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万维上几位重量级博主对于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这其中其实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美国是否存在种族歧视现象,是个人层面的还是“制度性歧视”,以及某些具体的事例是否应该理解为歧视行为。第二个是我们作为个人应该怎样应对。这些问题美国公众已经讨论了几十年了,对咱们华人来说也不陌生。我觉得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作为少数民族的一员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权益。而这里的困难也很清楚:面对歧视,个人的努力是渺小的,而被报复的风险却很大。只有组织起来才能成功。但没有具体的目标和共同的认识,就很难组织起来。我们需要的,是一个大家都有共识的问题,和一些看来可行的策略。
其实这样的问题就在眼前。前不久万维的椰子博主介绍了NPR关于亚裔学生在大学申请过程中受歧视的访谈。之前其他几位万维博主和我自己都介绍过有关情况。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提出一些可能的应对策略。我希望愿意反抗种族歧视的华人能以此为契机联合起来,有所行动。
关于亚裔学生在申请大学,特别是申请顶尖大学的过程中受歧视的现象,已经有不少证据。我们身边也都看到或听到非常优秀的亚裔子弟与顶尖大学无缘,而相对较差的白人同学却榜上有名的故事。如果你不相信这种歧视的存在,可以去阅读本文末引用的其它博文,或就此打住。本文不再详细介绍有关证据,而重点讨论怎么办。以下的看法和策略都是个人观点,目的在于抛砖引玉。本文的最终目的是引起大家的重视和讨论,而最终付诸行动。顺便声明一句:我在本文中并不讨论在大学申请过程中照顾非裔,墨裔等弱势群体的做法(即通常所说的平权法案)。我反对的是在亚裔和白人之间偏向白人学生。
我认为我们可以做的有三点。第一是调查现状。第二是参与和发起关于公正性的辩论,第三是寻求改变现状。
虽然我们作为华裔对这种歧视有切身体会,但就整个社会来说,目前亚裔在大学申请过程中受到歧视的证据还是零星的。大多数这方面的文章引用的是普林斯顿大学教授Espenshake出版于2009年的书”No Longer Separate, Not Yet Equal“。这本书是基于1980至1997年之间在十所公立,私立大学中收集的数据。所以今天来说这些数据有些老了,也没有涵盖全局。而且他们的研究重点是非裔和墨裔学生,亚裔只是被带到而已。过去几十年中,政府有关部门对于这个问题做过几次调查,但都没有明确的结论。只有一次对哈佛大学的调查肯定录取人员对亚裔有偏见,但认为亚裔学生录取率偏低是因为对“传统学生”(legacy)(指校友的子女)和体育特长生的优待造成的。2006年,华裔学生Jian Li以入学申请受到歧视为由控告普林斯顿大学,引起教育部调查,至今没有结论。两年前又有亚裔家长提出类似指控,也是尚无下文。还有就是一些关于录取率,亚裔学生比例等的佐证,但这些数据都有别种解释的可能。美国文化是崇尚证据的。没有过硬的证据,就很难大张旗鼓引起社会重视。不光如此,下面要说到,不论是辩论还是寻求改变,也需要基于事实真相。所以我们不仅要证明歧视的存在,而且要了解其中的细节,才能有效地应对。
其实各个大学招生的信息应该是保留得很全面的,而且由于“平权法”(AffirmativeAction),关于种族成分的数据应该是公开的。但现在看来,这方面的数据很不容易拿到,至少不像人口普查结果那样对公众开放。所以,我们需要社会学的专业人员出面,为大众争取知情权。
首先,他们可以以学术研究的需要迫使大学和政府部门公布有关信息。大学肯定会以“隐私”或“商业机密”为由抗拒。这就需要双方协商一套去掉个人身份但保留总体景观的方法。“有米下锅”了,接下去的事情就好办了。即使能重复Espenshake的研究方法而使用更新,更多学校的数据,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其次,我们可以进行社会科学实验。例如,可以向大学提交完全相同但具有不同的种族背景的申请材料,看两者的录取率有否区别。或者把同样的申请材料(不同种族背景)交给有经验的中学高中升学顾问,请他们估计被录取的机会。这种事一般民众不能做,因为前者涉及到作假材料而后者很可能得不到配合。但专业研究人员应该可以。再者,我们可以迫使大学采取更透明的录取过程,让民众了解他们真正的评判标注。目前大学的录取过程基本是黑箱作业。他们有正当的理由这样做。但前提是他们能保持公正。既然由于种族歧视问题他们的公信力受到影响,进一步透明化的要求也就是顺理成章了。大学录取过程也是其教育行为的一部分。作为消费者的大众有理由要求他们公开。这需要不仅专家,而且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
即使在承认种族歧视的前提下,社会上也有种种为之辩护的论点。看看本文末NPR访谈链接中的读者评论就知道了。主要的论点有:亚裔在大学生中的比例已经比在人口中高多了;大学不能都是亚裔吧,要保持多样性;亚裔学生只会读书考试,其它方面不行;“传统学生”和体育特长生理应受优待,等等。关于这些论调我在“亚裔学子:大学门槛格外高”(见本文末链接)中有讨论。要驳斥这些论点,也要靠过硬的数据。例如,如果证明有被录取的非亚裔学生在各方面(不光是学业)表现都不如被拒绝的亚裔学生,那么“亚裔学生不够全面发展”就不成理由了。又如,Espenshake的统计表明,即使除掉传统生与体育特长生的因素,亚裔学生的录取胜算还是比同样条件的白人学生要低。但这个结果似乎未得到重视。所以,在关于亚裔学生受歧视的辩论中,需要有我们的专家在公众论坛的声音,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用事实和数据武装自己,向周围的民众宣传。
当然,我们最终的目的不光是帮助自己和民众了解真相,而是要改变现状,让我们的后代有个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为此,我觉得有两方面可以做的。一方面是从道德和法制入手。虽然基于种族的歧视在美国是非法的,但亚裔在学术界被视为“强势群体”,它的被歧视并没有得到很多社会同情和支持。首先我们要做的是唤起公众的关注,不是在亚裔的得失,而是在整个社会的公义这个框架下来看待这个问题。最近最高法院有两个关于大学录取中种族因素的案子。这是我们吸引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的好机会。华人组织80-20为此向最高法院提交了关于亚裔学生处境问题的法律观点,并在网上发起签名运动。虽然我不同意他们对于平权法案的立场,但我赞同他们的基本动机。可惜的是此举在主流媒体上似乎未造成太大动静。这两个案子判决发表时则是又一次机会。那时如果有专家学者出来趁热打铁,也许会有一些影响力。另外,国会两院都有教育委员会,参院法律委员会里有人权分会。那些委员们所在选区的同胞们可以与他们联系要求就亚裔学生申请大学的事举行听证,华人教授,学者可以去作证或提交评论,这也是制造影响的一个办法。当然,目前对亚裔学生的歧视都是“潜规则”形式的,也很难用法律去制止。但大学,特别是名牌大学,还是对于社会公义有一定的敏感性的。一旦他们认识到这种做法得不偿失,就会明里暗里作出退让。
当然,更直接的压力是市场压力。虽然优秀学子们为了进名牌大学绞尽脑汁,名牌大学为了吸引优秀学生也竞争非常激烈。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杠杆。例如,可以建立一个大学“歧视指数”排名榜。其数据可以来自上面所说的搜集努力,也可以是非正式的,比如对于被录取的和被拒绝的考生的问卷调查或对高中升学顾问的问卷调查。这个排名榜会成为学生选择大学的依据之一,特别是对于那些同时被很多学校录取的尖子学生来说。我们不需要有完全不歧视的学校;只要学校的歧视程度有区别,就有施加市场压力的余地。如果可能的话,也可以发起亚裔教授和学生抵制歧视最厉害的大学。
另一个对策就是“改变自己”。更具体地说,是改变自己的心态。说实话,名校之所以有吸引力,不在于教授与设施有多好。对大学生来说,一般第一流大学的师资设备都已经足够了。名校最大的优势是学生群体。特别是对于惯于随大流的学生,到了名校就有近朱者赤的功效。但既然名校排斥了很多优秀学生,那么到其它第一流大学也能遇到好学生。这样,在高中就不必随着名校录取的指挥棒跳舞,而有更多余地去追求自我,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而当学生和家长开始以平常心看名校时,它的光环也就会褪色了。我们都知道亚裔学生在高中优秀学生中的比例。他们的态度对于名校的前景是举足轻重的。这又是一个压力的来源。
反对种族歧视,需要一个切入口。当年黑人民权运动崛起,始于帕克斯女士挺身而出挑战公车上的种族歧视法律。这是一个虽然小但触动千千万万黑人心弦的问题,容易得到广泛支持。而她的背后有金博士等一定社会地位声望的人士支持后援,抵制公车的运动才能坚持下来形成气候。今天,种族歧视已经成了过街老鼠,我们的抗争一开始就是理直气壮。而亚裔学生入学问题又是关系到我们子孙的重大问题。我们华人父母为了孩子升学的一点点优势可以花大钱,花大力气培养才艺,择校而居,为什么不能为了争取他们平等入学的机会而花些力气呢?如果这样一个对我们的核心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我们都不能有所行动,那谈论社会公正,种族平等的爱心,同情心是否有点底气不足呢?反过来,如果我们真的能解决这个具体问题,那这个过程所形成的组织和声誉就提供了解决其他问题的基础。
中国有句老话“坐而谈不如起而行”。反抗种族歧视,就从维护我们自己和子孙的利益做起吧。
参考资料:
NPR3月11日的节目Discriminationsagainst Asians in College Admissions http://onpoint.wbur.org/2013/03/11/asian-discrimination
椰子: 亚裔美国人在入学申请时受歧视吗? http://blog.creaders.net/Coconut/user_blog_diary.php?did=142577
昭君:漫谈Affirmative Action(上):美国高校录取中的“种族因素”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82975
昭君:漫谈 Affirmative Action: 美国高校录取中的“种族因素”(下)
http://blog.creaders.net/dreamweaver/user_blog_diary.php?did=83189
白凡:紧急动员,决战最高法院!http://blog.creaders.net/bisrightdisleft/user_blog_diary.php?did=105489
亚裔学子:大学门槛格外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766&do=blog&id=457904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统计证据一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766&do=blog&quickforward=1&id=460297
亚裔学子的大学门槛:几本有关书籍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09766&do=blog&quickforward=1&id=464352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0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