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nY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nYY

博文

[转载]多糖含量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货号:NM-W-0207 微量法100T/96S)

已有 57 次阅读 2024-7-8 16:42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一、产品简介:

多糖是生物体中广泛存在的物质,是一类由醛糖或酮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天然高分子多聚物,它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是维持生命活动正常运转的基本物质之一。  利用水提醇沉法提取总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总多糖含量。

二、试剂盒组分与配制:

试剂名称

规格

保存要求

备注

试剂一

液体11mL×1

4℃保存

试剂二

自备

4℃保存

无水乙醇(AR

试剂三

自备

4℃保存

浓硫酸

标准品

粉剂×1

4℃保存

临用前加入1mL蒸馏水,充分溶解后,-20保存(即10mg/mL标准品母液

三、需自备的仪器和用品:

酶标仪、96孔板、台式离心机、恒温水浴/培养箱、研钵/匀浆器、天平、可调式移液器、40目筛浓硫酸、无水乙醇和蒸馏水。

四、操作步骤

建议正式实验前选取2个样本做预测定,了解本批样品情况,熟悉实验流程,避免实验样本和试剂浪费!

1、预实验样本制备

组织样本

样本烘干研磨过 40 目筛,称取 5mg 样本,加入 1mL 蒸馏水充分匀浆后于沸水浴中提取 2h(盖紧封口,以防止水分散失)冷却至室温,10000g25离心 10min取上清备用

0.2mL上步离心后的上清液至新 EP 管中,再加入 0.8mL 试剂二混匀,于 4℃静置过夜,取出后 10000g 25离心 10min后弃上清,留沉淀尽量保留沉淀

向上步所得沉淀中加入1mL 蒸馏水,充分溶解沉淀后混匀待测

2标准溶液的配制:10mg/mL标准品母液用蒸馏水稀释成0.250.1250.06250.031250.0156250.0078125 mg/ml的标准溶液备用。

编号

稀释前浓度(mg/mL

稀释液体积(μL

标准液体积(μL

稀释后浓度

mg/mL

Sx

10

900

100

1

S1

1

750

250

0.25

S2

0.25

500

500

0.125

S3

0.125

500

500

0.0625

S4

0.0625

500

500

0.03125

S5

0.03125

500

500

0.015625

S6

0.015625

500

500

0.0078125

3、预实验上机操作:

酶标仪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490nm

操作表

试剂名称(µL

测定管

标准管

空白管

样本

200

-

-

标准溶液

-

200

-

蒸馏水

-

-

200

试剂

100

100

100

试剂

500

500

500

混匀,沸水浴10min(盖紧封口,以防止水分散失),取出后立即过冷水冷却至室温。

200μL反应液96孔板中,测定490nm吸光值A分别记为A测定、A标准、A空白计算ΔA测定=A测定-A空白,∆A标准=A标准-A空白(注:空白管只需测定1-2次)

4、正式实验:

 预实验测定吸光值超出标准吸光值线性范围:高于最高值建议将待测样本用蒸馏水适当稀释后再进行测定低于最低值建议适当增加样本质量W后再进行测定并将改变后的DW代入公式计算;

 确定好最适实验条件后,正式实验样本制备同预实验样本制备;

正式实验按照预实验上机操作步骤进行(标准管和空白管预实验已做,正式实验可选做)。

五、结果计算:

1、以各个标准溶液的浓度为x轴,其对应的ΔA标准为y轴,绘制标准曲线,得到标准方程y=kx+b,将ΔA测定带入方程得到xmg/mL)。

2按样本质量计算:

多糖(μg/g 干重)=x×V1÷V2×V3÷1000×D =5000×x÷W×D

 

V1:醇沉后重新溶解后的体积,1mL              V2:进行醇沉的体积,0.2mL

V3提取时加入蒸馏水的体积,1mL              W:样本质量,g

1000mg μg 的换算系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89971-1441405.html

上一篇:[转载]嫁接不亲和性的理化酶活指标,基因,代谢变化有哪些?
收藏 IP: 221.235.58.*|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8 19: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