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年前,在国外时,我每天要浏览的是“新语丝”网站。回国后,多次告诉告诉我的学生“要看新语丝网站”。
后来我的学生告诉我,对他们更有用的是“小木虫”网站。我当时不太在意。
三年前,科学网发邮件邀请开博,当初在德国,不像现在这样忙碌,就偶尔写点感受。
现在,“新语丝”网站已几乎不更新,我也很少去看了。
这几年,我们希望多进些博士,但效果不好。科学网也来信建议在其网站上挂个招聘广告。我与同事讨论是否应该付费广而告之时,一位年轻同事建议在小木虫网站的论坛上发个招聘帖子,他做了,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许多年轻博士都是在看到这个帖子后与我们联系的。后来我经常关注小木虫网站。
这两天是国家基金会评的密集时刻,牵动了不少老师、学生的心。已经成为一个关系到“民心”,甚至“民生”(因为已经有拿不到基金,明年工资怎么办的文章)。在小木虫的“基金申请”讨论上,有众多帖子。但在科学网上,大家依旧是在谈风月、抨时政、聊趣事、传经验。
我感觉科学网与小木虫有着极不同的风格:一个务虚,一个务实;一个高谈阔论,一个非常实际;一个总在讲授,一个总在求教;一个像老师,一个像学生;甚至一个暮气,一个朝气;或者一个城府很深,一个天真直白。但以上都是感觉,把握的并不准。
前几天,我曾在科学网写了一个博文,表达了对提前知道国家基金会评结果的观点,本想抛砖引玉,没想到引起转头一片,甚至还有人身攻击。8个小时后,我删了该文,是发现别人早就提出了类似的观点。但在小木虫上,大家“务实”地求教着,或者互通消息。下面附上小木虫论坛上的两个截图,说明一下现在有多少人提前知道国家基金的会评结果。
我想知道对同一个社会现象,为什么不同的网站会有如此大的反应。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