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Redito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EReditor

博文

新年快乐 | EER高被引文章集锦鉴赏

已有 227 次阅读 2025-1-2 17:24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元旦贺卡-02(小尺寸).jpg

新  年  快  乐

值此2025新年来临之际,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EER)恭祝您新年快乐,祝愿您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

EER特此推出高被引文章集锦(14篇)供您鉴赏!

高被引文章列表

1. Progress in 3D-MXene Electrodes for Lithium/Sodium/Potassium/Magnesium/Zinc/ Aluminum-Ion Batteries

2. Improving the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Li/Na-Ion Batteries: Origins, Solutions, and Perspectives

3. A Review of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SEI) and Dendrite Formation in Lithium Batteries

4. Li-S Batteries: Challenges, Achievements and Opportunities

5. Recent Progress in and Perspectives on Emerging Halide Superionic Conductors for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6. Carbon-Based Electrodes for Advanced Zinc-Air Batteries: Oxygen-Catalytic Site Regulation and Nanostructure Design

7. Interfacial Modification, Electrode/Solid-Electrolyte Engineering, and Monolithic Construction of Solid-State Batteries

8. Recent Advances on PEM Fuel Cells: From Key Materials to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9. Recent Advances in High-Efficiency Electr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Systems

10. Recent Advancements in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11. On Energy Storage Chemistry of Aqueous Zn-Ion Batteries: From Cathode to Anode

12. Designing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by Theoretical Computation: A Review

13. Emerging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14. Interfaces in Sulfide Solid Electrolyte-Based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Characterization, Mechanism and Strategy

高被引文章1

高被引论文1_Lijun Gao.png

文章题目:

Progress in 3D-MXene Electrodes for Lithium/Sodium/Potassium/Magnesium/Zinc/ Aluminum-Ion Batteries

作者:

Tariq Bashir, Shaowen Zhou, Shiqi Yang, Sara Adeeba Ismail, Tariq Ali, Hao Wang*, Jianqing Zhao*, Lijun Gao*

文章简介:

本文通信作者为南京大学王昊助理教授、苏州大学赵建庆副教授和高立军教授,主题为“用于锂/钠/钾/镁/锌/铝离子电池的3D-MXene电极研究进展”。

MXenes因具有丰富的表面官能团、高导电性以及在诸多溶剂中出色的分散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且在能量存储和转换应用中展现出极具竞争力的效能。然而,与其他2D材料类似,MXene纳米片会因范德华力而发生重新堆叠,这导致其离子动力学迟缓、活性位点数量受限,并最终使MXene材料/器件的性能变差。将2D-MXenes构建为3D-MXenes被认为是一种能减少重新堆叠的有效策略,因为3D-MXenes能提供更大的孔隙率、更高的比表面积以及更短的离子质量传输距离,优于常规的1D和2D结构。在多价离子电池中,多价正离子可同时结合两个或更多电子,因此,在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容量是锂离子电池的两到三倍,例如,镁离子电池具有高达2 205 mAh g−1的理论比容量以及3 833 mAh cm−3的高体积容量。本文综述了制备3D-MXene结构的最新策略,如组装法、模板法、3D打印法、静电纺丝法、气凝胶法以及气体发泡法等;着重关注了高孔隙率3D-MXenes在非锂离子电池储能装置中的应用,如钠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镁离子电池、锌离子电池以及铝离子电池等;最后,总结了构建用于非锂离子电池的3D-MXenes以及基于3D-MXenes的电极未来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图文摘要:

图文摘要_文章1_Lijun Gao.jpg

目录简介:

目录简介_文章1_Lijun Gao.png

引用信息:

Electrochem. Energy Rev. 2023, 6(1), 5.

DOI: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1918-022-00174-2

全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s41918-022-00174-2.pdf

全文链接_文章1_Lijun Gao.png

长按/扫描阅读全文

高被引文章2

高被引论文2_Haiyan Wang.png

文章题目:

Improving the Initial Coulombic Efficiency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Li/Na-Ion Batteries: Origins, Solutions, and Perspectives.

作者:

Zheng Tang, Siyu Zhou, Yuancheng Huang, Hong Wang, Rui Zhang, Qi Wang, Dan Sun*, Yougen Tang, Haiyan Wang*

文章简介:

本文通信作者为中南大学孙旦副教授和王海燕教授,主题为“提升锂/钠离子电池碳基材料首次库伦效率:起源、策略及展望”。

用于锂/钠离子电池的碳基材料因其来源广泛、可再生、成本低廉等优势而备受关注。在过去几十年,尽管人们付出了诸多努力来研发具备高容量、长寿命以及优异效率的高性能碳基材料,但其较低的首次库仑效率(ICE)严重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人们已经成功探索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并通过运用不同的技术取得了革命性成果。但不同的碳基材料具有不同的离子存储机制,这意味着其初始容量损失可能会有所差异。目前,仍鲜有综述文章专门从晶体结构的角度对碳基材料的ICE起源及相关研究进展做出讨论。本文首次综述了锂/钠离子电池中各类碳基材料的结构差异及其离子存储机制;重点讨论了锂/钠离子电池中碳基材料ICE的影响因素、提升及应对策略;总结了提升ICE的重要意义以及面临的技术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文摘要:

图文摘要_文章2_Haiyan Wang.png

目录简介:

目录简介_文章2_Haiyan Wang.png

引用信息:

Electrochem. Energy Rev. 2023, 6(1), 8.

DOI: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1918-022-00178-y

全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s41918-022-00178-y.pdf

全文链接_文章2_Haiyan Wang.png

长按/扫描阅读全文

点击了解文章更多信息:

中南大学王海燕/孙旦教授最新EER综述|提升锂/钠离子电池碳基材料首次库伦效率:起源、策略及展望

高被引文章3

高被引论文3_Jiujun Zhang.png

文章题目:

Review of 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SEI) and Dendrite Formation in Lithium Batteries

作者:

Borong Li, Yu Chao, Mengchao Li, Yuanbin Xiao, Rui Li, Kang Yang, Xiancai Cui, Gui Xu, Lingyun Li, Chengkai Yang*, Yan Yu*, David P. Wilkinson, Jiujun Zhang*

文章简介:

本文通信作者为福州大学杨程凯副教授/于岩教授/张久俊院士,主题为“锂电池中固态电解质间相与枝晶形成的研究进展”。

具有高能量/功率密度的锂金属电池在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固定发电厂中具有重要应用。然而,不稳定的锂金属阳极/电解质界面导致了循环寿命不足和安全问题。为了提高循环寿命和安全性,了解固态电解质界面(SEI)的形成和阳极/电解质界面附近锂枝晶的生长,调节Li+的剥离/电镀过程以及开发保护锂金属表面和SEI层的多种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综合评述了SEI和锂枝晶生长的研究进展,包括它们的经典电化学锂镀/剥离过程、界面相互作用/成核过程、阳极几何演化、基本电解质还原机制以及对电池性能的影响。一些重要方面,如电荷转移、局部电流分布、溶剂化作用、去溶剂化、通过界面离子扩散、SEI抑制枝晶、添加剂、枝晶形成模型、非均匀成核、剥离/电镀过程中的不对称过程、主基质和原位成核表征等,根据实验观察和理论计算进行了分析。文章分析了改善SEI形成和减少锂枝晶生长的几个技术挑战。此外,还提出了克服这些挑战的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促进下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走向实际应用。

图文摘要:

图文摘要_文章3_Jiujun Zhang.jpg

目录简介:

目录简介_文章3_Jiujun Zhang.png

引用信息:

Electrochem. Energy Rev. 2023, 6(1), 7.

DOI: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1918-022-00147-5

全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s41918-022-00147-5.pdf

全文链接_文章3_Jiujun Zhang.png

长按/扫描阅读全文

点击了解文章更多信息:

杨程凯/于岩/张久俊最新EER综述|锂电池中固体电解质间相(SEI)与枝晶形成的研究进展

高被引文章4

高被引论文4_Guohua Chen.png

文章题目:

Li-S Batteries: Challenges, Achievements and Opportunities

作者:

Hassan Raza, Songyan Bai, Junye Cheng*, Soumyadip Majumder, He Zhu, Qi Liu*, Guangping Zheng, Xifei Li, Guohua Chen*

文章简介:

本文通信作者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程俊业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刘奇副教授和陈国华院士,主题为“锂硫电池:挑战、进展和机遇”。

为了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能源供应,储能装置的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锂硫电池因其卓越的理论能量密度、成本效益以及环境友好性,被视为最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电池装置之一。然而,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诸多挑战,例如硫利用率低(< 80%)、容量衰减快、寿命短(< 200次氧化还原循环)以及自放电严重等。造成这些挑战的原因如下:(1)活性材料电导率低;(2)氧化还原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大;(3)多硫化物穿梭现象严重;(4)锂金属负极污染/腐蚀以及锂枝晶形成。在过去十年中,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本文全面总结了锂硫电池材料合成和技术开发的最新研究进展,并详细分析了目前研究工作中突出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重点讨论了多功能3D打印技术如何构筑高性能锂硫电池;综述了锂硫电池实际应用中面临的材料制备、电池组装和表征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图文摘要:

图文摘要_文章4_Guohua Chen.jpg

目录简介:

目录简介_文章4_Guohua Chen.png

引用信息:

Electrochem. Energy Rev. 2023, 6(3), 29.

DOI: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1918-023-00188-4  

全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s41918-023-00188-4.pdf

全文链接_文章4_Guohua Chen.png

长按/扫描阅读全文

点击了解文章更多信息: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程俊业副教授/香港城市大学陈国华院士团队最新EER综述|锂硫电池:挑战、进展和机遇

高被引文章5

高被引论文5_Shuqin Liu.png

文章题目:

Recent Progress in and Perspectives on Emerging Halide Superionic Conductors for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作者:

Kaiyong Tuo, Chunwen Sun*, Shuqin Liu*

文章简介:

本文通信作者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孙春文教授/刘淑琴教授,主题为“用于全固态电池的卤化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可充电全固态电池被认为是新一代电化学储能设备之一。固态电解质的研发是储能化学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由于具有高离子电导率、优异(电)化学稳定性以及优异机械变形能力,新兴卤化物固态电解质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得到广泛研究。本文回顾了卤化物电解质的发展历史,全面总结了卤化物电解质的不同合成路线;重点研究了增强卤化物Li+和Na+离子电导率的制备方案和设计策略;讨论了卤化物电解质的溶剂相容性和潮湿空气稳定性以及相应反应机制;全面总结了先进原位表征技术在分析亚稳态卤化物和卤化物基全固态电池方面的应用;综述了卤化物在实际应用于全固态电池时面临的关于界面稳定、成本花费和可扩展工艺的挑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了前景性展望。

图文摘要:

图文摘要_文章5_Shuqin Liu.png

目录简介:

目录简介_文章5_Shuqin Liu.png

引用信息:

Electrochem. Energy Rev. 2023, 6(2), 17.

DOI: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1918-023-00179-5

全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s41918-023-00179-5.pdf

全文链接_文章5_Shuqin Liu.png

长按/扫描阅读全文

点击了解文章更多信息:

孙春文教授最新EER综述|用于全固态电池的卤化物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高被引文章6

高被引论文6_Shuang Li.png

文章题目:

Carbon-Based Electrodes for Advanced Zinc-Air Batteries: Oxygen-Catalytic Site Regulation and Nanostructure Design

作者:

Wenjie Shao, Rui Yan, Mi Zhou, Lang Ma, Christina Roth, Tian Ma*, Sujiao Cao*, Chong Cheng, Bo Yin, Shuang Li*

文章简介:

本文通信作者为四川大学马田副研究员/曹素娇副研究员/李爽研究员,主题为“锌-空气电池的碳基电极材料:活性位点调控和纳米结构设计”。

锌-空气电池在化学能-电能的直接转换以及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方面具有很大吸引力。由于氧还原反应和析氧反应的动力学缓慢,设计高效的氧电极被认为是发展先进锌-空气电池的最关键步骤之一。近年来,具有高比表面积、可设计的高效催化中心、分级多孔结构以及优异稳定性和低成本的碳基电极为优化一次电池和可充电锌-空气电池中氧电极的性能提供了重要机遇。本文就锌-空气电池中碳基电极的氧催化位点调控和碳基材料的纳米结构设计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及时全面综述。首先,简要介绍了一次电池和可充放电电池中氧电极的工作原理。随后,系统总结了不同类型氧催化位点的活性与调控方法,包括非金属杂原子位点、金属单原子位点以及金属合金和化合物。然后,从传统碳纳米材料和有机前驱体衍生碳等方面概述了用于锌-空气电池电极材料的设计思路、合成策略和表征方法。此外,简要评述了有望实现实际应用的柔性和高功率锌-空气电池的最新进展。最后,深入讨论了锌-空气电池中纳米结构碳基电极的未来发展方向、挑战和展望。

图文摘要:

图文摘要_文章6_Shuang Li.jpg

目录简介:

目录简介_文章6_Shuang Li.png

引用信息:

Electrochem. Energy Rev. 2023, 6(2), 11.

DOI:

https://doi.org/10.1007/s41918-023-00181-x

全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s41918-023-00181-x.pdf 

全文链接_文章6_Shuang Li.png

长按/扫描阅读全文

高被引文章7

高被引论文7_Hui-Ming Cheng.png

文章题目:

Interfacial Modification, Electrode/Solid-Electrolyte Engineering, and Monolithic Construction of Solid-State Batteries

作者:

Qirong Liu, Qiqi Chen, Yongbing Tang*, Hui-Ming Cheng*

文章简介:

本文通信作者为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唐永炳教授/成会明院士,主题为“界面改性、电极/固态电解质工程及固态电池整体式结构”。

固态锂金属电池被认为是最具有前景的新一代能量转换和存储装置之一,因其具有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简易封装工艺。但是,固态锂金属电池的实际应用受到了一系列静态和动态界面问题的限制,比如界面接触不良、(电)化学不兼容、锂枝晶动态穿透等。近几年,大量研究工作致力于理解界面失效机理以及探索开发具有优异界面性能固态锂金属电池的策略。本文首先全面综述了固态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的静态和动态失效机理;然后详细讨论了固态锂金属电池界面性能提升的策略,包括界面改性、电极/固态电解质工程、固态锂金属电池整体式结构等;最后探讨了可用于解决界面问题的研究方法,包括理论计算、先进表征技术以及其他多种设计策略等。

图文摘要:

图文摘要_文章7_Hui-Ming Cheng.jpg

目录简介:

目录简介_文章7_Hui-Ming Cheng.png

引用信息:

Electrochem. Energy Rev. 2023, 6(2), 15.

DOI: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1918-022-00167-1

全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s41918-022-00167-1.pdf

全文链接_文章7_Hui-Ming Cheng.png

长按/扫描阅读全文

高被引文章8

高被引论文8_Siyu Ye.png

文章题目:

Recent Advances on PEM Fuel Cells: From Key Materials to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作者:

Shanyun Mo, Lei Du, Zhiyin Huang, Junda Chen, Yangdong Zhou, Puwei Wu, Ling Meng, Ning Wang, Lixin Xing*, Mingquan Zhao, Yunsong Yang, Junke Tang, Yuquan Zou, Siyu Ye*

文章简介:

本文通信作者为广州大学邢丽欣博士和叶思宇院士,主题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最新进展:从关键材料到膜电极组装”。

近年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再度受到来自学术界、工业界、投资者以及政府的全球范围关注。随着燃料电池汽车成功推向市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已成为现实。然而,当前的燃料电池相较于内燃机和电池仍缺乏竞争力,这主要是因为其成本高昂且使用寿命较短,而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膜电极组件,也就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芯片”的影响。因此,人们投入了诸多努力来研发用于膜电极组件的先进材料以及制造工艺。本文综述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关键材料的最新进展;重点研究如何将关键材料集成到膜电极中;总结先进膜电极设计和制造技术,并讨论其可能存在的限制;对关键材料和膜电极的未来研发方向进行展望,旨在弥合材料的学术研究与工业制造之间的差距。

图文摘要:

图文摘要_文章8_Siyu Ye.jpg

目录简介:

目录简介_文章8_Siyu Ye.png

引用信息:

Electrochem. Energy Rev. 2023, 6(3), 28.

DOI: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1918-023-00190-w   

全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s41918-023-00190-w.pdf

全文链接_文章8_Siyu Ye.png

长按/扫描阅读全文

点击了解文章更多信息:

广州大学/鸿基创能叶思宇院士团队最新EER综述|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最新进展:从关键材料到膜电极组装

高被引文章9

高被引论文9_Zhong-Yong Yuan.png

文章题目:

Recent Advances in High-Efficiency Electr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Systems

作者:

Xian-Wei Lv, Wen-Wen Tian, Zhong-Yong Yuan*

文章简介:

本文通信作者为南开大学袁忠勇教授,主题为“高效电催化水分解系统的最新进展”。

利用可再生能源驱动电催化水分解制备清洁氢气,已被广泛认为是未来构建氢能社会的一种极具前景的途径。然而,工业碱性水电解槽的发展受到了阻碍,这是因为其涉及四电子转移,动力学缓慢,导致整个过程的热力学条件不利,过电位较高。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需进一步探索低能耗、高效率的水电解技术。本文着重介绍构造高效水电解系统的策略,内容涵盖电催化剂(从单功能到双功能)、电极工程(从粉末状到自支撑型)、能源(从不可再生到可再生)、电解质(从单一型到混合型)以及电解池结构(从一体式到解耦式)等多个方面。对关键电化学内容进行了批判性评估,以应对提高水分解总体效率时所面临的挑战。最后,对研发先进、可持续且高效的水分解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瓶颈提出了独到见解。

图文摘要:

图文摘要_文章9_Zhong-Yong Yuan.png

目录简介:

目录简介_文章9_Zhong-Yong Yuan.png

引用信息:

Electrochem. Energy Rev. 2023, 6(3), 23.

DOI: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1918-022-00159-1

全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s41918-022-00159-1.pdf

全文链接_文章9_Zhong-Yong Yuan.png

长按/扫描阅读全文

高被引文章10

高被引论文10_Jinlin Long.png

文章题目:

Recent Advancements in Photoelectrochemical Water Splitting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作者:

Yibo Zhao, Zhenjie Niu, Jiwu Zhao, Lan Xue, Xianzhi Fu, Jinlin Long*

文章简介:

本文通信作者为福州大学龙金林教授课题组,主题为“光电化学分解水制氢研究进展”。

阳光是地球上最丰富以及用之不竭的能源。然而,它的能量密度低、分散以及不连续,这使其难以直接应用于工业生产。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其存储是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碳中和、清洁和无二次污染的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是目前最具吸引力的技术之一,有望实现从依赖化石燃料到零污染氢气的转变。基于光电化学装置的人工光合系统是实现太阳能-氢能转换的理想途径。本综述全面介绍了光电阴极的最新研究发展,包括结构、半导体光吸收剂和性能优化策略。重点讨论了基于前沿(分子)轨道理论和半导体能带理论的有机半导体、染料敏化和表面接枝分子催化剂应用于人工光合系统的前沿研究案例。此外,还介绍了基于量子隧穿的典型金属-绝缘体-半导体结构光电极研究进展。最后,文章讨论了基于太阳能光谱的串联光电极和光电化学系统的集成设计准则,为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工业规模的高效和经济太阳能-氢能转换提供指导。

图文摘要:

图文摘要_文章10_Jinlin Long.png

目录简介:

目录简介_文章11_Xingbo Liu.png

引用信息:

Electrochem. Energy Rev. 2023, 6(2), 14.

DOI: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1918-022-00153-7

全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s41918-022-00153-7.pdf

全文链接_文章10_Jinlin Long.png

长按/扫描阅读全文

高被引文章11

高被引论文11_Xingbo Liu.png

文章题目:

On Energy Storage Chemistry of Aqueous Zn-Ion Batteries: From Cathode to Anode

作者:

Xiujuan Chen, Wei Li, David Reed, Xiaolin Li*, Xingbo Liu*

文章简介:

本文通信作者为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Xiaolin Li教授/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刘兴博教授,主题为“聚焦水系锌离子电池的能量存储化学:从正极到负极”。

可充电水系锌离子电池具有诸多优点,如成本低、原料丰富、安全性高、环境友好以及可接受的能量密度等,因此在大规模电网储能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均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近年来,水系锌离子电池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无法满足实际应用要求。正极活性材料的溶解和结构不稳定性,以及锌负极的枝晶、腐蚀和表面钝化等问题都可能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和循环寿命降低,严重制约了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因此,对锌离子电池从正极到负极的能量存储化学进行系统回顾尤显重要。本文全面综述了水系锌离子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材料、能量存储机理以及性能提升策略;基于对目前各种正极能量存储机理的深入理解,重点探讨了机理验证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实验结果与设想机理之间的矛盾;系统综述了用于机理研究和改进策略有效性验证的各种先进表征技术和理论计算方法;总结并展望了水系锌离子电池面临的技术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

图文摘要:

图文摘要_文章11_Xingbo Liu.jpg

目录简介:

目录简介_文章11_Xingbo Liu.png

引用信息:

Electrochem. Energy Rev. 2023, 6(4), 33.

DOI: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1918-023-00194-6

全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s41918-023-00194-6.pdf  

全文链接_文章11_Xingbo Liu.png

长按/扫描阅读全文

点击了解文章更多信息:

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刘兴博教授课题组最新EER综述|聚焦水系锌离子电池的能量存储化学:从正极到负极

高被引文章12

高被引论文12_ Guanglei Cui.png

文章题目:

Designing All-Solid-State Batteries by Theoretical Computation: A Review

作者:

Shu Zhang, Jun Ma, Shanmu Dong, Guanglei Cui*

文章简介:

本文通信作者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崔光磊教授,主题为“全固态电池的理论计算设计综述”。

采用固态电解质和锂金属阳极的全固态电池由于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性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电池技术,可以缓解“里程焦虑”和解决安全问题。了解全固态电池的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对电池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验证和补充实验研究,理论计算为探索电池材料及其界面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提供了有力方法,从而有利设计出更好的电池。本文综述了固态电解质以及全固态电池中电极与电解质界面的理论计算研究最新进展。文章回顾了理论计算在以下几方面研究中的作用,包括离子传输机制、晶界、相稳定性、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力学性能、无机固态电解质的设计策略和高通量筛选、机械稳定性、空间电荷层、界面缓冲层和电极/电解质界面枝晶生长等。最后,文章对理论计算在全固态电池研究中的不足、挑战和机遇等进行了展望。

图文摘要:

图文摘要_文章12_Guanglei Cui.jpg

目录简介:

目录简介_文章12_Guanglei Cui.png

引用信息:

Electrochem. Energy Rev. 2023, 6(1), 4.

DOI: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1918-022-00143-9

全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s41918-022-00143-9.pdf

全文链接_文章12_Guanglei Cui.png

长按/扫描阅读全文

高被引文章13

高被引论文13_Tien-Chien Jen.png

文章题目:

Emerging Atomic Layer Depos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Performance Lithium-Ion Batteries

作者:

Sina Karimzadeh, Babak Safaei, Chris Yuan, Tien-Chien Jen*

文章简介:

本文通信作者为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Tien-Chien Jen教授,主题为“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研发的新兴原子层沉积技术”。

随着对低成本且环境友好的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可充电锂离子电池作为可靠的储能装置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太空卫星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增多。为实现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的预期提升,需对新材料和制造方法开展广泛且持续的研究。电池的活性组件,包括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对锂离子电池的功能发挥起重要作用。锂离子电池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在充放电过程中,电解质、电极材料及其组成部分会发生降解。原子层沉积(ALD)技术被认为是一种极具潜力的镀膜技术,能够在原子层面沉积厚度和成分可控的均匀超薄薄膜。ALD可以将各种金属薄膜沉积在活性电极和固态电解质表面,在电极界面处定制生成一层保护膜。此外,ALD技术还能够合成微型电池以及由正极、负极和固态电解质构成的新型纳米复合物,从而提升电池性能。因此,ALD技术极有可能给未来的电池行业带来变革。本文全面综述了ALD技术在合成及研发锂离子电池活性组件方面的研究进展;此外,报道了ALD技术在研发下一代锂离子电池方面的新趋势和未来展望。

图文摘要:

图文摘要_文章13_Tien-Chien Jen.jpg

目录简介:

目录简介_文章13_Tien-Chien Jen.png

引用信息:

Electrochem. Energy Rev. 2023, 6(3), 24.

DOI: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1918-023-00192-8

全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s41918-023-00192-8.pdf

全文链接_文章13_Tien-Chien Jen.png

长按/扫描阅读全文

高被引文章14

高被引论文14_Jun Zhang.png

文章题目:

Interfaces in Sulfide Solid Electrolyte-Based All-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 Characterization, Mechanism and Strategy

作者:

Zhan Wu, Xiaohan Li, Chao Zheng, Zheng Fan, Wenkui Zhang*, Hui Huang, Yongping Gan, Yang Xia, Xinping He, Xinyong Tao, Jun Zhang*

文章简介:

本文通信作者为浙江工业大学张文魁教授/张俊教授,主题为“基于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电池界面:表征、机理和策略”。

锂离子电池由于具有高能量密度和环境友好性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以及其他能源装置。传统锂离子电池含有液态电解质,其热失控容易导致爆炸和燃烧,存在安全隐患。为实现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大规模储能系统,研究者致力于研发固态电解质以替换液态电解质。在众多固态电解质中,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因其高的离子电导率、易加工性和高的热稳定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面问题(如界面反应、化学力学失效、锂枝晶形成等)限制了其广泛应用。此外,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固有界面问题(如电化学窗口、Li+的扩散机制等)也不容忽视。本文综述了基于多种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全固态锂电池的界面行为、性能和机理。此外,文章讨论了稳定界面的先进表征方法和设计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分析和提出了该研究领域的前景、挑战和可能的界面工程策略。

图文摘要:

图文摘要_文章14_Jun Zhang.jpg

目录简介:

目录简介_文章14_Jun Zhang.png

引用信息:

Electrochem. Energy Rev. 2023, 6(2), 10.

DOI: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41918-022-00176-0

全文链接:

https://link.springer.com/content/pdf/10.1007/s41918-022-00176-0.pdf

全文链接_文章14_Jun Zhang.pdf.png

长按/扫描阅读全文

推荐阅读

1. 热烈祝贺EER 16位编委入选2024年度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2. 热烈祝贺EER执行主编孙书会教授当选加拿大皇家科学院新科院士!

3.【最新发布】EER 2023 JCR影响因子28.4,Q1区!

4. 热烈祝贺EER 2023 CiteScore 41.9,在3个学科蝉联首位!

5. 热烈祝贺EER编委15人入选爱思唯尔2023“中国高被引学者”!

关于我们

封面-2024年第3期.jpg

Electrochemical Energy Reviews (《电化学能源评论(英文)》,简称EER),由上海大学主办,该期刊旨在及时反映国际电化学能源转换与存储领域最新研究进展。EER是全球首本专注于电化学能源的英文综述类期刊。EER覆盖电化学能源转换与存储所有学科,包括燃料电池、锂电池、金属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超级电容器、制氢-储氢、CO2转换等。EER为季刊,每年3月、6月、9月以及12月出版。创刊号在2018年3月正式出版。

2018年6月,经过激烈角逐(87选20),EER成功入选由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六部门联合实施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D类项目,进入新刊国家队阵列。

EER目前已被收录的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包括SCIE、EI、Scopus、CSCD等;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榜单。2024年6月发布的爱思唯尔CiteScore为41.9,在3个学科(材料科学、化学工程、电化学)蝉联首位。2024年6月发布的JCR影响因子为28.4,在全球电化学学科排名第二。EER目前的文章篇均下载量超过5 400次。

欢迎关注和投稿

期刊执行严格的同行评议,提供英文润色、图片精修、封面图片设计等服务。欢迎关注和投稿。

联系我们

Wechat QR code-2024.png

长按/扫描关注EER微信公众号

E-mail: eer@oa.shu.edu.cn

SpringerWeb: https://www.springer.com/journal/41918

ShuWeb: http://www.eer.shu.edu.cn  

WeChat: ElectrochemicalEnergyReviews

原稿:EER编辑部

编辑:全海芹

初审:全海芹、陈昕伊

复审:何晓燕

终审:孙书会、李喜飞、徐海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90413-1467093.html

上一篇:南方科技大学赵天寿院士/香港科技大学贾国成教授最新EER综述|用于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的金属配合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收藏 IP: 27.115.8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6 0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