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工,对全世界来说都不陌生——走进任何商店,从汗衫,跑鞋到驴包,iPhone,上面都有他们的汗水。可是说到中国民工,你脑中会浮现怎样的形象呢?如果你和我一样的话,也许会想到轰鸣的机器声,闷热的厂房,超时工作,春运。。。也许你还知道一串统计数字:民工的数量,平均工资,文化水平。。。也许你我可以关于民工的待遇,民工的权利以及对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影响辩论一番。。。
可是你有哪怕一个民工朋友吗?你知道任何一个民工的名字吗?我没有,也不知道。虽然享受着他们的劳动成果,但对于我来说,他们就是一群遥远的影子。他们是我中国印象的一部分,但却没有清晰的面孔和声音。他们和我,除了物品和金钱的交换,可以说没有交集。
然而,有个美国记者却走进了他们的世界。
美籍华人Leslie Chang是《华尔街日报》驻中国记者。她在中国生活了十多年,在东莞与不少民工交了朋友。她的处女作《打工妹》(Factory
Girls, From Village to City in a
Changing China by Leslie T. Chang, 2009)追踪了三个民工在东莞的生活经历,为举世关注的“民工潮”加上了一笔细部。
我们往往把民工看作中国巨大经济机器的部件,他们生存的意义就在于日复一日,无休无止地工作。其实并非如此。民工们离乡背井来到举目无亲的城市打工,并不完全是生活所迫,而是被一种追求所驱使。虽然民工的文化很低,社会资源很少,选项极其有限,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和雄心。《打工妹》主要描写的三个女工,都是十几岁就离家来到东莞。立下脚来以后,她们就开始了寻梦的努力。民工们有自己的信息交换网络和相互支持团体。他们为了更好的工资待遇而不断跳槽。他们在漫长的工作结束后还去上学,希望有一天跳出流水线成为一个白领。他们寻找各种生意机会,甚至不惜赔进所有积蓄。他们以勤奋,冒险和精明来弥补其他劣势,在多年的打拼中挣得自己的一片天地。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自己也超越了父辈的文化传统,而成为一代新人。
而因为农民工的存在,东莞这个新兴城市也有了自己独特的生态结构。面向农民工的各种学校,训练班星罗棋布。这些学校也许没有正规的管理和合格的师资,但却提供了农民工所需要的“快餐式”训练。它们的着重点不是扎实的基础,而是为了求职的包装。靠着一知半解加上胡乱吹牛甚至伪造证书,一个农民工可以跳到其实并不胜任的工作岗位。然后她再想法弥补缺陷,生存下来。而这只是下一个跳跃的前奏。东莞也有各种各样的“交友俱乐部”,为繁忙工作的民工们提供寻偶服务。农民工的爱情不是风花雪月,而是他们“寻梦”整体规划的一部分。他们对待爱情,在某种程度上也和对待工作一样:机会远比忠诚重要。在这个生态中,也有着“另类”的“成功者”。有自己不会英语却“创造”了流行的英语教学法的,有胡编乱写成了“畅销书作家”的。可是你不必为此而愤怒:他们也是无数个“寻梦者”之一而已。东莞充满了混乱,血汗,欺诈,罪恶。。。但同时,那里也充满了活力和希望。对于中国,东莞似乎是天堂和地狱的交界。
本书作者自己也承认,这本书远不是全面的“农民工”调查。其实愿意和一个“老外”交朋友的农民工,也许就代表了其中一个独特的群体(所谓的“自选择”)。但是我觉得这本书的特点是“中西结合”的视野。作者是在纽约附近长大,哈佛毕业的美国记者,在去中国大陆以前去过捷克,香港和台湾工作。所以她的训练和思路是西方式的。她注重的,是中国民工身上的“个人奋斗”精神和对自我价值的认识,也就是西方所认同的价值观。另一方面她的家庭是大陆移居台湾,最后来到美国的。她能说中文,对中国文化也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所以她的书也不像一般的“老外写中国”那样浮光掠影。她与民工朋友相交甚深,甚至和她们一起随着“春运潮”返家探亲。在书中她还以很大笔墨记叙了她自己家庭在中国的沿革和她在中国寻根访亲的经历,把老一辈的中国人与现在的民工进行对比。所以她对于民工现象的了解深度又是普通西方记者所望尘莫及的。
在开始读《打工妹》时,我猜想这是一本描写“血汗工厂”的负面书。但是不久我就被其中正面向上的气息所深深吸引。抚卷沉思,我不由想到美国开国之初的情形。当时那个人烟稀少,野蛮落后的“新大陆”之所以能在一百多年里变成超级强国,不光是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更重要的是由于敢于开拓,永不满足的民风。那些餐风饮露的淘金客,九死一生的铁路建设者,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他们建造了今天的美国。而在本书描写的中国民工身上,我也看到了同样的资质。我觉得,这才是中国真正的动力,也是中国真正的希望。美国的成功之处,在于给人民提供了冒险,寻梦的机会,鼓励了一代复一代的卡内基,爱迪生,福特,盖兹脱颖而出。中国在过去三十年中,也释放了蕴藏在民众中的巨大创造力,写就了经济奇迹。在未来的日子里,能不能维持这样的活力,能不能让千千万万的农民工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也许是本世纪两个大国“比拼”中的决定因素吧。
渔舟:中国农民问题的本质是什么http://blog.creaders.net/yuzhou/user_blog_diary.php?did=80729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欧阳峰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508850.html
上一篇:
白领们的新世界:“错位的美国” 下一篇:
好文转贴:我在北京做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