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多学者指责 “审稿人2”(reviewer 2)应该为出版带来的压力和焦虑负主要责任 —— 但回击正在进行中。
最近在推特上流传的一个故事纷纷引起了几千名熟悉同行评审过程中各种考验和磨难的研究人员的兴趣。利兹大学University of Leeds 刑事司法学讲师 Suzanne Young 写道:"今天我做了一件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那就是在收到审稿人的反馈后撤回一篇正在评审的文章!"
"像所有的作者一样,我(和共同作者)等了几个月才收到审稿人对一篇文章的反馈……. 而当我们最终仔细阅读审稿人意见时,透过邮件,我们就能感受到审稿人2的愤怒批评。" 她继续说道。
简而言之,Young博士发现审稿人2的意见非常消极且毫无建设性,她反其道行之,将论文从期刊中完全撤回。 "我想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她总结道,"所以,谢谢你,审稿人2,你粗鲁、令人作呕的评论让我行使了自己的权利。"
对于外行来说,"审稿人2" 已经衍变成了某种学术妖怪 —— 在同行评审过程中,它代表了所有负面和令人焦虑的事物。一个简短的滚动帖被放置在专门的学术Facebook小组上,“Reviewer 2 must be stopped” (小组成员: 20,000名) ,让你可以迅速地跟进。
伯明翰大学发展政治学教授 Heather Marquette 曾经收到如下审稿意见:“作者的写作就像一个酒后后夸夸其谈的的醉汉。 她补充说:“编辑告诉我无视这个审稿意见,并表示杂志社不会再使用这个审稿人了。" 但她补充道:"如果是杂志社编辑用了这个词,我可能就不会觉得这个词那么好笑了。"
当被追问时,似乎每个成功发表过文章的研究人员都至少有过一次糟糕的审稿意见经历 —— 这对他们的自信心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我们也许从审稿人2的意见中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现任赫瑞瓦特大学Heriot-Watt University性别与就业研究专业的教授Kate Sang,在读博时曾被告知"我永远不允许发表任何用大写字母写过的东西" , 她补充说:”那是一种打击。我从中学到了什么?这种学术观点可能是残酷的,也是错误的。"
德蒙福特大学 De Montfort University 犯罪学和刑事司法学讲师 Jason Werr 在接受采访时说到:“我认为这些真实的故事需要公之于众。特别是对于那些正处于职业生涯早期的研究人员,他们在这方面更容易受到伤害。”
"作为学者,我们要参与对话,而不是扼杀这些对话,"他补充道。"作为审稿人我们的任务是是进一步推动对话和帮助出版,而不是挫伤和打击那些试图成为这些对话的人。 我认为,有些审稿人忘记了这一点,将其视为一种对抗性角色,而不是所需要的促进性角色。"
作为某个期刊编委会的经验丰富的一名评审人,Alastair Sloan,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牙科学校的负责人,已经看到了同行评审中双方反复会出现的问题。
对于审稿人来说,最好的建议是"简单",Sloan教授说:"不要超出你的知识范围之外去审稿。这个角色至关重要,需要时间才能做好。最后,始终保持公正。"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期刊和出版平台开始尝试采用更加透明的同行评审方法。 例如,去年,开放获取平台 eLife 进行了一项试验,作者将有权决定如何回应评审意见,以及论文最终是否发表。允许作者按照规定发表论文,条件是审稿人的意见要与论文一起公开发表。
对于Sloan教授来说,这种方法确实有利于"更具建设性的评审,但是你仍然会遇到流氓审稿人",他警告道。
而且,作为作者,如果你认为审稿意见不公平,Sloan教授建议你可以和编辑部沟通。 他说:”我们是一个垃圾接收站 —— 审稿意见近乎于辱骂。但编辑听了我们的抱怨,却置之不理。"
就目前而言,对付审稿人2明显的恶意攻击,最常见的办法似乎是只能默默接受不好的评论,在朋友圈或 Twitter 、微博上咆哮一通,然后继续前行。但是形势风云变幻,又有谁知道呢?在Young博士和他的同事们树立了撤回投稿论文的榜样之后,也许我们真的可以看到一场针对审稿人2的革命正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