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石斛是一大类中药材,据统计有50多种之多,尽管我国古代多部中药典籍中均记载有石斛这味中药,但霍山石斛(米斛)却是唯一在中药典籍中有确切名称、产地、植物形态、产品加工形式和应用方式等描述的石斛。《本草纲目拾遗》记载:“霍石斛出江南霍山,形似钗斛细小,色黄而形曲不直,有成毬(球)者,彼土人以代茶茗,云极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气力。或取熬膏饷客,初未有行之者,近年江南北盛行之,有不给。......霍石斛嚼之微有浆,粘齿,味甘微咸,形缩者真”。百草镜:“石斛近时有一种形短祇寸许,细如灯心,色青黄,咀之味甘,微有滑涎,系出六安州及州府霍山县名霍山石斛,最佳。”。赵学敏在他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引用范瑶初云:“霍山属六安州,其地所产石斛,名米心石斛。以其形如累米,多节,类竹鞭,干之成团,他产者不能米心,亦不成团也。”,据当代药用石斛研究专家包雪声教授考证,早期的枫斗产品,系用被《本草纲目拾遗》描述为“形短祇寸许”,后被 唐振缁、程式君命名的霍山石斛D.houshanense C.Z.Tang et S.J.Cheng加工而来,但后来由于霍山石斛资源的枯竭,逐渐改用其它各种类石斛加工而成,其中主要除铁皮石斛外,尚有细茎石斛及重唇石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