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值高考时,再看城乡差别
许秋雨,2019年6月9日
这几天正值每年一度的高考之时,同样又吸引了全国人民的眼球。有的写故事,有的写作文,有的算算术。为了一个考生,铁路局可以专门增加一趟列车。在这三天之内,考生最大,谁都要为他们让路,全国一样,非常公平!
自从文革后77级的第一次高考,高考已经被全国人民一致地认为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最"公平"的事件之一了。因为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局部),差一分就是差一分,谁也救不了你!
文革时期,由于上山下乡运动和全国学工学农运动,首先农村增加了非常多的中小学,农村里只要不是家庭成份不好的孩子们都能进,也确实进了学校,且都上到高中毕业。其次,那时农村中小学的大多数教师都是从城市来的下放知青或者是下放教师,他们中间很多人本来就是城市中小学的老师,所以水平都很不错。那时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与城市的区别不大。同时,全国上下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对书本学习都不重视。
文革刚结束的前两三年,即77到79年,也就是所谓的新三级,大多数知青和城市来的教师们还没来得及回城,农村中学的教育与城市中学的教育差别也还不大。其实在78年,大多数从城市来农村中学的老师们都已经返城了,农村中学的师资已经非常短缺,但是由于前几年的教育,对79级参加高考的农村学生影响不是特别大。我记得,在我们班上就有家庭条件好的一位同学,他原来学习成绩一般,但是78年高一时听说他家里就专们为他请了课外辅导老师(那时这是非常领先的举措,更何况是在农村),到78年秋季高二毕业年级时就转到县城中学去了。后来他的高考成绩确实不错,考取了南京工学院,江苏排名第二的大学,也是江苏唯有的两所985大学之一。
后来从城市来的农村中学教师全部返回了城市,即使原来是出身在农村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们,好的也都想方设法地调到了城市,从此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一落千丈。相反在城市,即使是普通家庭,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就参加各种课外辅导班,为的就是参加各种入学考试,而最终的目的就是参加高考,考得高分,因为入大学,在分数面前是人人平等(局部)的,没人(也无法)关心这分数背后的故事。城市家庭每年需要多花费数万元的补习费用,这对农村家庭来说一般是不可能的。即使农村家庭有经济条件不错的,也不容易找到各种各样的水平不错的课外辅导班,因为水平高的教师们也都调到城里去了。这样,大多数农村的孩子们就进不了好的初中、好的高中、或者好的大学。唉,谁叫他们考试的分数不够高呢!因为高考分数是最公平的!
我是79年入大学,我们那一年全国的大学生里和在各个大学里有超过70%的学生是来自农村。改革开放40年来,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村生活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农民们的温饱得到了解决,正在全面地奔向小康。同时在全国城镇化的政策指引下,很多农村都被拆迁,成了城镇居民,所以农村人囗也有了一定的减少。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不知道国家有没有这样的统计数据。自从77级算起,计算一下全国985高校中来自农村和城市学生的比例,再计算一下全国211但非985高校的同样的比例。因为正如上面所提,农村人口也在逐年下降,再把前面计算的比例跟城乡总人口比例匀衡一下,这样能得到两条曲线,它们是随着时间在变的。我的猜测是,他们的最大值即峰值会在79年,然后就严格递减了。人们也许会问,为啥峰值不在77或78年。我的理由是,由于77级和78级里大多是往届中学毕业生,他们中间其实有很高的比例是城市学生,因为很多农村家庭不会让高中毕了业的孩子们有时间复习考大学,他们得干农活挣工分养家过生活。这两条曲线(就叫高考曲线吧)最能反映中国的城乡差别!我想弱弱地问一下,如果高考分数代表的是公平,那这两条曲线代表的又是什么?当然,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公平的,问题的关键是受其影响的人的比例是多少!
我的运气就是好,正好出现在这两条高考曲线的(我猜的)峰值上,只是不知道这是该悲还是该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3: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