明的概念。“力”的背后,实际是能量在运动,“力”只是能量运动的一种表象。

于是,我们在“质量-力量”的关系中,会增加“能量”的地位:
得到:“质量-能量-力量”的一组近似完美的关系。

再于是,我们就发现“物量-信量”的关系中,似乎也应该增加某种与“能量”对应的概念,会是什么呢?

我猜是“构量”:物质的结构化程度的多少的衡量。
有人称其为“复杂量”,“有序程度”,“负熵量”,都不如“构量”来的简洁明快。

于是:信息就是构量运动的表象。
于是,我们就可以理解:老师教学生,是老师的知识结构量向学生知识结构量的运动的现象;通信,就是基本纯粹的“结构量在运动”。

于是:真正完美的对称认识结构出现了:
物量-构量-信量
质量-能量-力量
一个主“形”,一个主“数”。

(原博文链接:http://blog.e-works.net.cn/546283/archive/2010/07/22/91727.aspx)因久未维护已经被eworks清理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82-1390264.html

上一篇:理解哥德尔定理
下一篇:几种熵的概念模型的统一(自转)
收藏 IP: 183.46.24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