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学术有三步曲:首先能够通过学习和模仿,知道什么是好的学术什么是坏的学术,形成基础理解力和判断力;其次能够在学习和模仿中,包括自己研究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所做学科的各种相关关键技能,尤其是开始能够体会到学术的魅力,和逐渐获得想通、领悟一个个问题一个个道理的快乐;最后,就是自己在静心、精心的思考和钻研后做出创新创造性成果。没有前两步,是不可能达到第三步的,即使达到了,也往往是非常初级的创新性成果,瞎猫碰到死耗子的例子在大多数学科领域都是几乎不可能的,除非是一些纯粹试验性和观察性的科研课题,通过人海战术或是大资金高昂设备的运用观察到普通人无法观察到的新现象和新技术,但即使能观察到,由此提炼成新的方法和新的理论也是要有足够好的头脑和理解能力的。
我之所以在‘ 学术能力尚未成熟就提前把自己打扮成专家是对自己创新能力的伤害’一文里专门用括号写出‘学术能力尚未成熟指的是尚未形成真正的创新力和洞察力的人’,是因为我认为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学术成熟的最核心指标是具有了学术洞察力,以及基于洞察力基础上形成的创新能力,没有学术洞察力就不会有创新能力,没有洞察力和创新能力,就谈不上学术成熟,一个只是学过大量知识、考过大量高分的人只能算的上是好的学生,却不是已经可以独立为师、独立师门的人,只有具备了洞察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可以独立师门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和学术引导者(引导学生也是种引导)。纯粹只是背诵课文和会做习题的老师,学术上也是不成熟的。所以回到李老师提的问题上来,我的观点是创新和洞察并非互相包含的关系,更多的是先后的逻辑层次提高的关系,是对类似闯关游戏和功夫进阶的修炼提高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5 15: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