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作者伍赛特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saite

博文

汽车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已有 8793 次阅读 2019-11-5 12:25 |个人分类:科普集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汽车电子, 发展趋势, 前景展望, 未来趋势, 汽车电子技术

汽车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伍赛特

 

1 汽车电子技术的重要发展领域

现代汽车电子与控制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强,采集的信息越来越多,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也越来越好,已由传统的代步工具发展为舒适、环保、节能、自动化、智能化的多功能“移动空间”。当然,今天的汽车技术与未来的汽车技术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今天的汽车工程师们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在新旧技术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通过应用先进的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等来推动汽车技术的进步。在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方面,今后将集中围绕如下几方面发展:

1)满足用户需求,大幅度提高汽车的性能,使之更舒适、方便、安全和可靠。

2)满足社会需求,保护环境,节省能源,节约资源。

3)实现交通系统智能化,将汽车和社会有机地联接起来。

 

2 汽车电子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21世纪,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将在运用信息技术使汽车与社会联结方面获得更大进展,包括广泛使用汽车电子导航系统与车载电话,以及采用多路总线分布式网络来集成所有汽车部件的电子控制模块,使整个系统具有数据融合、故障诊断和一定的自修复功能。总体来讲,未来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包含以下几点:

 

2.1 总线化和中央电子控制单元向汽车电子的整体化、系统化迈出了革新的一步

各电子控制单元通过总线进行通信,传输当前状态的信息,接受中央控制单元的指令并执行特定的功能,使车辆行驶功能控制达到最佳水平。总线化还使汽车制造核心技术由硬件逐渐向软件过渡,由谙熟全程制造技术和掌握汽车各系统、各零部件原理功能的龙头企业执掌制定切实可用通信协议的主动权。这就导致技术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只得依附强势的大公司,促使行业兼并。

 

2.2 模块化

电子技术和多领域高新技术进行系统集成化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构成,便于国际化采购和整车厂组装。模块化就是根据需求定制,完成所需的功能,以标准模块的规格作大集成化的封装,提高功效和可靠性,也简化配套和整车制造工艺,有利于产品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结果将会使现在处于领先地位的行业寡头逐渐成为系统集成商,电子零部件企业承担的产品工作量越来越大,汽车零部件产业在汽车工业中的作用和地位更显重要。

 

2.3 智能化

微控制器大量进入汽车电子各系统,带来控制技术智能水平提高,性能更优越,控制成本更低。

 

2.4 规范化和高配普及化

新的汽车电子技术不断涌现、不断进步,但有些电子控制技术在汽车上实施还需历经一段时间,才能在标准配置上被确认。

   

2.5 重视传感器的研发

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中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在控制技术环节里作用至关重要,应受到充分的重视。我国在传感器技术的演进发展和实践中虽已有一定基础性的成果,但因投入的研发资源远远不足,也显得十分薄弱。必须与汽车电子的研发齐头并进才能相得益彰。期望在今后,我国传感器技术及产业迎头赶上。

 

2.6 “云控制”技术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融合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云时代。“云控制”技术由以往的局部信息处理到信息共享到现代的信息融合,已经完全突破了汽车“传感器一避开障碍一目标一方向盘”的传统固有模式,使实现“目标一方向盘”的自动驾驶成为可能。“云驾驶”将大大提高识别道路行驶目标的效能,同时降低燃油耗费,将使驾驶由低事故向高可靠转变。

 

3 结论与展望

我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必须要培育发展自主研发能力,掌握先进的制造技术、工艺技术和管理体系。只有这样,才是提高我国汽车电子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只有国家更有力的汽车电子产业战略措施出台和相关政策的倾斜,把更多的资源投入汽车电子技术各环节研究创新,使我国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才能保证我国汽车电子技术和产业能稳步提高,跻身国际强手之列。

 

参考文献

[1] 樊继东,杨正才,吕科主编.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M].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5.02.

[2] 陈天殷.汽车电子技术的现状与展望[J].汽车电器,201212):1-3+7.

[3] 方勇.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探析[J].知识经济,2013(09):8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3151-1204911.html

上一篇:“多劳多得”还是“多劳多责”?
下一篇:“不厚道”还是“不地道”?
收藏 IP: 101.95.20.*| 热度|

5 李毅伟 郑永军 王安良 晏成和 杨正瓴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 02: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