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2023/3/13
斯德哥尔摩因每年举行诺贝尔奖颁发活动而闻名,中央火车站北边不远的音乐厅(瑞典语Konserthuset)就是颁奖的地方。这是一座蓝色正方形的建筑物,从外面看,音乐厅古色古香,八根通天巨柱从地面直通楼檐,高高的石台阶从大门前倾斜下来,门前竖立着瑞典著名雕刻家米勒斯(1875-1955)的雕像群,而米勒斯是瑞典国宝级雕塑家,在世界上也颇有声誉。
卡尔·米勒斯(Carl Milles)生于1875年6月23日,家乡是乌普萨拉东南18公里的克尼夫斯塔(Knivsta)。米勒斯青少年时期当过木刻学徒,在斯德哥尔摩技术学校学过雕刻,后来又去法国和德国深造雕刻艺术,给大雕塑家罗丹做过助手。以后他在美国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艺术家。他善于喷泉雕塑,将喷泉与栩栩如生的铜像相配在一起,使雕塑艺术更具生气。他曾为欧洲和美国创造了100多组喷泉雕塑,如瑞典西南部港城哈尔姆斯塔德(Halmstad)的欧罗巴大喷泉、美国圣路易斯的水汇喷泉,这些喷泉搭配栩栩如生的铜像,使雕塑展现出特别的韵味。
在瑞典各地米勒斯也留下大批雕塑作品,仅在斯德哥尔摩就有20多座,其中包括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前的《俄耳甫斯》雕塑群。此雕塑群创作于1931年。俄耳甫斯是希腊神话中的音乐诗歌之神。
斯德哥尔摩东北郊的利丁厄岛(Lidingö,与大陆有地铁相连)上,坐落着米勒斯晚年的故居。1955年9月19日,这位雕塑家与世长辞,享年80岁。逝世后,他的住宅和工作场所根据其遗嘱辟为博物馆和公园。称为米勒斯公园(瑞典语Millesgarden,英语Milles Garden)。
米勒斯雕塑公园收藏了这位雕刻大师的大量作品。公园沿山坡而建,面向大海,园内庭院高低错落有致,景色秀丽。雕刻作品散落在满园的喷泉和鲜花之间,许多雕塑作品还安置在几丈高的柱头上,天马行空,巨掌拨云,突出了雕刻家疏朗高旷的意境。米勒斯的人物雕像作品具有浓厚的古典和民间色彩,他以希腊、北欧神话为主题,创造出如同希腊、罗马雕刻般充满力与美,具有明快格调的雕塑作品。它们有的似吹弄银笛,有的或乘羽飞天,各种造型栩栩如生,充分表现出北欧人的活力。
此外,还有米勒斯多年收集而来的一些雕塑品,从古希腊、罗马,到中古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每一件饶富趣味的作品将花园点缀得更生动。
令人惊喜的是,这座雕塑公园至今收藏着郭沫若的一首诗,该诗是郭沫若1962年第三次游览这家著名花园时亲手书写,并作为礼物赠送给公园的。郭沫若的诗如下:
米园三度我曾来,气韵新奇脱鬼胎。
天马横空骑附翼,人鱼喷雾石生苔。
花多绮丽依岩放,地小玲珑逐径开。
游客已归门掩却,斜阳相伴影徘徊。
郭沫若的诗描述了米勒斯雕塑公园的优美景致以及他流连忘返的情景。郭沫若是中国现代诗人和剧作家,也是世界知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当时他是趁在斯德哥尔摩参加世界和平大会之机游览米勒斯公园的。因为他是中国文化界名人,他的中文书法又娟秀洒脱,独成一体,深受人们喜爱,米勒斯公园对他的题诗十分珍视,装裱在一个大镜框内完好地保存了下来。这也是中瑞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表达了人对宇宙乃至世间一切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求知本性。
如今北京国际雕塑公园呈现有米勒斯的两件复制品《上帝之手》与《人与飞马》。其中《上帝之手》创作于1951年,最为著名。作品塑造出一个在巨大手掌中站立的人。他努力地向上仰去,踮起的脚尖仿佛在暗示此人下一秒就要向深邃的宇宙飘去。似乎在说明人类为了探寻宇宙而不断探索并积累知识,藉由知识的“大手”承托,从而靠近并仰望宇宙和真理。表达了人对宇宙乃至世间一切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求知本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0 08: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