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岸长桥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hatsothus 力所能及,至微至远,无可替代,至善至美。让学习成为一生成长的快乐习惯!爱我的不要停,恨我的请继续...

博文

见贤思齐说说高考里的同理心诉求聊命题人和出题者谈答题技巧和应考素养述评教育创新标准化

已有 1094 次阅读 2022-6-9 09:46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引子   大纲    指南    命题人   出题者

命题人要求:

      长期从事学科课程教学,教学经验足够丰富,专业领域较宽,学术造诣较高。

命题:

      命题人-选题人-审核人,命题方向和命题原则参考《关于做好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和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命题要求:

     (1)首先是各省份的高考试题设计不能够超出《新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说明》,以及各科教材的要求。

     (2)高考试题要重视其科学性,明确目标,不能够形成争议。各科的题目应该按照情境表达合理和准确,这样才能保证大家审题准确。

     (3)高考试题命题,应该体现和覆盖各学科的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4)高考试题应该具有可信度、有效度、区分度,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难度,但难易比例要合理才行。

     (5)试题题干需要围绕一个中心点,与答案选项的关系和方向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应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基本均匀。

     (6)学科非选择题主要考查高层次的学科能力,因此答题量、思维量和赋分值都需合理才行。

命题原则:

     (1)高考的命题方向要明确,试题要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试内容进行包装,考查学生的能力。

     (2)高考试题要考查学生的基础,但要变化不同场景,提问要科学,注重创新,也就是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3)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所以考试试题需要具有区分度,试题需要层层设卡、环环相扣,每一道题都会拦住一批考生,这样只有优秀的考生才能够走到最后。

     (4)高考命题不能够留下教材的痕迹,但是考查的知识必须都是考纲规定的内容。考生在考场上争分夺秒,想题的时间多于看题和做题的时间,这样可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是否良好,从而体现学生的能力和学科素养。

     (5)命题的人在编制试题时需要考虑到国情、地域和民族因素,尽量做到对所有考生都公平。“以生考熟”,即用陌生问题来考查学生熟悉的知识,这类问题最能考查学生的能力。

     (6)科目的命题起点要高,落点要低,比如说物理、化学试题问题涉及到诺贝尔奖的问题,但最终的答案不会超过高考的评价体系。

     (7)科目中的重点知识需要重点考、年年考,非重点知识轮流考。高考命题最先要设定好重点内容和层次要求,这样才能支持各学科的主干知识。

     (8)高考需要注重共性与个性,共性考查相对容易,个性难度较大,所以高考试题需要增大探究性、扩大开放性并体现创新性。从独特角度对各学科进行多方位和深层次的考查,要体现考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鼓励有思想水平、独特和创新的答案出现。

     (9)高考试题一般都是从小处切入,所以学生要排除干扰,以小见大,透过本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10)高考命题需要理论联系实际,所以需要有应用性,能够让大家用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够解决问题,体现学科的价值。

命题功能途径本质:

       命题要体现十九大及各届全会的新精神、新论述,体现高考的“加强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增强学生社会感”的育人功能和政治使命,并坚持把创新思维和学习能力考查渗透到命题全过程,落实“重思维、重应用、重创新”的命题要求,使高考由“解答试题”转向“解决问题”。

       做到科学设计考试内容,优化高考选拔功能,强化能力立意与素养导向。上好“立德树人一堂课”,做精“服务选才一把尺”,树好“引导教学一面旗”,通过优化情境设计,增强试题开放性、灵活性,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引导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

       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有机整合和运用作为考查目标,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复杂情境作为载体,设计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反映学科知识、能力内部的整合及其综合运用,创设体现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创新思维品质的合理情境,设置新颖的试题呈现方式和设问方式,探索并解决日常生活、学术科研、国家发展乃至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各种问题。

多元评价体系之教育创新与命题标准:

       除发布带有理论和实践指南性质的考试评价体系之外,取消考试大纲。本着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体现各类高校选拔人才的共性需求,科学把握教育教学、学生成长和人才选拔的规律,有效提升高考选才的效度。建立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高考考查内容体系,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考察要求,创新评价方式、优化评价手段、深化命题实践改革,全面、客观、准确地测量和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打破“唯分数”的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创造条件。

新课标下应考者能力要求:

       用心用力用情,避免能而不用,行而不做。培育基本素养和品质养成,从小从细从慢做好扎实基本功,具备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与基本素养,对复杂问题情境,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甚至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最终形成结构网络和逻辑联系整体。

       构建学科素养。学习掌握包括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整合。实践探索包括研究探索、操作运用、语言表达。思维方法包含科学思维、人文思维、创新思维。

       提升关键能力。包括以认识世界为核心的知识获取能力,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各种关键思维能力的思维认知能力。

       夯实必备知识。是由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技术和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知识体系。

       集中提高观察理解,思维思考,分析概括,算法算力和语言表达。关注考题中日常内容、优秀的民族文化、热点素材、多种文体和时代性情境的融合与灵活运用,注重积累提高素养,关注多地命题方式、各种高考命题标准和相关政策,提高政治站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78564-1342202.html

上一篇:元宇宙健康之空间安全说尺度刑侦论尺度关联聊分辨率反侦察述评尺度过错容错与纠错谈空间驭时间兼及意向生态网生病态逆映射扭结弦
下一篇:复杂系统说反馈机制讲临界阈与极端特性之罗盘效应与多回路链条聊互信息挂载述评齿合与控制交叉耦合谱系化再讲尺度演绎与能量串级
收藏 IP: 218.104.14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3: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