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工程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hujun

博文

白领阶层的健康计划

已有 4660 次阅读 2007-8-10 22:1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

    
一、健康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社会压力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就是疾病的发生,特别是肿瘤和慢性疾病的发生越来越年轻化。“亚健康”逐渐成为危害白领成功人士的发展的主要障碍。如何避免“亚健康”,如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如何避免肿瘤和慢性疾病的发生成为人们主要的关心话题。

    从健康角度来讲,环境的污染、空气的污染的变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保持健康的主要方式就是健康体检。人酷似一部机器,刚生下来时就象机器一样需要一定的“磨合期”,根据个体差异大约需要6~10年,这个期间会出现身体素质差,抵抗力差。到了青春期之后,人的精力体力逐渐变得强大起来,进入了机器工作的最佳状态,但是到了中年以后,特别是男性45~60岁,女性40~55岁这个阶段人体的各个部件到了开始老化的年龄,加上平时的保健意识比较薄弱,很容易诱发肿瘤和慢性疾病,特别是对于工作压力大和生活节奏比较快的“白领成功人士”来说,更是如此。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下,必须进行健康的体检,才能保证人们度过这个关键的时期,从而保持长寿和健康。

二、传统健康体检的弊端和不足

    说起健康体检肯定很多白领人士都说:“我们每年都进行健康体检,查很多项目”。不错,传统的体检从胸透、B超、X光、CT到MRI,以及免疫、生化、血液等等,项目繁多,而且千篇一律。其实,每个人的健康差异很大,有些人心脏不好,有些人肝功能不好,有些人肺有点不舒服,但是传统体检都是“一视同仁”,许多重复不必要的检查年年进行,其实毫无必要。健康体检应该是有的放矢,应该是个性化体检。再则,检查的一大堆结果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只想知道:“我有问题吗?有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平时注意什么?”但是这些我们往往得不到,得到的只是一大堆专业的检查数据。如何避免传统的健康体检的不足和弊端?如何清楚快速的了解自己的健康?如何能够避免肿瘤和慢性疾病对我们的困扰?成为医学界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三、尖端设备的快速解决方案

    尖端医学科技的发展使得一种新型的肿瘤全身早期检测成为现实,这就是PET/CT。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是推动医学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人们对肿瘤的认识进一步加强,人们逐渐发明一种肿瘤示踪的药物,这种药物能够进入肿瘤细胞,识别肿瘤细胞,从细胞分子水平发现肿瘤,再使用最新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进行图像融合,就形成了我们的PET/CT。PET/CT检查虽然价格昂贵,但是它是目前最先进的肿瘤早期诊断设备,它能够发现早期的肿瘤,从而为肿瘤的彻底治愈提供一种可能。美国已经把此项检查定为保险范畴,原因是经过权威机构的调查,采用该项检查,可以大大减少国家的医疗费用支出,仅仅就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治疗肿瘤一项就为美国每年节约医疗经费20亿元美金。传统的检查发现的肿瘤往往到了中、末期,此时进行外科手术显得有点“赌博”性,因为无法断定肿瘤是否已经转移,如果进行了PET/CT的检查,就可以从头到脚看清所有的身体有无癌细胞的转移。从而为是否进行外科手术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为肿瘤患者科学治疗提供了一种检验手段。PET/CT检查可以说是对付肿瘤未雨绸缪的科学方式。当然,肿瘤的防治是一个牵涉到营养、运动、环保、基因等全方位的课题,PET/CT也是其中重要的成员之一,对付肿瘤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积极的预防治疗。

四、科学的保健和积极预防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就要倡导科学的保健和积极的疾病预防。科学的保健包括:营养、饮食、饮水的科学,运动的科学,心理的自我调整等等。然而,人毕竟像机器一样要老化,一定需要定期的保养和维护检查,需要对疾病进行积极的预防,而不是消极的防守,积极的预防最有力的措施就是健康体检,健康体检中最尖端的方法就是全身PET/CT扫描,它对于发现全身肿瘤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因此专家建议最好每1~2年进行一次PET/CT对于发现早起肿瘤,找到最佳手术治疗办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肿瘤的早期治疗是肿瘤治愈的关键所在。  

    成都军区总医院投资4000万元引进的德国西门子PET/CT,专为白领成功人士提供五星级健康检查服务。该设备一次全身检测可以从分子水平发现肿瘤细胞,是肿瘤诊断全球最尖端科技。

地址:成都市蓉都大道天回路270号 联系人:张虎军 杨勤 杨春敏

电话:028-86570335 86571078 86570495 15928031728

博客地址:http://zhanghujun1971.blog.sohu.co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93-5839.html

上一篇:张虎军的博客
下一篇: 国外关于人体生物场的研究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