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谁?”这个问题是遗留了几个世纪的历史性哲学难题,一般人不会把“我就是我”作为一个完整的回答。这个问题可能是哲学的起源,因为在回答更难的问题“我为什么存在?”之前可能首先得回答“我是谁?”。
托马斯·阿奎那的自我理论
托马斯·阿奎那给出了一个答案(抄袭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然后结合神学的角度得出的结论)。他说人类是由肉身、理智和灵魂组成的,这就可以回答“我是谁?”的问题了。他认为灵魂是形式或者主体,肉身借此生存。他进一步解释道,灵魂是人类独特且充满智慧的一个方面。它可以进行感知的活动,也就是说,它可以感觉和感知所处的环境。就这一点而言,人类和动物是相同的,当肉身跟灵魂的活动合二为一的时候就会得以体现。
他认为理智是人类独有的。只有肉身、理智和灵魂的组合才能解释我们是谁,单独存在的时候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通过把人和简单动物的大脑进行比较从而把人类的思维能力归功于人的大脑,这部分得益于托马斯的启发。而且事实证明,一些人(就是那些律师)的确有爬行脑。
一直以来,对于“人类是什么”这个问题也都是这么解释的,基本上符合天主教教义。而且带有较强的唯物主义特色,认为灵魂依赖于身体,如果身体消亡,那么一切组成“自我”的东西也就都消失了。
他认为神的干预可以保护人类的自我意识,但是他对自然主义的理解却跟现代的观念十分吻合。他对人类的理解甚至影响了我们对大脑的看法。一直以来的观点都认为大脑的某些区域主要负责管理感官,维持身体正常机能,而智力主要存在于大脑皮层,大脑的一部分甚至被称为“古大脑”,支配最基本的生存本领。脑功能成像技术的最新进展正在改变对大脑工作方式的传统认知,而且我们现在也知道了思维和其他神经功能的分布十分复杂。对人类与简单动物的大脑活动进行比较,据此对大脑功能进行历史性的划分,这部分得益于阿奎那对人的定义。
笛卡尔的自我理论
四百年后,笛卡尔提出了全新的自我理论,就从著名的存在理论(即‘我思故我在’)开始。
笛卡尔将自我进一步定义为一个思考的个体。他认为人类由肉身和理智组成,这一点与阿奎那有点相似。不过笛卡尔认为肉身和理智完全不同,理智作为构成人类的一个部分,只有具备了理智,人才能提出 “我是谁”的问题(对于笛卡尔而言则是“是我吗?”)。这就是现在所谓的笛卡尔二元论,虽然大多数现代认知理论不这么认为,但是在谈论别人神游或者估摸“灵魂出窍”的可能性时,我们总会想到这个。
笛卡尔和阿奎那都通过理性主义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自我理论。其实,他们基本上就是找了一张舒服的椅子,然后坐在那里绞尽脑汁,坚信人类是理性世界的一部分,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逻辑发现真理。
现代科学冲击传统的自我理论
现代科学崇尚实证主义,坚持理论出于实践的原则。因此现代的自我理论往往注重细节,排斥抽象的概念,至少在已发表的文章中几乎看不到抽象的概念。虽然存在质疑,大多数科学家对自我要素的组合方式也存在大量个人的见解。但是想让这些观点初步成形并不简单。
我们一直用遗传学的知识来解释个性特征是如何出现的:你的优点得益于你的母亲,而其他特征则遗传自你父亲的家族。
如果你想理解人的定义,同时希望了解大量细节且自身具备一定的整合能力时,那么基因组学就是个不错的答案。许多基因变异都会对人类个性特征产生或多多少的影响,具体的例子有智力和风险认知,笼统的例子则有幸福感。因为我们早就习惯了个性中的遗传部分,所以我们很快就接受了这门新科学。当熊孩子把雨伞当作降落伞从车库顶上跳下来时,我们会说:哦,他跟他父亲一样野。当然,如果他成绩优异,那就是得感谢他母亲家族的优良基因了。
现在逐渐出现了基因组学的另一个分支,可能会对传统的自我认知产生冲击,即微生物组学,也就是对存活在人体皮肤上和肠道内的所有微生物进行研究。
在人体体表和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总体数量(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寄宿着万亿左右细菌)和细菌种类(也许有成千上万种),但这所有的细菌加起来也才几磅重。这些共生的细菌之所以存在并不是因为排泄不通或者食物没有洗干净,而是因为它们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皮肤上的微生物有助于防止皮肤受到病原体的感染,肠道内的微生物则对消化功能至关重要。没有微生物,我们可能可以生存,至少对老鼠的试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是可能的,但是它们仍然是维持人体健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生活在人体体表和体内的微生物大概有三磅,数字庞大,这一发现可能是有趣的,也可能是恶心的,取决于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但是为什么它会意味着对自我概念的反思呢?我把头想破了可能也想不出来。那么三磅的微生物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与人体共生的微生物并不像帽子,我们可以随意决定戴或是不戴,它们并不被动。相反,它是人体活跃的一部分,在人的一生中可以灵活变化。试想一下,其实帽子也可以灵活多变,但是微生物可比一顶帽子复杂多了。它是一个生态系统,实际上可以说是几个生态系统,因为不同身体部位的微生物完全不同。人体会影响微生物,人体的免疫系统会调节微生物的构成。反过来,微生物也会通过免疫系统和消化系统来调节基因表达式。简而言之,如果不把微生物的基因组学以及它们相互作用的方式包括在内,那么对人体基因组学的描述就是不完整的。只有将其整合在一起,我们才是完整的有机体。
遗传功能之间如何相互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其实才刚刚开始。大多数初步研究都是针对微生物如何影响疾病的,而且微生物对糖尿病、肥胖症、癌症和肠道炎症的影响已经得到了证实。
但是,它好像也会影响我们日常的情绪。不用觉得太稀奇,我早就学会了不要在肚子饿的时候去购物,因为我可能会买很多不该买的东西。人体的肠道与大量神经元网络密切相关,因此还被称为“第二个大脑”。用术语表达则为肠神经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消化过程。这一重要过程可能得花不少时间,而且在肠道神经系统与大脑之间存在很多干扰。
因此肠道微生物影响情绪并不是什么重大发现。早就有人把肠道微生物的构成和焦虑的产生联系在一起了,只是目前还不清楚这种联系是如何起作用的。焦虑会改变肠道微生物吗?反之亦然吗?还是说人体内存在一个第三方会对两者都产生影响?有人认为微生物可以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要想弄清楚肠道微生物如何影响人类思维方式,可能还需要做大量的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所做的研究表明微生物对人类的思维方式至关重要,也就是所谓的理智。
不管科学怎么发展,不管肠道微生物扮演的是何种角色,这都明确表明对自我的认知需要有所改变。我们是否应该将人类描述为一个生物群落?还是说人都有两个自我,只有其中一个是有意识的?显然笛卡尔的二元论是不成立的,虽然现存的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笛卡尔二元论。但是认为人类的理智可以脱离肉身存在的观点并没有从现代认知中消失(例如‘思想高于物质’的说法)。是的,这门新的科学表明人的思想并不完全存在于大脑之中,而是遍布人体全身,而且在几百种不同的微生物中与我们共存。
阿奎那或许可以对思维如何运转做出新的解释,并使之与他之前的观点维持一致。也就是说,身体塑造思维,自我的智力由一个有意识的、可推理的方面以及一个单独的和相对简单的感官反应方面组成。当然阿奎那也将其他方面归于智力的范畴,也就是灵魂,一个在身体消亡之后仍然存在的不朽存在。然而他认为这一不朽的特质归功于上帝,因为没有超自然力量的帮助、没有身体,所谓的智力也就不会成就“我们”了。但是在他的理论基础上添加微生物这一角色并不会太过分。套用阿奎那的思想框架时,我们不仅必须认为身体是灵魂的形式,而且人体所携带的细菌也在灵魂的形成过程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这对低等微生物而言当然算是一个新角色。
至于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我是谁?”,除了脱离实际的推理和基因组测序等方式之外,我们可能还需要问问体内的细菌才能得出合适的答案了。
(本文为Dr.Brain Ring 原创,小编编译,点击http://charter-of-the-genome.org/2016/04/29/the-genomic-theory-of-self-the-rise-of-the-microbiome/即可阅读原文。如有转载需求,请联系yangqiao@idna.com.cn。)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10: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