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qdai 上海大学教授

博文

周末闲话-7:捕捉“上帝之光”的启示 精选

已有 10827 次阅读 2011-5-14 08:02 |个人分类:灯下琐语|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科学, 艺术, 摄影, 自由女神像, 执着追求

前不久从报上读到一篇好文章:《捕捉了40年的“上帝之光”》,很受启发。在这里与大家共享。

 

先复述故事的梗概。

话说40多年前,纽约有一位中学生,名叫费恩,从小就是摄影爱好者。有一次在课堂上听老师介绍屹立在曼哈顿南岸的自由女神像:她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穿古罗马战袍,高擎长达12的火炬,火炬象征着自由,表征着人民对自由的追求。老师强调:她的力量是上帝赋予的。

听到这里,费恩的内心涌动强烈的愿望:拍一张与众不同的自由女神的照片。有一次上摄影课时,他突发奇想:如果能拍到闪电从自由女神的火炬上掠过的照片该有多好!画面上会出现女神的火炬放射出来的“上帝之光”!他在课堂上一说,老师就肯定了他的创意。

说做就做。费恩立即投入行动。一有雷阵雨,他就披上雨衣,背上摄影器材,到达现场,寻找最佳拍摄角度,静待时机。开始时,也有不少摄影同好参与。但是,创意的实现谈何容易!天下雨,雷未到;雷声阵阵,闪电未到;闪电来了,却不去“拜会”女神像;闪电光临女神像上空了,却与火炬擦肩而过。一次,两次,五次,十次,一年,两年,……,理想的镜头就是不出现。同行人都打了退堂鼓,只有生性执着的费恩坚持着。

经过几十次探索,费恩认定:最佳摄影点在女神像的正前方的远处,要使相机、女神像、闪电这三点连成一线。他的朋友们说,这是机会几乎为零的小概率事件,但是费恩百折不回。

光阴荏苒。十年过去了,二十年过去了,费恩义无反顾地追寻着“上帝之光”。他的摄影同行拍了很多别的好照片,频频获奖、布展,而他无暇顾及拍摄别的照片,一直默默无闻。朋友们取笑他:别傻等了,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偶然光临的闪电呢?然而,费恩痴心不改。

有一回,大雷雨不期而至,一座电厂遭了雷击,家人劝阻他出行,但他义无反顾地来到自由女神身边。但是就在他摄影时,一道闪电向他劈来,把他击伤,一时晕厥,半天爬不起来。一位影友告诉他:自己看到了闪电向女神头顶劈下,蔚为壮观,可惜自己没带相机。费恩再次与罕有的机会擦肩而过,懊恼不已,但仍未丧失信心。

转眼到了2010年,费恩已经58岁了。他终于等到了好运的眷顾。922,费恩得知当晚有大雷雨,兴奋得手舞足蹈。晚饭后他整装出发,在曼哈顿的巴特利公园守候了近两个小时,闪电终于连续降临到女神像上方。845分,罕见的闪电来了,又亮又长又大,在那道闪电击中女神像的一瞬间,他按下快门,终于捕捉到这千载难逢的镜头!他把这绝美的大自然造化凝固在他的摄影画面上了!苦苦等待了40多年,他才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第二天,他把拍摄的照片发给各大报纸,立即引起轰动。有人评论说:“这是上帝之光!”也有人说,费恩的手是“上帝之手”,称他是被幸运女神青睐的人。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一青睐姗姗来迟,迟到了40多年!于是,他一夜成名。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想起了法国生物学家尼科尔的话:“机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

我们做科学研究的人,应该好好学习费恩。学习他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学习他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坚持理念,学习他为实现目标付出一切的务实的冒险劲头!

我不由自主地联想到,200多年前,富兰克林为了探究雷电奥秘,在雷雨天放风筝的情景。

我又想到孟德尔为了探索遗传规律,几十年如一日做豌豆试验的故事。

我想起袁隆平穷其毕生精力研究水稻杂交规律的事迹。

我想起陈景润目不斜视,钻在6平方米的蜗居里聚精会神解读哥德巴赫猜想的情景。

总而言之,无论追求艺术,还是追求科学,想要成功,决无捷径!

 

本文资料来源:

苗向东:捕捉了40年的“上帝之光”,《扬子晚报》,2011-5-1B5版,原载《知识窗》

 

附言:我这里有个不情之请:有哪位在美国的朋友,找一下2010923~24日的报纸,发给我“上帝之光”的照片;也可以从网上寻找并下载这一照片,发给我(因为我上网的本事不强)。

 

写于2011514日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0732-444009.html

上一篇:科苑轶闻-9:“呆头呆脑”的科学家(续)
下一篇:浅议杰出科学家的性格特征
收藏 IP: 124.79.15.*| 热度|

26 王号 朱金颖 刘玉仙 谢鑫 汤治国 水迎波 黄晓磊 吴吉良 董焱章 刘阳 唐常杰 曹建军 王守业 徐迎晓 刘用生 田灿荣 徐长庆 黄锦芳 梁建华 鲍得海 孙保学 张美杰 李双林 nobel168168 yinglu vigorou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1: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