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峰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ouyang

博文

谈谈美国中小学理科教育(1)关于国际测验成绩(下)

已有 6879 次阅读 2011-1-11 09:15 |个人分类:政治经济|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美国教育, 中小学教育, PISA, 理科教育, 国际测验

让我们退后一步问:美国改进教育,是不是应该以提高国际测验中的成绩为目标呢?反对这种说法声音最大的,当数赵勇了(感谢万维网友莺歌燕语的推介)。赵勇是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教授,专业是教育学和中美交流。他的书《追赶还是开创》(Catching Up or Leading the Way)就是讨论在全球化条件下应该有怎样的教育。在中国长大的赵勇教授认为,中国那样注重知识灌输,注重分数的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事实上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都在试图改变他们的教学方式。目前中国就面临教育不适应经济需要的问题:一方面大批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外资企业主管反映在中国找不到合乎要求的员工。这次PISA测验中上海取得了优异成绩,但中国国内的反应却相当谨慎【注11】。而美国的长处在于鼓励热情和创造力,鼓励兼收并蓄而不是单一标准下的排名。现在美国的“教育改革”太注重分数成绩,走上了歧途。而且从技术劳工市场看,中国,印度的劳力成本比美国低得多。所以即使美国学生的成绩与中国人一样好,也不能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赵教授认为,在全球化的世界上,学生最需要的能力是:人际关系,美感等“软能力”,全球范围的知识和视野,超越逻辑分析的创造能力,以及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接受。他的演讲可以在网上找到【注6】。但是另一方面,作为政府和民间改善教育的努力,我们的确需要一个标尺来衡量现状和进步,并以此来评估学校的成绩。如果不用测验,又用什么呢?至今并没有更好的手段。

另一个有趣的问题是:学生成绩与国力究竟有何关系?OECD今年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讨论这个问题【注7】。根据这篇文章的分析,如果美国能在未来25年中把PISA分数提高25分,那么在2010年出生的这代人的一生时间中,美国GDP会增加40万亿美元(美国2009年的GDP是14.75万亿美元)。这个分析的基础主要是基于Hanushek和Kimko 2000年的研究【注8】。而Hanhushek也是这篇OECD报告的第一作者。这篇研究根据对1960 至1991年的各国数据分析,建立了GDP增长率与学生认知能力(反映在PISA分数上)的线性关系。但是2003年就有人指出【注9】,如果用同样方法分析1985至1998年的数据,得出的GDP增长率与认知能力之间的相关关系是负值。也就是说,认知能力越高,GDP增长率越低。这至少说明这个统计方法不是很可靠。

另一个统计研究【注10】比较了一个1964年的国际测验First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Study (FIMS)中各国的排名,以及1990到2002年(当那些学生成为劳动力以后)各国的经济政治表现。作者采用了以下指标:GDP增长率(反映经济表现),生产率(反映劳动力素质),生活质量(反映国民总体得益),可居住性(生活质量的另一个衡量方法),民主指数(反映政治进步)和人均专利数(反映创造力)。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指标与FIMS的排名相关性都很小,而且除了专利数以外,其他指标的相关系数都是负的!作者还比较了PISA 2000年的成绩与这些政治经济指标的关系。(虽然2000年参加测验的学生还没有进入劳动力,但PISA参与的国家更多。在假定各国表现随时间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还是值得考察。)结果表明,在分数“平均水平”的一组国家(包括美国),各方面的表现都超过“领先”和“落后”两组。基于这些结果,作者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追求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是必要的。但是到了一定的水平之后,继续追求高分数未必有益。相反,应该把资源用在其他培养目标,如创造性上面去。

以前引用过的另一个研究【注13】也提到测验成绩的意义的问题。作者列举了一系列研究证明,世界上最强17个经济实体的表现与他们在国际测验中的排名没有相关性。就美国来说,虽然从1998年起每年都被国际经济论坛评为经济竞争力的第一或第二名(包括金融危机的2009-2010年),但美国从战后参加国际测验以来一直是处于中游。在另一篇分析中【注12】,作者指出: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提高测验分数有助于加速发展。但是对发达国家来说,测验排名与国家竞争力排名没有相关性。

综上所述,理解国际测验的结果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我们并不能否认,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有很严重的问题。就拿国际测验来说,它不仅反映了各国教育方式的不同(在传授知识和培养创造力之间的偏重),也反映了学生的纪律性,刻苦性等素质。这方面,我们华人家长从亲身经历就知道中,美孩子的差距了。除此之外,美国虽然在教育花费上列于世界前茅,但在学生毕业比例,教师的训练,学生中学习理科的比例等都与世界水平有不小的差距。这些问题如何应对,也是我这组文章要关注的。

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成绩鸿沟”(Achievement Gap),也就是各个种族之间的教育情况有很大差别。正因为此,也许并不存在一个“美国教育系统”。各个种族,各个社会阶层的体验和面临问题都是相当不同。例如以上赵勇说到的不应注重分数而应注重创造力,对于已经有良好教学条件的市郊学区是很好的建议。但是对于贫困学区来说,保证基本的知识传授也许更是当务之急。

特别是:美国中小学理科教育的不足是否影响了美国的科技竞争力?这是下一篇文章的主题。

有关文章:

谈谈美国中小学理科教育(1)关于国际测验成绩 (上)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0801

完整大脑与后信息时代 《A Whole New Mind》读后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0210

成功有秘诀吗?《超人》读后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0411

从华府公立学校总监Michelle Rhee 的离职谈起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5280

育儿漫谈:“高指标人”和“多情趣人”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4256

莺歌燕语:美国的教育走偏了吗?
http://blog.creaders.net/ygyy2010/user_blog_diary.php?did=73512

【6】 http://asiasociety.org/video/education-learning/catching-or-leading-way,www.decs.sa.gov.au/curric/files/links/Prof_Zhao_Adelaide_09.ppt
【7】 The High Cost of Low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OECD 2010, http://www.all4ed.org/events/WebinarHighCostLowEducationalPerformance011910
【8】 Hanushek, E. and Kimko, D, “Schooling, labor-force quality, and the growth of nation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0(5) (2000), 1184-1208
【9】 Neri, F. (2003), "Schooling, Labour Force Quality and the Growth of Nations: Comment", Working Paper 03-04,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Wollongong,http://or.uow.edu.au/commwkpapers/70
【10】 Baker, K. (2007). Are International Test Scores Worth Anything? The Phi Delta Kappan, 89(2). pp. 101-104. http://216.78.200.159/Documents/RandD/Phi%20Delta%20Kappan/International%20Comparisons%20-%20Baker.pdf
【11】 “Shanghai Schools’ Approach Pushes Students to Top of Tests”,New York Times December 29, 2010, http://www.nytimes.com/2010/12/30/world/asia/30shanghai.html?_r=1&pagewanted=2&hpw ; “Chinese Top In Tests, But Educators Call For Reform”, National Public Radio Morning Edition, December 29, 2010, http://www.npr.org/2010/12/29/132416889/chinese-top-in-tests-but-still-have-lots-to-learn
【12】 Tienken, C. H., “Rankings of international achievement test performance and economic strength: Correlation or conjec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Policy and Leadership 3(4): 1–15. (2008), http://journals.sfu.ca/ijepl/index.php/ijepl/article/viewFile/110/44
【13】 Christopher H. Tienken,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I Wonder?”, Kappa Delta Pi Record, http://www.kdp.org/publications/pdf/record/fall10/Record_Fall_2010_Tienken.pdf

我们的下一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9766-403223.html

上一篇:谈谈美国中小学理科教育(1)关于国际测验成绩 (上)
下一篇:美国理科教育(2)教育与国力(上)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2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