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
文/王亶文
今天听了央广新闻,说江苏一家长,“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说是用鸡毛掸子打,要留有痕迹。在江苏电视台还有个座谈会,双方吵起来,不得不终止。这位家长说“家有家规”。他之所以“理直气壮”,是因为,他的四个孩子中头三个已经考上北大了,还有一个在音乐学院附中。
这是中国的一个传统,但我不认为是优秀的。“棒子下面出孝子”,在家打骂孩子是常事。所以长期以来,中国的学生大多数是“好学生”,听话,好好学习,没有创新精神。钱老的最后一问,问的就是这里。
受这种传统思想支配,我们的大学在改革方面,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几乎没有起色。北大、清华还是国内不错的,没有必要在评论“三天一顿打,孩子上北大”时,说北大什么什么的。我曾在北大代过几年课,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也兼职十几年,留给我印象的是北大学生接受能力强,数理基础好。
家教问题,溺爱不好,暴力更不好,严格要求,玩中学习最好。大人还玩呢,十人抢一球,二十二人踢一球,太多游戏了!小孩要有快乐的童年,大人要有意识地培养小孩的独立见解能力。在家里应该又是家长,又是朋友。
是否成才,上大学不是唯一的标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是封建社会的残余思想。不清除这些思想,永远培养不出Jobs这样创新的人才!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9 0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