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mholt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lmholtz 沟通、交流、合作。

博文

亥姆霍兹完成第三轮五年项目计划外部评估:未来经费每年3%增长

已有 2831 次阅读 2014-12-19 19:47 |个人分类:2014亥姆霍兹科技新闻|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科研, 经费, 改革, 亥姆霍兹联合会

 亥姆霍兹新闻稿

亥姆霍兹顺利完成第三轮的五年项目计划外部评估:

良好的评审结果保证了未来五年的经费盘面

 

亥姆霍兹联合会的科研活动在国际上的究竟是个什么水平?联合会是赢取了最合适的科研人员?亥姆霍兹是否又成功地留住他们并帮助他们发挥了潜力?自2004年以来,整个联合会的科研团队和成果都要每五年接受一次国际上独立专家的评审。现在第三轮的评估结果出来,并决定了联合会的六个研究领域,也就是整个亥姆霍兹联合会在2019年之前的总的政府资助额度。

 

高度的战略相关性

十年前,亥姆霍兹联合会已经开始把自己的科研经费按照战略布局的科研方向进行宏观分配:实现跨学科和跨科研中心的经费管理目标。人们把很大精力投入到评审中,实现所谓的项目优先的评审资助模式(POF),从而兼顾科研水平和能力的前提下,把不同的战略问题归并到正对口的相关联的科研领域。

第三轮POF评审于2014年上半年结束,在前后两年的时间里共有419位具有国际公认水平的独立专家参加了这样评审任务。他们共评估了22个重大研究基础设施,如粒子加速器,科考船,在诺伊迈尔III号南极站,基于卫星的地球观测系统以及核聚变反应堆,另外还完全了对能源,地球与环境,健康,关键技术,物质结构(自2015年1月1号起直称物质)和航空、航天与交通运输等六大亥姆霍兹研究领域30个研究专项计划的审查。在此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亥姆霍兹联合会的监事会确认了全部六个研究领域在未来五年的总经费。

普遍正面的评审结果

外部专家一致认为亥姆霍兹的科研水平很高,一些领域还在质量和水平上处于世界科学的领先地位,而且很好地表现出跟社会、经济和科学的战略相关性。亥姆霍兹主席于尔根.米勒克教授针对专家们在评审中提出的众多意见和建议说:“我们应该随时审视我们的科研活动是否定位于解决最紧迫的社会和经济挑战。这直接涉及到我们所独有的科研基础设施和技术平台。专家们的建议可以很好的地帮到我们,所以我们会认真地听取他们的意见。”为了实现全体系从事顶尖科研任务的目标,不光是科研本身要上水平,同时也会面向未来提出真正对路的科研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并解决对于社会发展特别重要问题。”Mlynek说。

 

全线推进的科研活动

亥姆霍兹联合会的全部科研活动被纳入到30个跨科研中心的学术专题之中,这些专题设置和进展就是每次评估的重点核心。对于每个专题都需要邀请可能多达15位的知名的独立专家参与合作评审。他们即评估先前研究活动的科学水平,但更为注重这些计划项目在未来几年的执行期间其原创性和领域内的相关性。专家们从国内和国际合作的角度认真审视各单位与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之间关系,例如与大学或产业的关系。另外比较关注的内容包括技术转让、对于高端人才全球招聘和青年科研力量的培养。所以,这些专家们也不仅仅是对科学水平和研究计划战略相关性作评语,另外也提出意见建议,如何提高科研质量和社会效益。

 

 

体系计划资金的建议:最简要的结果总览

第三轮评估POF的于2013年春季启动,首先是对地球与环境,卫生以及航空、航天和运输研三个领域进行了评审和规划。 2013年10月,联合会监事会通过决议,将于2014年期至2018年期间在这三个研究领域共投入61.5亿欧元。在2014年春天,联合会又接下来对其余能源,关键技术和物质结构三个研究领域进行了同样的评估。亥姆霍兹监事会在2014年10月决定,在2015年至2019年之间在此三个领域共投入66.3亿欧元。

 

这两次评审的详细专家意见建议可以在以下链接找到:http://www.helmholtz.de/POF-Ergebnisse

 

研究领域:地球与环境

面向2014-2018年的政府资金

2014年地球与环境领域将获得3.35亿欧元的资金规划,在后续的五年时间里,预期将保证每年百分之三的增加力度,从而有目的地进一步增强这个研究领域。这样的经费保证也有利于保证在本领域如科考船以及基于卫星的地球观测系统等的那些基础科研设施项目。

详细信息可以在这里找到:

http://www.helmholtz.de/POF-Ergebnisse/Erde-und-Umwelt

 

研究领域:卫生与健康

面向2014-2018年的计划资金

2014年投放卫生与健康的资金量是4.34亿欧元。这个科研领域另外还将大量获得横向科研经费。在后续的五年时间里,计划项目资金保证按百分之三增长,其中包括每年投入600万欧元用于个性化的医疗服务研究。亥姆霍兹联合会在未来几年将投入7000万欧元用于预防大范围人群疾病的队列研究。

 

更详细信息可以在以下链接找到:

http://www.helmholtz.de/POF-Ergebnisse/Gesundheit

 

研究领域:航空,航天和运输

投入2014-2018年的保障经费:2014年这一领域的计划内研究资金为313亿欧元。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另外还将从其他渠道自筹大约同样规模的外部资金。在未来几年中预期还有生年百分之五的增长额度。鉴于其社会意义和科研水平以及借助于航空航天资源优势的潜力,目前规模相对较小的“运输”领域应该获得航空与航天双边的增长速度。。

 

详细信息可以在这里找到:

http://www.helmholtz.de/POF-Ergebnisse/Luftfahrt-Raumfahrt-Verkehr

 

研究领域:能源

未来2015-2019年的计划资金

能源研究将在2015年获得370亿欧元计划经费。计划在未来的五年时间里,本领域的经费应实现百分之三的年度增长。这个领域所特别关注的重点,是由是联邦政府发起并支持的能源转型计划。这个概念包括了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率和存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和社会的相关问题。每年增加的1500万欧元将用于跨专题的“能源系统2050”研究。另外的每年137.5万欧元则是专门投入到亥姆霍兹埃尔兰根 - 纽伦堡的可再生能源研究所的专项资金。亥姆霍兹埃尔兰根 - 纽伦堡研究所将促进于利希研究中心与埃尔兰根 - 纽伦堡大学和亥姆霍兹柏林之间的密切合作。

 

详细信息可以在以下链接找到:

http://www.helmholtz.de/POF-Ergebnisse/Energie

 

 

研究领域:关键技术

投入2015-2019年的计划资金

关键技术领域将于2015获得2.6亿欧元的计划拨款。此后五年每年将另外保证百分之三的增长。这包括对于在柏林 - 勃兰登堡再生医学疗法中心的建设专项 – 这是亥姆霍兹吉斯达赫中心(Teltow分院)与柏林夏里特医院合建的一个临床医学转化中心。关键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定位是要把生命科学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社会,例如用于治疗退行性疾病、再生医学和植物医学研究的– 从而为一个将超过七十亿人口的世界作好准备。根据评审意义,这个科研领域的战略将设置的更为宽泛一些,其中包括信息技术、材料科学和生命科学的三大支柱。

 

详细信息可以查找以下链接:

http://www.helmholtz.de/POF-Ergebnisse/Schluesseltechnologien/

 

研究领域:物质结构

2015-2019年的计划资金:

在新的计划项目内,物质结构这个研究领域将直接应用新名称“物质”,并因此而做一些项目结构的大量修改。 2015年的计划拨款5.13 亿欧元,此后每年的计划增长约为百分之三。 此外,为了覆盖大型科研装备的运行和建设费用,还将另行批准一些特别专项。特别注意到的将是会进一步把研究物质最小单位原子更小结构的力量进行相应捆绑。为此而额外设置了一个单独的专项,重点解决大量实验技术中的加速器和探测器研究。物质结构研究总是与大型科研设施相关,特别是亥姆霍兹联合会体系的光子源、中子源和离子源以及高强电磁场等装备相关。评审专家高度评价了亥姆霍兹体系中这些独特装备及其组合的价值。

详细信息可以在以下链接找到:

http://www.helmholtz.de/POF-Ergebnisse/Materie

 

亥姆霍兹联合会在能源、地球与环境、医学健康、关键技术、物质结构和航空,航天与交通运输等六个研究领域从事旨在解决社会,科学和工业所面临重大挑战的前沿科技问题。亥姆霍兹联合会在18个研究中心共有37,000名员工,其年度科研经费38亿欧元,是德国最大的科研机构。联合会的科研活动秉承了伟大的自然科学家赫尔曼·冯·亥姆霍兹(1821-1894)的学术传统。

 www.helmholtz.de

www.helmholtz.de/socialmedia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0892-852404.html

上一篇:China in Number:从数字上看,中科院已经是世界第三
下一篇:亥姆霍兹广泛招收2015年中方公派博士后、博士生(含混合奖学金)
收藏 IP: 114.245.188.*| 热度|

3 杨正瓴 XY dulizhi9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4: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