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高关中(德国汉堡)
端午节到了,发一篇瞻仰屈子祠的游记。
那是阳春4月,路过湖南汨罗,一看到这个地名,就会想起古代大诗人屈原。他正是在汨罗投江,人们端午节吃粽子,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大诗人。问问当地人,都知道屈原,说在北郊有个屈子祠。现在开发成大景区,叫屈子文化园。
于是我乘坐公交,来到了屈子文化园,两旁路上挂满金地红字的市招,迎风飘扬,写着“屈子故里,端午源头”。一个木牌上写着“屈子文化园简介”: 屈子文化园旅游景区位于汨罗江以北,用地面积约4.46平方公里,6690.2亩,建设用地面积1247亩。景区依托一座千年古祠(屈子祠)、一位世界文化名人(屈原)、一条历史文化名江(汨罗江)、一个重大传统节日(端午节)、一项世界性体育运动(龙舟竞渡)、一片江南湿地(汨罗江国家级湿地公园)、一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汨罗江畔端午文化习俗)等旅游资源,着力建设屈子祠保护区、诗歌文化交流区、诗意生态度假区、香草湖水上运动区、楚辞植物园游乐活动区、楚文化体验区等功能片区,具备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观光游览、生态度假等功能,旨在打造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这规模太大了,目标也很远大。但我自己最感兴趣的是古代留下来的屈子祠。看了一下导览图。屈子文化园依江(汨罗江)绕湖(香草湖)而建,屈子祠位于最深处。进了大门,工作人员告诉我,最好坐电瓶车进去。我说,安步当车,自己体验,了解一下情况。
这条路足足有三四公里。一路沿着屈子大道,过橘颂广场、天问路、幽篁居,沿着香草湖边走啊、走啊!这片水域银杏护卫,香草镶边,连廊连贯水岸、湖面和岛屿。据说春发新绿、夏竞龙舟、秋赏皎月、冬裹银装,四季都有好景。左顾右盼,走了40多分钟。才登上了古木参天的玉笥山,来到了屈子祠的前坪。不巧屈子祠正在修缮。
景区有一篇介绍说,屈子祠,亦称屈原庙,现辟为屈原博物馆。始建于汉代,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将它移建到玉笥山上,占地7.8亩。自山脚至祠有石阶119阶。屈子祠为三进青砖结构,祠正门牌楼墙上绘有13幅屈原生平业绩和对理想追求的写照的浮雕。正门内有一块黑底金木屏,屏上刻着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屏眉上书“光争日月”。在过道的墙壁上,镶嵌着许多石碑,镌刻着后人凭吊屈原的诗文词赋。第二进中堂设神龛,里面放着“故楚三闾大夫屈原之神位”的灵牌。第三进后殿矗立一尊1980年重塑的屈原像,神采感人。正殿为砖木结构,单层单檐,青砖砌墙,黄琉璃瓦覆顶。风格古朴秀雅,全殿三进,中、后两进间置一过亭,前后左右各设一天井,中有丹池,池中有大花台,植金桂。祠内有树龄300年以上的桂树多株,每逢中秋,黄、白花盛开,馨香四溢,令人陶醉。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祠东有个屈原碑林,也是不错的景点,有助于了解屈原生平。只见牌楼式大门坐东朝西,三门斗拱,飞阁琉璃,琳琅彩绘,“屈原碑林”几个大字镶嵌在正门顶部中央。门柱上镌刻着对联“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这是诗仙李白的名句,深得楚骚的遗韵风采。
《屈原碑林记》竟是由剧作家曹禺所撰:
洞庭之阴,烟波浩渺,逶迤东来者,汩罗江也。汩江之阳,林石清幽,巍峨高耸者,玉笥山也。昔屈原南逐,窜伏其间,忧国忧民,愁思沸郁,赋九歌哀郢怀沙之章,自投汩罗江以死。楚人哀之,立祠山隈,磨荡日月,苹藻不绝。祠之东有地一畹,草木萧森,相传屈子夜诵离骚,山鬼愀然以泣之处也。庚午冬,有乡贤倡导,于此建设碑林,以缅怀先哲。倡议既出,四海云应。乃精工筹策,集资庀(pi,备)材,约当代书坛巨笔,录屈赋及历代颂屈诗文,置贞石,募良工,镌碑三百五十有奇,建离骚阁、天问坛、九歌台、九章馆、招魂堂、独独亭、思贤楼以贮之。且肖屈原像于碑林之前,昂首苍穹,若问天无语怆然而涕下者。登高四望,近则碑碣栉比,廊阁曼回,远则岳阳楼屹立于北,衡岳峰雄峙于南,真可谓开创巨丽,蔚为大观矣。……
这段碑记简述了屈原的悲痛经历,以及兴建碑林的经过。
沿着麻石甬道左拐进入碑林广场。广场中央建有天问坛,六级石沿,48只小石狮两层围绕。坛中央耸立一尊高达5米的屈原问天塑像。屈原峨冠博带,神色孤伤,双手平端,昂首苍穹,问天无语,怆然而泣下……
《天问》是屈原一首气势磅礴、构思奇特的长诗。这首长诗从宇宙的发生、天体的构造、地理的变化一直问到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的本末由来。诗人一下子就提出了170多个问题,反映了诗人知识的广博和敢于探索的精神,表达了他愤世嫉俗、悲怆满腔的思想感情和对许多传统观念的怀疑。
天问坛的左侧,古朴典雅的思贤楼围拥着。三层走廊和大厅刻录着有司马迁、贾谊、李白、杜甫、陆游、苏东坡、郭沫若、陈立夫等等的缅怀诗文。
这里还有文字介绍汨罗江历史。汨罗江因主河道汨水和支流罗水相汇而得名,是湖南仅次于湘资沅澧四江的重要水系。被世人称为“湘楚文化的源头”。汨罗江的出名,主要是因屈原的关系。战国末期,楚国著名政治家、诗人屈原被流放,曾在汨罗江畔的玉笥山上住过。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被秦军攻破,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汨罗江而死。据传说,汨罗江渔民划龙舟抢救屈原未果,又以粽叶包裹糯米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因此汨罗江成了划龙舟和包粽子两项中国重要民俗的发源地。据传说,屈原投江那一天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就演变成了端午节,与春节、清明、中秋并列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此处还介绍当地名人,除屈原外,汨罗还有夏原吉(1367-1430,明初重臣)、郭嵩焘(1818-1891,首任驻英法大使,生于湘阴,葬于汨罗)、仇螯(1879-1970,同盟会员)、任弼时(1904-1950,革命家)和杨沫(1914-1995,《青春之歌》作者)等著名人士。
整个碑林自南往北,地势渐高,古木参天,兰芷芬芳,亭台楼阁,九曲回廊,错落成三进院落。沿中轴线前行几步,拾级而上,进入离骚阁。离骚阁是一座重檐攒尖顶三层四方八角亭式建筑,阁内巨型大理石碑上镌刻着屈原名作《离骚》的全文。全诗共373句,近2500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抒情长诗。诗中运用美人香草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这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难怪人们把骚客作为诗人的别称。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自叙家世、志趣揭露贵族昏庸,感叹抱负不申,却又眷恋楚国,欲去不能。它把满腔的悲愤化为蕴藉深细的倾诉,厚实、深邃、凝重,恰如一股股缓缓折行奔淌不息的川流,又好像千年古钟发出的一声声余音不绝的巨响,无不令人与其共鸣,同其悲悯。不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屈原不愧是“东方荷马”。离骚阁和东侧的独独亭、招魂堂以及西面的九歌台构筑成二进院落。招魂堂和九歌台同样由屈原作品的名称命名,所刻碑文书画內容均为屈子相应篇章的作品。独独亭得名于太史公的《屈原列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人立其间,顿觉神清气爽,思接千载,感慨万千。
我们踏着落英,继续北行,穿过一道垂花门,便到了最后一进院落。仰首一望,一座两层宫殿式建筑,座北朝南,巍然屹立。鎏金匾额悬挂在正门上端。这就是“九章馆”。迈上6级台阶,进入大殿。这是一座艺术的宫殿,书法、浮雕作品镶嵌在四周墙壁上,相得益彰。几幅堆画分别就屈原《九章》中的《惜诵》、《哀郢》、《涉江》、《悲回风》、《思美人》、《抽思》、《橘颂》、《怀沙》、《惜往日》的思想内容而作,表现对黑暗势力的愤恨和对家乡的思念。《哀郢》的画面里,屈大夫青衫灰黯、神色忧伤、站在汨罗江边,遥望郢都……“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
屈子祠东侧山洼,有饮马塘,相传是屈原饮马洗马的地方。新建有复古草庐。山塘溪涧,其间树冠若伞,青草匍地,野花点缀。不远处新建了一座屈子书院,那里整理了一个屈原年表:
约楚宣王三十年(前340),屈原出生于今湖北秭归。
楚怀王十一年(前318),屈原游说六国外交成功,结盟抗秦,屈原受重用。
楚怀王十六年(前313),楚怀王受张仪六里之骗,屈原遭谗,楚王疏远屈原。
楚怀王十八年(前311),齐楚断交,楚怀王攻秦失败,屈原出使,重修齐楚旧好。
楚怀王二十五年(前304),秦楚两国结成“黄棘之盟”,屈原居汉北。
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屈原回到郢都,力劝楚王不可与秦王相会,楚王不听,被秦扣留。
楚頃襄王三年(前296),屈原被流放江南。
楚頃襄王十二年(前287),屈原被流放汨罗。
楚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屈原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最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理想主义斗士。他谱写的诗篇,流传下来的有25篇,如《离骚》、《天问》、《九章》(共9篇)、《九歌》(包括《湘君》《国殇》等11篇,是根据民间祭神乐舞写的歌辞)等,堪与天地齐寿,与日月同辉。他的传世名言,至今为人称道。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屈原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承载着中华民族百折不饶、上下求索的理想与追求。他忧国忧民的情操、独清独醒的品格,为中华文化注入了一股阳刚之气,他豪放浪漫,不拘一格的创作手法开启了我国文学创作的先河。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0: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