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lishi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ulishi8

博文

我是物理博士-人物篇之二 精选

已有 6292 次阅读 2013-3-3 04:43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博士, 物理

我是物理博士-人物篇之二

石磊

 

出来开会一个星期,正好有空闲继续写写博客。目前还没发现中国人,周围一圈人吃饭,聊起来都是德语帮,幸好大家不熟悉,否则我又要被排挤之外了。这恰恰是来德语区最大的麻烦。这帮人比我们实验室的人可好多了,大家听说我不会德语之后,就都用英语交流了。除了语言之外,俺们实验室的人都是好娃娃。。。嘿嘿。

上次讲到了,实验室总共十几个人,竟然出来三个Ghristian,这还没完,又出来三个Alexander!叫一句名字,可能好几个人同时回头,尴尬,太尴尬了。你爸妈上街是不是都不敢叫你的名字啊!否则满街回头率百分之五十啊,有木有!前阵子回国过年,俺和老婆去逛超市,有个女人朝着人头攒动的人群大声喊了句,老公!回头率赤裸裸地百分之九十啊!小样儿,难道你妈没告诉过你,老公要在家喊,出门别乱喊吗?

书归正传,听俺挨个儿介绍之。

Alexander No.1 同志和我关系是很不错的。一方面他来自俄罗斯,和中国还有那么点兄弟情;另一方面,此君热爱中国,曾经在中国住过半年,学习汉语,游遍中国,比我去过的地方还要多。记得第一天去实验室,走廊路过某办公室,门是开着的,我就回头瞅了一眼,突然就听到一声,你~~~~!好嘛,吓我一跳啊。原来他早就知道我今天到实验室,而且知道我是中国人。接下来他自我介绍,我来自莫斯科,你来自哪里?此君竟然还能中文对话!虽然后来知道他会的中文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但是还是让我大吃一惊。于是我们就有了一个快乐的开始。

一开始,我总以为他也是一名博士生,因为他看起来是如此地年轻,好像刚上大学的样子。后来问起来,他已经是博士后了,还比我小两岁,着实让我唏嘘不已。这就让我想起来,俺的同学兼好友,朱某某,人送外号,主编,系当年物理系八卦小报的创始人。在我们上研究生二年级那会,这小子和一位女孩儿相处,此女中科大少年班出身,我们研二,她已经博士毕业到学校工作两年了。后来因为性格不合吧,他们友好分手。两个月前去慕尼黑,知道他又有了女朋友。该女亦比我们小,但是已经在剑桥大学博士毕业继续留着博士后了。着实让俺和俺老婆感叹了一把。

Alexander No.1在俄罗斯的国家科学院工作,还带有几位学生。他说话极慢,但是能够一直持续地说下去。在我刚来实验室的时候,对我帮助极大。尤其是后来我们一起调试燃料激光,几乎每天都在一起,讨论和调整光路。可以说,没有他,让我两眼一抹黑地自己去将已经多年未用的几十年前的老激光调好,是极难且慢的。我最佩服他的一点,就是敢对着日本人的面,说他like a girl。因为每次见到我们开着泵浦激光的时候,日本人就极其紧张地畏畏缩缩地遮着眼睛往这边瞅,生怕激光照到他。日本人以后再慢慢介绍吧。

Alexander No.1 的博士后,是跟着我导师的导师hans,做关于超小直径双壁碳纳米管拉曼光谱中的D峰的研究。他博士后结束是半年前的事情了,后来他回到了俄罗斯,就由我继续从事他没有做完的工作,因为实验室就只剩下我会使用染料激光测试共振拉曼光谱了。今天看到会议日程里面有他的名字,应该可以和他重逢了吧。期待中。

Alexander No.2 是一名硕士生,严格地讲叫做diploma。也就是本科硕士连读,这在德语区是普遍和常规的。这边的硕士着实有点水,勤快的,可能一周来一次;比较懒的,只有你发email让他来才来一趟;更有甚者,就是一学期都见不到面。他们只是做一些课程的学习,对于实验做得不多。只有那些准备拿博士位置的人,才稍微做一些实验,也都是培训仪器的使用所类似的事情。所以说,我倒是认为,中国的硕士生比较优秀,应该比他们更专业一些,更懂得怎样做研究。Alexander No.2 偶尔来一次实验室,也就是聊聊天,至今不熟,所以就介绍到这里吧。

Alexander No.3 是个意外的惊喜,因为就在上周,我都不知道他有个middle nameAlexander。他是我在实验室最熟悉的博士生了,我们一起做一些实验,一起做会议poster,论文将互为第二作者,但是我竟然只知道他的first namelast name。就连实验室的网站上面,也没有出现过他的middle name。现在我的poster上面,他的名字还是philip XXX。好吧,我承认,philip也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

Alexander No.3之前做填充碳纳米管的PL谱研究,管理PL的仪器设备。而我的材料也需要做这个测试,所以就和导师讲了关于PL谱的测试问题,导师就告诉我,要不你就交给philip做吧。当时philip的课题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他比我早来半年,但是实验却还没有丝毫进展,也似乎看不到希望。而我想做的东西又太多,自己肯定做不过来,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是也把这部分工作交给了他去做。这些课题完全都是我的思路,实验简单明了,出成果快,所以他可能觉得就欠下了我点什么,每每看起来就是我的小弟的样子。炉子坏了,就主动承担修炉子的工作,一干就是一两个星期;开会也帮我去打印poster,还负责带到开会的地方张贴起来;我每每收到德语的信件,大多也是由他帮我翻译的。我对他也是由衷地感谢的,既节省了我的时间,让我专注于自己的主要研究;又能帮助我处理一些小问题;论文写出来,我也都是第二作者。何乐而不为呢。有时候帮助他人,何尝不是成就自己?

今天就说到这里吧。下回再讲实验室的其他人,估计也是很有意思的,既包括让人吃惊的俄罗斯女人,还包括内敛的俄罗斯男人。顺便再讲讲,实验室的女爷们,来自阿根廷一米八四的博士女同事的小故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7614-666615.html

上一篇:邮箱里的征稿邮件
下一篇:奥地利滑雪小镇VS国王湖
收藏 IP: 80.110.10.*| 热度|

13 李宇斌 侯高垒 程光伟 苏光松 郭向云 雷栗 李泳 梁建华 傅蕴德 张磊 廖晓琳 guershao2008 qinzhaos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0: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