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pengj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pengju attosecond pulse generation and application; ultrafast excited-state dynamics in liquid; time-resolved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elec ...

博文

温和地影响

已有 3149 次阅读 2014-6-23 21:2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我个人是比较不赞同从吃和穿等人类低级的行为去盲目上升至道德高度,进而又从一小撮人的行为去盲目上升至整个社会的文明高度的这种做法。


实施吃的行为,全世界千奇百怪,各个民族的传统也五花八门,不同的风俗也造就了不同人群之间的互相好奇,互相交流,由好奇和交流产生的情感和知识的碰撞很容易使彼此对对方的价值观进行自我评判,我不确定别人是否对这样的评判持赞同态度,我个人拙劣地认为:事情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评价一个群体的价值体系,个人认为是应该长期置身于其中才能够略知一二,若不能成为彼,则永远不知此。因此,我激进地认为,所有的激进分子都是一种图省事儿的做法,比如说,爱护鲤鱼不能活吃的激进分子(事实上也许没有这样的激进分子),就有可能擅自闯进阿呆家里面,把油锅里的活鱼捞出来放在培养液里面,打上吊瓶,试图挽救他们的生命,并在阿呆家门口写上:此人喜吃活鲤鱼,一点爱心都没有。


阿呆吃活鱼确实可恨,在激进分子眼里,鱼只有死了才可以被吃,尤其是鲤鱼。于是,阿呆活吃鲤鱼,我就可以去他们家里把鱼抢救出来,这是在中国,阿呆只能眼睁睁看着鲤鱼被拿走。要是在美国,皮特直接就开枪了,丫的,你擅自来我家不就是找死么。


其实,激进分子完全没必要去阿呆家里,软暴力一样地抢救锅里面的鲤鱼。激进分子之所以这么干,或许是因为他们图省事儿,把对鲤鱼的爱护,完全超越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其实,所有的传统,风俗,以至于文明,在我眼里,都应该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理解上面,如果一个人首先去选择尊重人之外的动物,由此产生了很深的爱,同时又忽略了对陌生人的尊重,我实在是不能把他们与文明联系起来。举个没有普遍性的例子,我几个同学在西安大雁塔广场逛街,遇到一个贵妇领着一个小狗狗,小狗狗当然是一条公狗了,一同学被小狗狗的长相折服,惊叹:狗狗肥肥的,好可爱啊! 贵妇顿时生气了,吼道:你们怎么说话呢,这是我儿子。同学们都肃然起敬,顿时觉得祖国历史上最辉煌的长安城,已经在祖国目前还有数以亿万的同胞还没有脱离贫困线的时候,率先进入了高度发达的人狗一家亲的文明社会了。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即便是人狗不能平起平坐,狗也不至于被人屠杀了做为食材,其实,从一开始我都没有同意狗可以被大肆,宣扬做为食材。这就是激进分子容易犯的通病,他们图省事儿地用自己的标尺去衡量中国13亿人,而不愿意静下心来,一字一句地读上面的文字,倾听周围的人的或对,或错的发言,耐心地疏导自己或者他人不合理的情感宣泄,我个人认为,真的是缺乏最基本的尊重,尤其是对陌生人的尊重,一个陪你20年的小狗狗和一个蹲大牢的囚徒一样,都应该得到最基本的尊重,不能够随意地对他进行精神上和肉体上的掌掴。说白了,这是一种价值观的修炼,我个人愚钝地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普通民众,没有所谓的道德高尚和低劣,都需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价值体系,时期更适应这个时代的节奏,步伐太快和太慢都不可取,而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步子真的可能太大了,人们对文明如何进步的操作方法已经远远落后于我们对文明进步的渴望了。


不要试图去埋怨政府不做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无能为力,但是我们有能力去潜移默化,温和地影响周围的亲人,朋友和同学以及同事。过度地对周围的陌生人宣泄自己的大爱,大恨的情感,应该算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学会控制自己,学会第一步的尊重,才能够有理解他人的突破口,找到了互相理解的途径,才有可能阐述自己的观点,进而改变他们尚不完善的价值体系。一股脑的填鸭式高举文明的旗帜去呐喊,甚至施以拳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个人认为是一种冲突,而不是文明的冲突,文明只会融合和包容,带有冲突的东西,是一种强加的侵犯,这种侵犯,无论是在奴隶社会还是现今,都应该为每一个人所摈弃。


以上的胡言乱语,是最近对世界杯小组赛的个人总结,做为伪球迷,我不喜欢告诉别人,我喜欢荷兰队,巴西和德国的球迷都是疯子。我知道,我不能这么做。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2266-805940.html

上一篇:自家阳台种菜1
下一篇:清华咋会辞退年轻教师呢?
收藏 IP: 126.73.247.*| 热度|

8 曾泳春 陈小润 廖晓琳 褚昭明 庄世宇 余国志 王军军 朱晓刚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