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周末闲话-21:说厚道 精选

已有 8779 次阅读 2013-6-15 07:23 |个人分类:灯下琐语|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厚道, 小议

人生道上一路走过来,结交了很多朋友,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有些朋友是知交,彼此可以推心置腹,却又是“君子之交淡如水”,过年过节有时连招呼都不打,但一旦有事相求,则必定伸出援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人厚道。厚道,也是我平时择友的重要标准。今天就来讲讲厚道。

先说一些见闻。

 

30年前,读到一位武汉女作家的一篇小说,说的是某工厂里的一对师兄弟,都是好人,只是师兄憨劲十足,厚道得可爱;师弟略显奸猾,花花肠子特别多。哥俩很要好,但遇事总是师兄吃亏。有一件事很能反映他们的性格差异。为兄的有个癖好:非常喜欢啃卤猪爪,常到路边摊上买,价廉物不美,虽说味道不错,可是猪爪上的猪毛褪得不干净,他又爱狼吞虎咽,看着带毛的猪爪有时不敢下口。这时,身边的师弟给他出了个馊主意:你拿着猪爪到黑巷子里去啃,不就眼不见为净了吗?老实的师兄觉得这个主意不错,立即照办,果真“效果”颇佳,此后经常如此,啃得很爽;直到有一天“乐极生悲”,感到肚子生疼,经医生诊断,立即开刀。开出一肚猪毛,但他也不怎么责怪师弟搞的恶作剧,自己心想:“怎么就信师弟的鬼话了呢,就赖自己!”后来呢?师兄稳稳当当地为人处事,过上了平凡的幸福生活;耍小聪明的师弟则栽了个不大不小的跟斗。

 

我还听我早年的一位学生讲的一件事情,他一度在某国在上海办的企业做事,参与了人力资源部门的一些工作。他发现,该国在招聘人员时,出面与应聘者interview的不仅有人事主管和部门主管,还一定配有一位“看相师”(当然应聘者无从知晓其实际身份)。interview一开始,这位老兄就忙了起来,若他看着顺眼,一切OK,面试继续进行;若他认为应聘者的面相不符合既定标准,使个眼色,面试就草草收兵,这个应聘者被自然淘汰了。在这种场合,长得尖嘴猴腮的往往“倒霉”。我问我的那位学生,就瞄上几眼能得到什么信息呢?得到的回复是:学问大着呢,有很多面相学的书。不过,人是否厚道常常写在脸上,这可是公司今人的一个重要标尺。朋友,你信吗?信不信由你,但我欣赏的是“厚道”这个用人标准。

 

再讲一个身边的例子。我有一位行内好友鲁君,知识渊博,才高八斗,待人接物厚道诚恳,不但“害人之心从来无”,而且“防人之心全然无”。有一年,他要申报基金委的一个重点项目,做足了各种准备,我也关心他的申请,从旁做了一些行情了解工作。我发现另一位学者A君对这个重点项目也虎视眈眈,虽然他的工作基础不如鲁君,但研究方案新、奇、特,颇为吸引人,团队实力也不差。两人都获得了进京答辩资格。答辩前不久,我遇到鲁君,我问他:“你知道这次你申报重点项目有竞争对手吗?”他答道:“不知道呀!有竞争对手就热闹了,反正我凭实力去竞争。”我告诉他实情后,他只轻描淡写地“哦”了一声,再不细究对手的情况了。同台竞争的结果是:A君分掉了鲁君的得票数,两人得票均未过半,一起铩羽而归。翌年,A君另有所好,鲁君经过一年的继续努力,终于如愿以偿。我曾当面对鲁君说:“你真是鲁肃的后代!”此话怎讲?我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找到的是“第五才子书”,亦即,清代金圣叹的评注版。我特别喜欢这位才子的评注,留下的印象很深。在“赤壁之战”那一段,诸葛亮、周瑜(特别是诸葛亮)把鲁肃蒙得团团转,在“草船借箭”之前,鲁肃为诸葛亮捏了一把汗,万般担忧却又爱莫能助之情溢于言表。金圣叹就在那里批注道:“鲁肃真乃天下第一大厚道人也!”在我看来,鲁君颇有鲁肃之遗风。(可能有人已经知道鲁君是谁了,在下希望知道的也不要在跟帖中点明,我怕厚道人不高兴。要知道厚道人生起气来也是很厉害的)。

 

什么是厚道?一百个人可以有一百个说法。在我看来,“为人厚道”应该是:

——心胸宽阔,费厄泼赖(鲁迅所创用语);

——心底坦荡,不计得失;

——胸无城府,不搞钻营;

——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

 

有时与同龄朋友聊起现时的人际关系以及一些人的表现,总有一种“人心不古”的感觉。有些人在竞争中一心为私,刻意钻营,不择手段,恨不得把竞争者置于死地而后快,简直无缘于“厚道”二字。记得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大家学习刘少奇写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真心地按书中所写的去做;特别是,努力做到:提高自己的修养,胸怀坦荡地为人民谋福利。那时,的确厚道人很多,人们的平均道德水准要比现在高得多。“文革”中刘少奇被批到批臭,《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被说成“黑《修养》”,随之而来的是厚道人日渐减少。

 

也许有的年轻人会认为我的关于厚道的议论不以为意,甚至不合时宜,认为“你这个老头有点迂腐”。你看,如今在有限的利益面前,有人在竞争中像乌眼鸡那样,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在这种情况下,厚道,一定吃亏。我以为,不管社会如何演化,不管有什么不公平,做人,应该有底线。最起码的底线就是做厚道人。最近看到有学者指出,最可怕的是“社会溃败”。要避免出现这种“溃败”,需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努力。尽管我们书生能力有限,但如果人人守住道德底线,情况还不至于那么可怕。

 

趁着周末,写下上述闲言碎语,以供一议。

 

写于2013615日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699589.html

上一篇:教育家素描-1:蔡元培,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
下一篇:科普新篇-3:太空中的力学——为“神十”太空授课作铺垫
收藏 IP: 218.79.162.*| 热度|

29 蒋迅 许培扬 王善勇 董焱章 张玉秀 陈冬生 赵美娣 聂如松 余聪 张骥 李毅伟 冯大诚 吕洪波 唐凌峰 武夷山 褚昭明 鲍博 吕喆 葛素红 赵斌 陆俊茜 秦承志 陈然 孔繁栋 ahmen 者仁王 qqlisten clp286 dream966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1: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