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实生活中,或因天资所致,或因独特经历所致,或因学习所致,确实有年少者表现与众不同。他们的表现往往超出常人的理解,甚至本人事后也难以理解。
叶嘉莹十几岁时写过一首《咏莲》诗:“植本出蓬瀛,淤泥不染清。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读完,她笑了笑说:“我现在90多岁了,回头看那时候的诗,也觉得奇怪,怎么会说那样的话呢?”也是,深闺中的少女每日看花开叶落,竟写下这样深涩之句,小小年纪思虑深广,16岁就老想着“度苍生”。……即便今天连自己都不解《咏莲》中何以有那样复杂的想法……
她逐字逐句讲解《咏莲》,大概她也把这首诗看作自己最初的明志吧。因生于阴历六月,故取小名为荷,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代表六月的花是荷花,这也使她对荷花、莲花生出许多情意和联想。她念一句,讲一句,“植本出蓬瀛”,这句是说莲花从水中长出来,就好像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蓬瀛就是蓬莱仙山。“淤泥不染清”,意思是虽然根茎有泥土,但无论荷花还是荷叶都不受尘世间污秽沾染。“如来原是幻,何以度苍生”,这两句是有典故的,佛经上说佛祖身上有千千万万个毛孔,其中每个毛孔都会生出一朵莲花,这莲花能度世人。不过,到底能不能成佛、佛是不是有,都不可知,既然如来都是虚幻的,那怎样才能解救世人呢?
叶嘉莹少时写这首《秋蝶》:“几度惊飞欲起难,晚风翻怯舞单衣。三秋一觉庄生梦,满地新霜月乍寒。”看到秋天花池里的蝴蝶几乎要僵死,便有了这感悟——生命行将消失,一切终归于空无。
本科在浸会大学、硕士在香港中文大学就读的李耀章,在《纪念日·忌日》中,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
斗换乾坤愁永昼,寒鸦冷雾凛霜晨。
阎罗一样催强弱,佛祖焉分渡富贫。
把臂欢谈他日事,回头惊觉老年身。
云深海阔无涯处,暮雨堂前不见人。
诗中营造了一个凄冷苍凉的意境,所寓意的,是人的真实存在背景:热闹的红尘背后,营营役役的人类,所有的人间戏剧,不过都如露如电般,短暂地搬演于生存的悲凉之雾里,所谓的强弱、贫富,很快都会平等地被这存在之雾所吞噬。你或许会说,青年人不该这般暮气,人生应该有正能量,但你也可以说,这不过是勘破生命本质的早熟与早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