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中国能不能再出现孔子
文/冯长根
题目中的“孔子”,其实是指像孔子、老子、孟子这样的杰出人物。
为什么会想到写这么一个题目?那天是6月30日,我在参加和主持北京理工大学理科和材料学部的各学院学科规划评审会议。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生物医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的专家们在介绍着各自的情况。听着听着,我从一个学校看到了今天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宏大图像。突然间,我脑子里就冒出了一个念头:2000多年以前,中国的教育远远谈不上像今天这样先进的水平,但是,为中国催生了像孔子、老子、孟子……那样的一批杰出人物。他们影响着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今天教育这么发达,我们还能出孔子吗?
其实,用今天的眼光看,孔子总起来说是平凡的。专家认为:“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恓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读他的书,既不捧,也不摔,恰如其分地讲,他是个堂吉诃德。”这些话出自北京大学哲学教授(李零,《丧家狗——我读〈论语〉》)。后两句话,说是调侃也不离谱,但说的基本是事实。堂吉诃德是16世纪西班牙伟大的小说家塞万提斯同名小说中的主人公。我出于好奇,想读读专家对堂吉诃德的说法。结果也真差不多。“……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则、无畏的精神、英雄的行为、对正义的坚信以及对爱情的贞洁等等。他愈疯疯癫癫,造成的灾难也越大,几乎谁碰上他都会遭到一场灾难,但他的优秀品德也越鲜明。……堂吉诃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终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化身。……”(徐葆耕,王中忱,《外国文学基础》,北京大学出版社)也许还可以再引用一些,但这样一来就不如去读小说了。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2012年出版的《简明中国历史读本》说,《论语》是孔子门徒记载老师言行的语录,是研究孔子思想最基本的资料。这句话四平八稳,我们不妨看看另一些专家的话。“《论语》一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在孔子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不受《论语》这本书的影响。”(叶朗,朱良志,《中国文化读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令人赞叹的是,让孔子的成就达到无与伦比的高度的著作,实际上不是他本人的精心著述,只是学生们对他的言行的记录。今天,还有人勇敢到以这种方式传播自己的研究成果吗?你可能连副教授的门槛都进不了。
孔子的伟大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对于今天的教育有什么启示?
专家们普遍认为,孔子的学历不太清楚。孔子在《论语》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有人认为,这是说,“孔子从15岁才开始认真学习,现在看来似乎有些晚。”(鲍鹏山,《先秦诸子十二讲》,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李零认为,“可能是在阙里的乡校学习过吧。但更高的学问从哪里来?”这真是一个谜。
解谜就不能光看《论语》和孔子的传记了。从他们的才识出发,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都在探讨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认识孔子以及他的出现。当然很少有谁在讨论:现代中国能不能再出现孔子(这样的杰出人物)?
其实,为《论语》这本传世之宝铺垫的决不是一本两本的书籍。据李零教授统计,《论语》中涉及到了13个主题(天命、人性、人品、历史、谋生、处世、修行、习礼、治学、施教、干禄、闻达、富贵),在这些主题中,孔子表达了他自己的思想。肯定有当时流行的古书今书也在表达形形色色的属于不同主题(或同一主题)的不同思想。孔子这样的伟大人物是用了多少这样的书才产生那些今天我们看到的字字珠玑的思想?这些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有一个相似的问题饶有意思:多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敌人呢?军事历史学家做过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平均需要2.5万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对手。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则平均需要2万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对手。越南战争时,子弹的命中率有所提升,美国士兵平均发射5000发子弹就能消灭一个对手。可是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士兵开枪的命中率却又大幅度下滑。在这两场战争中,美军共消耗子弹60亿发,射杀对手2.4万人,算起来平均25万发子弹才能消灭一个对手。的确,这两场战争中美军士兵的命中率低得难以置信。(《读者》,2013年第5期)
这是军事问题。
回到本文的主题,有一点是肯定的:在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上,特别是杰出人才的培养上,一本书用一辈子绝对不是21世纪的特点,尽管我们并不清楚,要多少个相关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多少专著,才能从中催生出一位杰出人才。
再回头看看6月30日我参加的会议,各学科的确非常重视促进人才队伍壮大的各重要因素,包括大师们的专著等。
问个问题吧:你读过多少专著,特别是大师的专著?你写过可以传世的专著吗?因为有句话说,你是什么样的人,就看你读什么样的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4: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