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mholtz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lmholtz 沟通、交流、合作。

博文

气功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已有 5715 次阅读 2011-8-27 07:17 |个人分类:特异功能与气功研究|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学, 伪科学, 气功, 气功外气, 生物反馈

 
气功科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何宏
 
(原文成稿于98年6月,曾发表于《气功与科学》杂志的1999年第一期)

由于天时地利等诸多特殊因素,在文革结束后,社会民众对作为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气功产生了浓厚兴趣。近二十年来,在国内形成了长盛不衰的“气功热”,据称各种练功人士已高达几千万人以上。“气功热”也吸引了很多的科研人员,他们的各类研究成果反过来又进一步助长了热潮。直到1995年,伴着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有批学者站出来批判“伪科学”、“伪气功”,才使气功热明显降温,气功活动及气功科研进入了相对低谷。两种局面反差很大,其中气功科研扮演了“成也肖何、败也肖何”的角色。
气功之所以能受到民众的普遍欢迎,是因为它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而且还有建立在“悟”字基础上的简单性和方便性,很多功友之间还形成了友善的、具有大家庭式气氛的社交圈,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气功具有养身健身、治病防病的功效。气功治病养生的功效是否是真实的,其机理何在,科学性何在,怎样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奇特作用,值得研究人员投入时间精力予以科学分析。根据社会气候,气功一会儿被捧上天,一会儿被抛下地,根本之处在于研究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必须予以尽快解决。
气功科研主要分为两大摊,一个是以临床及生理指标检测的功效研究;一个是以验证核实“气”是否是客观物质存在,能否对测量系统起作用的“外气”研究。有些批评者认为,承认“外气”存在,就是宣扬精神对物质直接起作用,因此不需考证就知道这是违背科学原理的,因而就是“伪科学”。这种态度其实违反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则。如果“外气”现象的确存在,只说明现有理论体系需要扩充,而不能从理论出发否定现象。之所以气功科研中无法回避“外气”问题,是因为假如根本不存在客观的“气”,气功的定义永远就很模糊,也许改称“呼吸功”、“意念功”或者“心身锻炼操”更加准确。
这两摊气功科研都比想得更加困难。对于气功的疗效研究来说,正如检验中医疗效一样,要想得出可靠、公认的结果难度很大。四十多年的中西医结合,至今仍旧只是貌合神离的两张皮。对西医来说,讲的是细致入微、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进行的是针对性很强的局部处理。对中医来说,不光它讲的阴阳虚实、相生相克、经络气血之说均是科学所难以评估的哲学词汇,就是其凭感觉的辩证施治、头痛医脚之方略,从因果关系上也非西医所能接受。只要了解目前连中医的医术及理论尚未被科学所接受这一事实,就知道作为其局部的气功研究起来困难多大了。假若只是机理上一时弄不清楚,也不要紧,只要符合医学实验标准,表现出显著性,作为客观过硬的事实,仍旧有希望说服西医界人士。正如偶然发现一种奇效药物,比方说阿司匹林治疗心脏病,尽管机理不明,只要疗效可以客观肯定,就有获得认可的机会。正是着眼于此,一些中药方剂已经走上与西药接轨的道路。但是中医在其它方面仍离规范化、科学化还有相当的差距。究其关键,中医积累的案例尽管不少,真正设有充分对照的、符合双盲操作原则的医学检验并不多见。由于缺乏严格控制的案例,由于无法给定客观准确的有效性的数值,难于估计治疗中的“安慰剂效应”等精神作用因素,现代医学完全无法评价其疗效。可以说,操作检验的规范化问题一天不解决,中医就一天无法被西医所接受,更枉谈“结合”二字。
气功本身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特征:气功的呼吸及肢体动作可以看成柔和的保健体操;意守丹田或者“以一念代万念”的思维操作具有调节、平抑大脑兴奋灶的功能,通过主动降低思维意识活动,可提高体内神经传导速度及与各种生命代谢相联系的感受器的敏感性;此外在教功过程中反复强调的“意到气到、气到血到”,“疏通经络、百病全消”,以及有关练功者的诸多奇迹,都能激发兴趣、巩固信心,具有相当强的暗示效果。正如形态各异的其它形式体育锻炼,气功若是根本没有治病健身的效果,恐怕才是无法理解。但是无论当代科学以及现代医学要求采取简化、分析的办法,区分综合因素各方面的影响及所占的比重,寻找内在基本规律,这就让气功免为其难了。
相比之下,对气功“外气”的研究更容易引发争议,但这又恰恰是造成气功热的主要动力因素。宇宙中可能存在能被意识操纵的能量,人凭精神(或者“外气”、或者“意念”)就能对其他人或其它事物起作用,这太有吸引力了,这种思路原本就是传统巫术信奉的基本内容。若是得以证明,其意义自是不可估量。单从心理学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练功人群中出现诸般主观感受,可是一些研究者宣称能够采用仪器设备测得客观信号,情况就完全不同了。难道真是存在一种能与精神直接相作用的能量吗?若是属实,这是现代科学中的最大发现了!哲学、科学的基础都应当作相应的修改。可是越是具有革命性意义、属于重大创新的假说假设,就越发地需要严谨、求实,要有可靠的数据支持,要有客观可重复性,最后还有说得通的理论解释。然而经过二十年之后,在“外气”实验中仍旧存在极明显的方法学问题,距离严谨、可靠还相差甚远。今年二月份,有关方面在北京组织了由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学术观点人士共同参预的《气功“外气”存在性检验研讨会》,专门讨论“外气”实验结果与有待改进的方面。与会者在“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求同存异、协商合作”的宗旨上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但最后,虽然大家认为有许多研究者是比较严谨的,表现出较高的实验技能,多数报告水平较高,具有启发性,可是不论单个实验还是所有的实验报告加起来,也远远不能确认气功“外气”得到了客观证实。无论是实验项目的选题(应当重点选择具有简单性、代表性、基本性的特征,同时便于操作的项目)、实验方案设计(比如应当有公开的实验规程,应当请不同观点的人士共同参加以保证严密性)、实验的操作控制(应当设置充分的对照并实施双盲操作)、数据的收集及处理方面(应当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全面性,进行统计学误差分析),尤其在实验的重复性上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待于关注“外气”问题的研究者予以重视和解决。
与气功的疗效研究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外气”研究首先必须解决存在性问题。没有解决存在性之前,别的问题根本无从谈起。存在与不存在,代表着两种不同的物理学模式甚至根本不同的世界观,是非常重大的科学命题,必须严肃认真对待。就这个问题进行科学实验时,应当坚持“不以存在为前题,不以证明存在为目的”,否则就难于保证研究工作的客观性。相反,尽管有些研究者自称最初自己也不相信,事实上在他们转变观点之后,认为“存在性对自己早已不是问题”之后,几乎能用所有办法和仪器设备证明“外气”的作用。但他们总是对新的、不同的方法感兴趣,总是变出种种新的花样。然而重大科学实验的关键在于实验的可靠性,一百个、一千个不严密的实验加起来也无助于确认事实;相反,严密可靠、可以演示尤其是能让别人在实验室中独立重复检验的项目,只要一项就可以了。这一点很关键。
确认存在性,需要确凿无疑的事实,这种事实应当可以被独立研究机构所重复验证。若没有重复验证的要求,就无法排除误操作、观察失误、甚至人为作弊的可能性。在科学史上,个人或个别实验室作出重大惊人的宣布,事后却发现完全不是那回事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这么许多研究者只要能拿出哪怕是一项可以予以重复检验的项目,就可以达到改造和实质性地推动现有科学之目的,这是很伟大的事件!可是屹今为止,总是个别气功研究者,或者他(她)所在的研究组才能获得惊人结果,虽然外人重复不出来(或仅得到少数观点相似人士的印证),他们既不屑于做给别人看,却又连续不断报道新项目、新发现,满足于自己验证了自己的发现。好象不断的报告与论文就是不断的“新成果”,气功热就是建立在这种科研基础上。
中国科技界出现这类怪事,令人怎样也想不通。即然是重大的论点、论题,就应当有硬梆梆的证据,就应该挺身捍卫自己的工作,申请自己的发明权、发现权!但是有些研究者就象一些宗教徒,总陶醉于能够不断“验证”自己的上帝存在,何以其他人证明不了,何以其他宗教信仰另一种上帝,他们完全不感兴趣。究竟这是“自欺”还是“欺人”?难道这是科学态度?难道这是追求真理、信仰真理?只需追求轰动无需承担责任,只需夸耀成绩无需接受核查,这种形势自然最吸引擅长“假、大、空”的政客及其他的江湖骗子。不管是“大跃进”还是“大革命”,甚至今天,我们社会的各个方面还在深受困扰。“假为真时真亦假”,不论是气功活动还是科研,都出现鱼目混珠,泥沙俱下的局面,有些人借“科学”之名,搞迷信、拉帮派、公开反科学,宣扬唯心论,扰乱社会,结果是严格的学术研究也受到无情的牵连。气功不正常地热、又突然地冷,都是人为因素所造成的。
气功科研中出现较严重的非科学问题,一个原因是已经谈到的科研本身的难度,另一个原因则在于政治体制、科研体制以及研究者的科学素质,后一个原因或许更关键。
科学崇尚追求真理、探索未知、不惧强权,可是国内的传统习惯,总是找领导、找权威表态支持;某某都已经说话定了调,你有不同看法,你比他还伟大?坚持真理也得看环境和大气候,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科研体制方面,不是公正、公开的同行评议,学术争论,而是中国特色的各方人士都过得去的所谓“成果鉴定”。通常这种场合下,肯定性的实验结论能受欢迎,能评奖,进而得到下一步经费;否定性的结论,尽管很严谨、很认真,却达不到任何效果,更不能算成果,莫说评奖,连发表的机会恐怕都没有。最后只剩下那些总能拿出“阳性”结果的人有条件也愿意继续吃这碗饭。这种局面无疑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科研工作的独立性,过去已经有人形容为“逼良为娼”。
谈到研究者的素质,也不光是气功领域的问题。除去过去的政治化、当前的商品化因素干扰,中国文化本身有相当强的自我封闭特征,妄自尊大,固步自封,再加上巨大的语言障碍,很多所谓的科技人员缺乏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以及西方学术风气的认识。尽管大学、科研机构也提倡严谨、求实、创新、进取,实际上认真做起来并不容易。从事任何研究,都需要人才,要想吸引留住人才,就需要经费和课题。鉴于气功界的混乱局面、气功科研缺乏可靠的学术标准,进入90年代后,国家基金项目就不再支助气功课题,只剩下热情不减的气功“爱好者”自筹经费坚持研究。精神尽管可贵,可是因为绝大多数人已经认定“气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有些经费还是气功师及气功组织所赞助,即使得出阴性结果,也只能含糊其词。)所以绝大多数实验中缺少严格对照,或者对照不充分;不理解统计分析、双盲操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实这是排除实验中偶然因素,排除选择数据乃至作弊等人为因素,从而保证结果可信可靠的唯一途径。还有些人在本专业的确卓有成就,但那时面对的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业余研究气功的时候,因为缺少感性认识,先入为主,同时缺少生物学、生理学、尤其是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尽管花了很大精力,事倍功半,说服力不佳。举例来说,有人测量到气功有素者的意守部位次声波强过常人数倍、发现意守部位温度明显上升,就推测“外气”是次声波(国内已经“开发”了不少次声波“外气”治疗仪),或者判断验证了“意到气到、气到血到”的古典说法。上述效果用生物反馈其实可以解释得更好:人要想意守身体的局部,无可避免地会试图增强在该处各类感受器官的敏感性,一旦偶然地出现下意识的酸、麻、胀、痛、热等感觉后,作为“气感”反馈回来后,又不断有意地予以强化,最后形成具有重复性的条件反射。练功中的这类自然生理反应,可以用来衡量气功是否入门,但是视其为“气”尤其“外气”,显然无法服人。
没有自我批评、自我约束的机制,任何行业中都必然形成种种无法容忍的弊端,气功科研中所存在的问题看来难于从内部根本解决,要想解决也绝非一日之功。随着国内包括科研体制在内的各项改革,希望气功科研也能从民间走向官方,逐步走上正规化、学术化的道路,目前无论是简单肯定或者简单否定都难以服人,唯有严格规范的、可重复、可检验的实验才是解决争论的正确方法。面对上千万的练功者,研究者理当给出负责任的答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20892-480039.html

上一篇:关于立即中止在少年儿童中诱发“特异功能”的呼吁
下一篇:借你一双慧眼,你就不难看到“特异功能”!
收藏 IP: 221.216.64.*| 热度|

7 杨正瓴 高建国 许培扬 黄锦芳 Imperfectionist wliming DXY1234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8-17 23: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