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舆情逆转也应了那句俗语:可怜之人亦有可憎可恨之处。
央视记者王志安在微博上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女司机被打事件,很多人说,即便那个女司机再缺德,男司机也不应该打人。道理这么讲对,但多少有些苍白。核心问题也许是,如果这个男司机不打人,去报警,警察会对女司机这种违章变线的行为处罚么?如果报警警察会及时处理,那男司机的行为就很可恶,有救济途径你不去用。可如果报了警没人管呢?”这一疑问把思考引向深入。
在许多不良事件中,头痛只是表征,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他处,如脚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桥归桥,路归路”式孤立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也许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我在回复网友时说:“整体社会戾气之盛之广是民众被压制被压抑的一种释放,是社会矛盾尖锐化的一种表现。”
心理咨询师马骋分析认为“路怒”是压力叠加结果:一是路况和生活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叠加在一起,就导致了这样一个愤怒的事件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和受保护的空间里更容易发生;二是当人的期待被阻挠时,会体验到一种挫折,很容易产生攻击的行为;三是在一个私有的空间中,当别人影响到自己的时候,会本能地防御,产生愤怒。
阿曼在《女司机被打事件中的“正当性危机”》(《新京报》2015年05月07日A03)中认为:
任何人都不能用动机的正当性来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辩解,然而在公共讨论中,几乎人人都会这么干:用女司机别车来论证她“活该被打”;人肉搜索出开房记录和违章记录,仅为继续证明她是一个坏人;就连女司机母亲,也用“赶着做慈善”为女儿别车辩护。每个人都试图证明自己是“正当”的,不管法律怎么规定,只要与自己观念里的“正当性”相悖,就活该被“踩上一万只脚”。……这事的狗血之处,就是如同发生了核弹般的连锁反应,以正当为理由,不断制造新的失当。
原标题:逾八成凤凰网友认为“女司机有责任且不认错”致舆情反转
成都女司机挨打事件,舆情汹汹,从小长假至今,已喧嚣多日。在事件最初,只有男司机打人视频流出,和成都媒体对女司机一方的采访,公众接受到的信息是“女司机仅仅因为不小心别了一下车,就遭人暴打”,舆论一边倒谴责打人男司机。
但5月3日晚,男司机张某行车记录仪视频流出,显示女司机违章变道在先,然后两车追逐“斗车”,女司机还多次主动别车,舆论转而指责女司机,甚至发动人肉搜索,可谓“一夜反转”。
5月6日,女司机卢某的哥哥说,舆论反转致其妹妹病情恶化,情绪激动。卢某父亲表示,“舆论这么快反转,我们怀疑是有人雇佣了水军。”
然而凤凰网的民调显示,86%的网友认为舆情反转的原因是“女司机确有责任,且不承认有错”。
这项调查在5月6日推出,1天内超过50万网友参与。此前,凤凰网已针对遇到“别车”如何应对展开调查,超过90万网友参与。
对于女司机挨打的原因,65%网友认为是“女司机违规变道,继而追逐缠斗”导致的;其次有27%的网友认为“男女双方都有责任”,只有不到7%的网友认为责任在男司机。
不过对于人肉女司机的行为,过半网友并不赞成,15%网友还明确表示反对,认为警察应该介入,惩处这种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
女司机父亲也表示,对于网络上对女儿恶意造谣、攻击者,他已经报警,将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益。
但仍有四成比较极端的网友赞成人肉女司机,认为“就是要教训教训她”。
有声音说,网友指责女司机,是因为自己受不文明驾驶之害久矣,如今有人暴揍女司机一顿,相当于替自己出了一口恶气。
针对“开车途中遭遇别车,你会怎么办”,凤凰网一个近百万网友参与的调查显示,73%的人选择“忍让一步,不开斗气车”,一方面说明多数人是比较理性的,但也说明公众在这方面有积怨,成都女司机不幸成了那个宣泄口。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