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在村支书竞选时,他的关键一票使得现支书成功连任当选,所以他回来发展了。村支书对他是有承诺的,具体是:
1、向上面申请项目,挖了一个人工鱼塘,并且配套修了一条路到鱼塘。需要说明的是,自从取消农业税后,国家每年都有三农专项资金拨到市县,所以镇村从以前收提留时的利益对立转为现在的利益共同体,一般是村里提项目,镇里配合向县里申请,项目落地后,镇村都有项目管理费入账。这个鱼塘修成了后,具体承包给谁,那是村里说了算,当然最后是给了那个党员(实际受益人)。
2、修鱼塘时,涉及到农田补偿问题,都由党员家的田置换给涉及农户。这里如果有人故意刁难不同意置换那就会很麻烦,村里协调还是很关键的支持。
3、鱼塘旁开辟一块山地修猪场,猪场旁修住房。这也是一个项目,建筑费和场地费都不要个人出了,也是交给党员,建成后其所有权基本上算个人私有了。
4、此外,该党员家族有十几亩荒田都交给他种,山地不计。种田有补贴,山地有退耕还林补贴,实际上,在地里种一棵树就算退耕还林了,庄稼照样种,而且也不丈量,往上面报一个数字就行,所以全看村里的意思,大家懂吧。
不过,养猪也好,养鱼也好,由于乡里大多数人都不在农村就业,所以消费很疲软,没有活跃的市场,养殖业的利润是很薄的,如果不种田则很难维持下去,这样猪可以吃粮食而不用吃昂贵的饲料,猪粪可以养鱼,成本可以抵消一部分。
总的来说,没有村里的支持,这样的创业是不可想象的,哪怕是还不算成功的创业。因为村里支持,就相当于有了一个稳固的根据地,个人建设投入不大,也没有后顾之忧,生存是没有问题的。
这里,顺便提一下党员他哥的创业故事,他哥是个木工,要说在城市还是很吃香的,不知为何,三年前全家回到村里养羊子,据说建羊圈,建住房,买羊羔,大概花了三十多万。但是羊子也不是那么好养的,虽然乡下人少,但是田地都是有主的,也没抛荒,留给羊子的生存空间就很小,要生存就要糟蹋庄稼,难怪英国会有圈地运动。更糟糕的是,羊奶,羊毛,羊肉也没多少市场。在内有村民投诉,外有成本和市场压力的局面下,坚持了三年,今年宣告破产了,如果他不回家,继续做木工,每年10万的收入是没问题的。并且创业过程中,村里是没有参与也没有支持的,创业难度可想而知!
没有稳固的根据地,没有市场调研,凭一腔热血,在农村创业,难啊!
个人分析,要想在农村创业,还是要找准消费市场,是否可以考虑外向型产品呢?比如,大家吃过农家土法打的糍粑吗,吃过老家的豆腐乳,腊肉吗?如果以此为产品雏形,建立相应生产流程和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及产品形象包装,是不是可以打入北上广等大城市,如果成规模了,本地就业也能解决大部分,消费也会繁荣,当然,这一切都需要投资来驱动。目前,我提到的这几个产品由于还不具备一般流通领域的商品属性,还是局限在本地消费,可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0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