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读报随想-9:关注基金委在深化改革中的变化 精选

已有 9261 次阅读 2014-3-18 09:34 |个人分类:科研方略|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科技体制改革

科研工作者,特别是科研工作骨干,应该密切关注国家科技发展的态势和科技政策的变化,而在这一方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简称为基金委)的动向是一个“风向标”。这是因为它是主管基础科研的重要机构,掌管着大宗科研资源的分配大权,还因为它由一批睿智的资深科学家掌控和影响着,所出台的政策、规定基本上符合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利益。

在当前的深化体制改革的潮流中,基金委有何动静?

近日读到媒体对现任(第六届)基金委主任杨卫的两则专访:《中国科学报》的《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敢为人先》(312,见链接1))和《人民政协报》的《着力打造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升级版》(311,见链接2),现特予解读,与朋友们分享。前者简约,后者详尽(可视为前者的扩展板),因此,时间紧缺的,浏览前者足矣,而时间充裕的,不妨细读后者。

 

这两篇专访带给我们的主要信息是:

——与国家经济形势发展向适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发展从快速增长期转入发展速度换挡期(或即结构调整期)。其集中表现是2004-2012年的年均增长达28.5%,而2013年为个位数增长。

——基金委将通过“四力齐聚”(亦即“保持定力、深部着力、精准发力、有序有力”)来应对形势的挑战,大力提升科学基金管理的效率,打造科学基金管理升级版。

——基金委本着避免交叉重复、提高资助效益的原则,提出了项目优化整合方案。采取了如下“撤、转、并”措施:

:撤销青年-面上连续资助项目类型、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和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

: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科普项目、优秀科技期刊专项的功能转移到中国科协管理;

:整合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合并为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经过整合优化后,基金委项目类型减少了12类,缩减为18类。

——基金委将加大力度推进项目成果开放共享,有计划、分步骤地落实信息开放共享工作。将加强申请人库、项目库和成果库等的建设,将自然科学基金与社会科学基金的查重范围推广到全委范围,2014年年底前实现项目结题报告、研究成果报告和资助项目申请摘要等信息全公开。

——基金委将加快规章体系建设进度。力争在两年内完成全部立法工作计划;同时在部门规章制定或修订过程中,进一步规范、简化及优化项目评审程序。

——2014年上半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将要出台,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将设置间接费,取消劳务费上限

——基金委正在抓紧制定《评审专家工作管理办法》、《评审专家行为规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回避与保密管理办法》、《同行评议手册》等有关规章规定的制定工作,巩固和完善依靠专家、民主决策运行机制,明确评审工作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保障评审专家充分履行责任,正确行使权力,扎实推进评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评审队伍建设。完善同行评审专家遴选机制,探索专家库使用效果定期评估机制。

——基金委将对学术不端行为更加严厉的举措。一方面,大力开展科研诚信宣传教育。另一方面,严厉查处科研不端行为切实构筑起遏制科研不端行为的“高压线”。

 

总而言之,基金委已经或正在采取有力措施深化体制改革。那么,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每个人应该做出何种反响?我认为,应做到:

1)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形势正在不断变化,我们应尽力跟踪相关的发展动态,努力学习并认真执行新出台的方针、政策,享受新举措带来的做各种好处。

2)以主人翁的态度投身于体制改革实践,努力献计献策。

3)应该认识到,在未来的5-10年间,基金委的资助格局将基本上维持不变,资助率和资助强度将保持为目前的水平。我们想获得基金资助,应立足于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

4)坚守学术诚信,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愿就以上问题与大家进行广泛交流。

 

写于2014318日晨

 

【链接1】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敢为人先——专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

 

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敢为人先

——专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

日期 2014-03-12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陈

 

“现在的我可是‘八面玲珑’。”谈到掌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年多来的体会时,杨卫标志性的爽朗笑声又在他办公室里回荡。他解释说:“基金委一共有8个科学部,在日常工作中,我必须面对各个领域的顶尖专家,要能和他们说得上话,还要同不同国家的专家进行交流,这对我本人也是很大的挑战。”

  在两会召开之际接受采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这个关键词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全国人大代表、基金委主任杨卫打开了话匣子。

全面优化整合资助格局

  科学基金在经历了2004年到2012年年均增长28.5%的高速增长期后,2013年,由于国家财政增速进入调整期,中央财政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投入增速也进行了调整。

  “这是由我们国家整体经济形势所决定的。”杨卫说,“我国目前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状况:即经济增长速度的换挡期、经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基金委认真分析与梳理已有的项目资助类型,以期对现有资助格局进行优化,提高资助效率。这项工作刚好与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精神相契合。

  杨卫强调指出,在当前的形势下,基金委将通过“四力齐聚”面对挑战,“保持定力、深部着力、精准发力和有序有力”,大力提升科学基金管理的效率,打造科学基金管理升级版,使基金委成为科学家之友,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

  按照国务院优化整合各类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的要求,根据改进科研和人才项目评审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减少项目、合并归类、简化程序、改进方法”的要求,基金委对科学基金现有资助格局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对各类型项目进行了认真的梳理。本着避免交叉重复、提高资助效益的原则,提出了项目优化整合方案

  取消青年-面上连续资助项目类型,将其并入面上项目。停止资助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相关功能转移到教育部管理。为避免与国家对重点实验室的稳定支持相重复,拟撤销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取消青少年科技活动专项、科普项目、优秀科技期刊专项,相关功能转移到中国科协管理。整合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和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合并为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同时做好与科技部仪器开发项目的衔接。

  经过整合优化后,基金委项目类型减少了12类,缩减为18类。“这有利于集中资源于优势项目,更有效地利用经费。”杨卫说。

推进信息公开资源共享

  促进开放共享,加强资源积累,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设,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另一项重要内容。

  “加快推进资助项目成果信息开放共享,履行国家财政资金的社会责任,促进资助成果服务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是基金委的责任之一。”杨卫说,“基金委正与科技部等密切配合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加大力度推进项目成果开放共享,有计划、分步骤地落实信息开放共享工作。”

  据悉,新版“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于2013年7月22日正式发布,在新版网站中更新了2006、2007、2008~2011年以及2012年批准结题的主要类别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中的成果信息;补充更新了结题项目的结题摘要;改版后的网站共收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项目92585个,项目成果1367678个。

  在2014年,基金委将加强申请人库、项目库和成果库等的建设,将自然科学基金与社会科学基金的查重范围推广到全委范围,年底前实现项目结题报告、研究成果报告和资助项目申请摘要等信息全公开。

  另外,杨卫告诉记者,在完善查重机制方面,基金委实行了自然科学基金与社会科学基金的查重机制

  正在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负责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同一年度内,已经申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人,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相同的人和相同的项目我们都会避免重复资助。”

进一步完善建章立制工作

  上任一年来,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杨卫与全国科技工作者有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粗略地统计一下,一年来走访了40多个单位,包括20多所高校,中科院10多个所,还有国防基地、医院等。”广泛听取科技界的声音让杨卫收获颇多。科学家的意见和建议也被高度重视。

  接下来,基金委将加快规章体系建设进度。“力争在两年内完成全部立法工作计划;同时在部门规章制定或修订过程中,进一步规范、简化及优化项目评审程序。通过规章体系的建设与完善,为规范评审工作提供制度保障,使得所有类型项目的申请与评审、资助与管理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杨卫说。

  基金委还在不断简化、规范项目评审程序。“目前我委所有类型项目均实现了网上申请、网上评审,项目管理所有关键流程均纳入信息管理系统,除面上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外的所有项目均实行了在线申请方式。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信息系统建设力度,将所有类型项目的全部管理流程纳入信息系统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力争实现全部项目的在线申请和无纸化申请。”

  杨卫进一步介绍说:“从评审形式上看,我委所有类型项目的通讯评审都实行了网上评审方式;会议评审也将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减少评审会议的数量和时间。”

  有关优化评审流程、改进评审方式的具体措施和案例如下:不再实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部门推荐申请方式,简化海外与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延续资助项目中期检查环节,调整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模式。

  还有一个重要的改革内容是,调整现行经费管理办法,赋予科研人员更加灵活的经费安排使用权。据杨卫透露,基金委正配合财政部抓紧修订完善科学基金经费管理办法。预计在2014年上半年,《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将要出台,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将设置间接费,取消劳务费上限

 

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38/info40159.htm

 

【链接2】着力打造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升级版——专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

 

着力打造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升级版——专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

日期2014-03-11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李将辉

“筑探索之渊,浚创新之源,延交叉之远,遂人才之愿”,这是2013年中科院院士、浙江大学原校长杨卫走马上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后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出的新的战略目标。一年以来,围绕建设“科学家之友”的发展愿景,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基金委做了哪些工作?其管理水平如何更上一层楼?中国基础研究发展现状如何?什么时候会有大的突破?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应从哪里着手?就科技界及社会公众关心的这些话题,全国两会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与我们进行了面对面交流。

  “保持定力、深度着力、精准发力、有序有力”,不断提升科学基金管理效率,着力打造科学基金管理升级版。

  ■问:请您介绍一下过去一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情况。

  ■答:根据统计数据,2013年基金委共受理来自全国2223个依托单位提交的161888份各类申请,择优资助了1489个依托单位的各类项目38920项,顺利完成235.24亿元的资助计划。

  面上项目资助16194项,金额120亿元,平均资助强度达到74.10万元,平均资助率为22.46%,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资助重点项目564项,金额16.63亿元,平均强度达到294.86万元,比上年提高3.6万元;资助1年期小额探索项目546项,2年期项目50项。

  批准重大项目22项,资助经费3.90亿元。批准实施4个重大研究计划。完成26个重大研究计划资助工作,金额7.26亿元。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资助50项,金额1.50亿元,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资助49项,金额9.13亿元。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资助52项,金额1.26亿元。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5367项,比上年递增9.59%,平均资助率为25.20%,资助金额37亿元。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399项,金额3.99亿元。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8项,金额3.88亿元。资助创新研究群体29个,金额1.70亿元。对已实施3年或6年的38个群体通过考核实施延续资助,金额2.26亿元。资助地区科学基金2497项,金额12亿元。

  与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及企业设立的13个联合基金共资助495项,金额5.10亿元。与中科院和工程院联合启动了21项战略研究项目,深入谋划未来基础学科和工程科技发展战略。

  资助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09项,金额3亿元;资助组织间合作研究项目155项,金额2.5亿元。

  ■问:相比之前,有何变化与特点?

  ■答:相比过去,2013年基金委的工作有了一定的变化。

  过去,基金的财政拨款一直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据统计,从2004到2012年,财政拨款平均增长率达28.5%;但在2013年,财政拨款相较于2012年却略微减少。这一变化是由于我国经济和中央财政在去年处于“三期叠加”。首先,中央财政与GDP增速相适应,处于发展速度的换挡期,从两位数的增长过渡到1位数。第二,处于结构调整期。近年来,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也发生了变化。据统计,2012年企业投入占总经费的76%,但企业一般在基础研究上投入较少。第三,我们也处在对以往政策的消化期。过去在研究经费增长较快的前提下,我们在资助进行中项目的同时,有一大部分经费支持新批准的项目。但在刚性需求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如果还维持同样的资助规模就会有一些压力。

  ■问:针对这些变化,基金委采取了哪些应对的措施?

  ■答:在这种状况下,我们确定了“保持定力、深度着力、精准发力和有序有力”的原则,希望不断提升科学基金管理的效率,着力打造科学基金管理升级版。

  “保持定力”是指在财政拨款增长率降低的背景下,通过制度设计继续保持近240个亿的资助计划维持不变。

  “深度着力”是对基金的项目管理和设置重新梳理。2013年,我们本着避免交叉重复、提高资助效益的原则,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格局进行了认真分析和梳理,将30多个类型项目压缩至18个。如终止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相关功能转移到教育部管理;取消青少年科技活动项目、科普项目、重点学术期刊项目等,相关功能转移到中国科协管理;在基金内部合并部分类型项目,如将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连续资助项目并入面上项目,将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合并为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

  同时简化、规范项目评审程序。所有类型项目的通讯评审都实行了网上评审方式;进一步减少评审会议的数量和时间。不再实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部门推荐申请方式,简化海外与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延续资助项目中期检查环节,调整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模式。

  “精准发力”是指对少数项目加大支持强度,如在重点项目和青年基金上考虑增加资助强度,并协调与其他人才计划之间的关系等。

  在这些措施下保证基金稳步发展,做到对增长基础研究经费的诉求“有序有力”

  相比2012年,2013年基金的申请量下降了近2万项,使资助率得以提高。这并不是说科技人员申请积极性下降,而是我们采取了限制措施,规定如果连续两次申请基金都不成功,就暂停一次申请。这样一方面有助于申请书水平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评审的工作量,提高评审质量。

  ■问:基金委决定着力打造科学基金管理升级版,2014年基金委在管理方面将有何新的部署?

  ■答:2014年,我们一项重点任务就是继续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力度。目前我委所有类型项目均实现了网上申请、网上评审,项目管理所有关键流程均纳入信息管理系统,除面上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外的所有项目均实行了在线申请方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信息系统建设力度,将所有类型项目的全部管理流程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建立和完善项目库、申请人库、评审专家库、依托单位库、工作人员库、成果库等6个基础数据库;建设申报与在线教育系统、相似度检查系统、智能辅助指派系统、远程评审系统、专家评价系统、管理评价系统6大系统。同时,拓展信息服务功能,建立公益性信息分中心和数据云,为科学家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2013年7月,新版“科学基金共享服务网”发布。其中更新了2006、2007、2008-2011年以及2012年批准结题的主要类别基金资助项目结题报告中的成果信息;补充更新了结题项目的结题摘要;改版后的网站共收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项目92585个,项目成果1367678个。2014年要继续加强申请人库、项目库和成果库建设,将自然科学基金与社会科学基金的查重范围推广到全委范围,年底前实现项目结题报告、研究成果报告和资助项目申请摘要等信息全公开

  此外,加快规章体系建设进度,力争在两年内完成全部立法工作计划;抓紧制定《评审专家工作管理办法》、《评审专家行为规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回避与保密管理办法》、《同行评议手册》等有关规章规定的制定工作,巩固和完善依靠专家、民主决策运行机制,明确评审工作职业道德与行为规范,保障评审专家充分履行责任,正确行使权力,扎实推进评审工作规范化建设。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评审队伍建设。完善同行评审专家遴选机制,探索专家库使用效果定期评估机制。坚持遴选具有战略眼光、较高学术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专家学者。通过科学规范评审管理工作,不断提升科学基金制的公信力。

  在联合资助方面,完善联合资助模式,引导地方或行业投入基础研究,促进科学基金与区域及行业的协同创新。总结与广东、云南、新疆、河南、福建等设立联合基金资助工作的成功经验,夯实行业、产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基础。2014年要在深入调研总结的基础上,启动有关联合资助管理办法修订。

  在开放合作方面,努力寻求对中国科学发展更为有利的国际合作空间。2014年拟成立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加强战略咨询;设立重大国际合作研究计划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将不同国家、不同单位、不同学科的卓越研究者集中于一个“项目簇”,打造整合研究资源的资助平台,为吸纳国外研究资源、提升我国科技国际影响力提供资助渠道;进一步完善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资助管理制度,加强跟踪管理,促进获资助者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资助成效。

  不同年龄和科研职业发展阶段的人才,有着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科研需求,应该因材制宜采取不同资助模式,完善人才资助谱系和评价机制。

  ■问:据了解,2014年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简称杰青)设立20周年,您如何评价20年来杰青的发展?与其他人才计划相比,基金委的人才计划有何特点?

  ■答:按照严格的遴选标准,20年来有3004人获得杰青资助。目前中科院60岁以下的院士有85%以上都得到过杰出青年基金的资助。该基金是面向全社会的,学科全覆盖的,经过长期积累的,已经成为国家人才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品牌。

  与其他人才计划相比,科学基金的人才计划首先具有奠基性。在总体布局上,科学基金人才体系对国家科技人才队伍成长具有铺垫作用,可以反映国家科技人才的“基本面”,是基础研究人才队伍的“晴雨表”。特别是青年科学基金资助覆盖面广,被称为科研人员的“第一桶金”,具有稳定和育苗作用。

  二是具有引领性。杰青是科学基金资助的人才品牌,在科学基金人才体系中具有高端引领的作用,对国家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也有着品牌示范作用。

  三是具有系统性。科学基金的完整“人才链”,构成了与不同职业生涯阶段人才成长需求相适应、逐步递进发展的严整有序的资助系统。

  四是具有平衡性。科学基金强调培养后备人才和激励前沿一线人才相结合(后备与前沿),稳定国内人才和吸引海外人才相结合(国内与国外),择优支持科技先进地区人才与择需扶植欠发达地区人才相结合(先进与落后),促进学术领军人才成长和培育创新团队相结合(个体与团队),同时注重培养女性科研人才。

  五是提倡创新性。坚持人才评价的创新价值导向,在人才类项目遴选中,注重创新实绩和创造潜质。

  六是提倡开放性。强调人才遴选的国际化,注重拓展创新人才的国际视野,不断完善外国青年学者研究基金资助管理机制。

  2014年是杰出青年基金设立20周年,我们将认真总结杰出青年基金20年资助经验和成效,前瞻国际人才发展态势,深入研究国家人才发展格局及其变化趋势,筹划培育新一代学术领军人才,为建成创新型国家提供智力支撑的战略思路。同时,努力争取进一步加大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力度,探索对人才的稳定、可持续的支持机制;展宽年龄分布带,避免在年龄上限附近的层状板结,防止评审时的“论资排队”现象。2014年上半年将出台《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管理办法

  ■问:在人才培养方面,您有何心得和建议?

  ■答: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根本依靠。不同年龄和科研职业发展阶段的人才,有着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科研需求,应该因材制宜采取不同资助模式,完善人才资助谱系和评价机制。例如,刚刚起步的年轻学者,往往条件窘迫,需要雪中送炭,克服科研启动的“静摩擦力”处于助跑、加速阶段的学者,需要适时鼓劲、加油,保持创新激情向着科学目标冲刺的学者,需要锦上添花,有力助推实现超越。

  我们的目的是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力度,重视区域人才培养,积极培育领军人才和团队,探索创新人才的遴选、评价和激励保障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环境,努力使科学基金成为稳定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平台,成为施展科学才华、实现创新梦想的舞台。

  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和惩治并重的科研诚信建设体系,构筑遏制科研不端行为的“高压线”。

  ■问:在人才培养中,科学道德也是重要一环。2013年,基金委召开了科学道德建设通报会,引起了国内外较大反响。这是否意味着基金委对待处理学术不端行为更加严厉,您认为目前这些举措效果如何?

  ■答:2013年8月,我委在京召开“捍卫科学道德反对科研不端”情况通报会。会上,通报了2010年以来受理科研不端行为投诉举报和处理情况,公布了6个典型案例,介绍了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新举措,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经过我们的调查认为,总体说来,目前学风略有好转,应该说处于“战略相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直接抄袭等学术不端现象变少了,但有了新的变化,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成为了新的模式。同时,由于现代通讯手段的增多,评审过程中“打招呼”的现象也有所增多

  针对这些新变化,我们也探索采取增加公开、缩短会评时间等手段来应对。

  事实上,多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一直遵循最佳实践原则,希望建立教育制度监督和惩治并重的科研诚信建设体系

  一方面,大力开展科研诚信宣传教育。一是2011年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国内率先启动了科研诚信宣讲活动,先后在北京、湖南、江西、四川、吉林等地进行巡讲20余次,听众达万余人次。二是精心组织优秀教材的翻译出版。我们从国外数十本有关科研诚信教材中精心挑选了《科研诚信:负责任的科研行为教程与案例》一书,组织翻译出版,并联合科技部、教育部等6部委的7个科研诚信机构共同推荐,引导学生和科技工作者深刻领会科学道德和科学职业的伦理精神,倡导将科学道德列为大学和研究生教育必修内容。三是坚持正面教育的同时,发挥典型案例警示教育作用,做到调查一个案件,教育一批人,寓科研诚信教育于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过程。

  同时,加强科研诚信规章制度建设。完善了《监督委员会章程》、《关于加强科学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等法规,启动了评审专家行为规范的制定,并联合其他部委出台了《关于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意见》等,不断完善使科研诚信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另一方面,严厉查处科研不端行为。2010年以来,我委监督委员会共受理投诉举报等468件,查实处理情况也在百件以上,这些情况确实让我们觉得目前我国面临的科研诚信问题不容乐观。仅2013年一年,就撤销36个已资助项目,处理当事人75人,其中给予12人通报批评,54人内部通报批评,对6个依托单位做出了内部通报批评或书面警告处理。2013年处理的案例数为历年之最,切实构筑起了一道遏制科研不端行为的“高压线”。

  未来中国科学的良性发展应该达到三个目标:具有世界显示度的总量并行,在学科发展主脉络上的标志成果,由科研突破所记录的源头创新。

  ■问:您曾经提到,虽然我国对研发经费的投入保持较快增长,但基础研究投入力度仍有待加强。您认为应该发展到什么标准?

  ■答:2012年我国的基础研究经费只占R&D总额的4.8%,从全球看,这个比重相对较小。美国的基础研究经费比重大约为17%,日本大概为12%,俄罗斯19%,法国26%,韩国18%左右。除美国外,我国的GDP比其他几个国家都高,R&D也可能比他们高,但是基础研究经费所占的百分比远低于他们。一个国家的科技向高层次发展需要创新驱动,而基础研究是创新之源,技术之本。基础研究是科技发展得以枝繁叶茂的根基,固本溯源,基础研究在我国科技发展格局中应被高度重视起来。

  ■问:您如何评价目前中国基础研究所处的阶段,对于未来发展是否会有一个时间表?

  ■答:总体上看,我们在若干前沿技术领域基本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行的发展。但我目前尚不能勾画出一个发展过程的时间表。我认为,未来中国科学的良性发展应该渐次达到以下三个目标:具有世界显示度的总量并行在学科发展主脉络上的标志成果由科研突破所记录的源头创新

  具有世界显示度的总量并行可以理解为国际上对你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以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为例,应做到世人对来自中国的研究成果的引用次数要与科技先进国家在一个量级上。“十二五”规划前,我国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在世界上大约排在第八位;2013年这个名次升到了第五。预计到2015年,可能达到第四或第三的位置。2020年,希望能够达到第二位。在某些学科上,如材料、化学等,将有可能在2020年左右在引用总量上超过美国。

  在学科发展主脉络上拥有标志成果是指在学科发展的主要发展脉络上,有一些里程碑或关键点是中国研究出的。例如在国外近期出版的一本期刊《科学观察》中,列举了世界上目前100项科学热点,其中只有一个——铁基超导,提及到以中国学者为主的贡献。事实上,铁基超导并不是中国人首先提出的设想,但在最近数年中,被引用的有关铁基超导的论文有超过一半都是来自于中国的成果。这代表着:对铁基超导来说,虽然前一两个里程碑或许不是我国的,但后面几个发展的里程碑都来自我国学者的贡献。在整个科技发展的主要脉络中,这个主航道创新过程是此起彼伏、中国的贡献应该时隐时现。希望中国每年都可以有几个里程碑性成果出现。

  第三个就是源头创新。我们目前在某些领域有了一些突破。例如2013年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成功实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虽然这个理论假说不是中国人首先提出的,自1988年开始,就不断有理论物理学家提出各种方案,然而在实验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2013年,我国的实验团队利用创造性的实验方法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并且几个月之后,日本人把它验证了。如果未来这个发现导致了新一代信息发展的变革,那源头就在中国。

  再比如,我们一直认为天然金刚石结构是世界上最坚硬的结构。但中国目前合成了一种新型材料,类似俄罗斯套娃结构,可能比金刚石更坚硬,并利用量子限制效应解释它为什么硬的原因。这一理论如果被人们证实或接受,就有可能引起物质科学领域的一系列变革。值得一提的是,以上这些项目都得到过科学基金的资助。

  目前,我们应该深入分析我国基础研究从跟踪到并行发展的转型特征,统筹实施重要基础研究培育计划;理顺资助格局,持续支持高水平创新研究,蓄积创新驱动之源;坚持点面结合统筹部署,拓展探索疆域,促进学科均衡发展和交叉融合;积极发挥战略导向作用,前瞻部署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和带动作用的基础研究,加大对重点战略领域支持力度;加强重大科研仪器创新研制,打造先进工具;加强联合资助工作,推进协同创新;深化国际合作研究,拓展国际合作网络。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与国际科技界携手努力,应对全球共同挑战。

  ■问:科技体制改革一直是一个日久而弥新的话题。在这方面,基金委采取哪些措施?工作的重点是什么?有什么新举措?

  ■答:按照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长远部署,基金委既要推进实施急需、管用、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又要着力完善具有稳定性、长效化的体制机制。

  我们正密切配合财政部,抓紧修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经费管理办法》,完善经费开支范围、监督管理等各项内容,实行间接费用和直接费用分开的制度。此外,我们密切配合科技部等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加大力度推进项目成果开放共享。在完善查重机制方面,我委已经实行了自然科学基金与社会科学基金的查重机制。有计划、分步骤地落实信息开放共享工作,目前已公开科学基金结题项目56954个,项目成果819539个。

  我认为,应该加强对一些普遍性问题解决方案的顶层设计。例如在科技评价体系改革上,各类评价主体仅在各自工作领域内开展评价活动,如果仅从一域改起,难以牵一发而动全身,推进整体改革,因而必须加强统筹。但要注意在推进相关任务落实上要尊重差异性,注重分类指导。

http://www.nsfc.gov.cn/publish/portal0/tab38/info40152.htm

 

【链接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历任主任名单

唐敖庆(1915-2008),任期:1986.02—1991.08

张存浩(1928-),任期:1991.08—1999.12

陈佳洱(1934-),任期:1999.12—2003.12

陈宜瑜(1944-),任期:2004.01—2013.02

 卫(1954-),任期:2013.02—

 



基金申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776973.html

上一篇:周末闲话-23:铜牌·银牌·金牌·王牌
下一篇:科苑轶闻-13:叶企孙调兵遣将取“火种”
收藏 IP: 218.79.191.*| 热度|

10 黄洪林 褚昭明 王春艳 吴斌 董焱章 马兆武 鲍博 郭战胜 chtang 宋敦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