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liug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coliugy

博文

古滇国文化在傣寨曼纳伞

已有 6565 次阅读 2019-5-23 14:15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古滇文化, 傣族, 曼纳伞

301.jpg

古滇国生活场景(干栏式建筑,铜鼓等与傣族相似)


今天去傣寨曼纳伞一哥们家过泼水节吃饭。哥们老爹是四川人,来版纳讨生活入赘勐仑的傣族人家,老爹傣语讲的很溜,酒量也杠杠滴,可谓傣汉兼融,半汉半傣。版纳有不少四川和湖南人,都在版纳娶妻生子,安家边疆,短短三四十年时间就发生了典型的汉人夷化。


归化边疆这在云南历史上是非常典型的文化现象。由于云南山川阻隔,区域文化的相对孤立,因此外来之人,无论从饮食,还是交流上,只能顺从当地人的习惯。久而久之,就会被“少数民族”同化,也就是学术用语里说的“夷化”。


在这里夷化也可以简成为“云南化”。外来人口的云南化在云南历史上是非常显著的现象,无论什么群体,进入云南之后,都会被当地土著所影响,产生出新的文化。


302.jpg

古滇国贵族都是鹰钩鼻、大胡子,显然不是云南土著民族,他们崇拜牛,青铜技艺高湛,有研究证明是来自草原的斯基泰人(也就是印欧人,与伊朗人相似)


古滇国青铜器上的鹰钩鼻大胡子带刀贵族(左边),以及大鼻子平民(右边,以云南人头顶箩筐的方式背东西,这个大鼻子外来人可能放错被削去胡子,被贬为干重活的平民了)


从古滇国大鼻子的斯基泰人就开始云南化,滇池岸边出土的大量青铜器中有大量的鹰钩鼻子的贵族可以佐证;迄今为止,云南土著的民族生产的青铜、铁器或陶器依然相对“原始古朴”,与中原文化相比技术并不精湛,甚至可以说相当落后。然而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滇池边上出土了大量技艺精湛的青铜器,其复杂程度和精巧度都令人叹为观止,而且深深地烙上了云南的印迹。


大量的古滇国青铜器,可以为我们揭开那个时代的面纱。可见当初的贵族是外来的草原民族鹰钩鼻人,被奴役的则是云南的土著民族,这些原住民几乎都不穿鞋,有居住干栏式建筑,崇拜铜鼓的傣壮族祖先,吹奏芦笙的佤族祖先,以及养羊的彝族祖先等等。外来的鹰钩鼻人人由于武器先进,异常凶猛,奴化了云南的土著,过着收租纳贡,杀伐自如的生活,但由于人数相对土著较少,随着日间推移被土著影响,这些外来的大鼻子生活和文化上渐渐融入了土著人的文化,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古滇文化。


303.jpg

古滇国出土的一个鎏金献俘铜扣(两个大鼻子士兵抢了一个带着小孩的妇女,一头牛和两头羊。每个士兵手里还提着一个人头,左边士兵踩在尸体之上。版纳的佤族解放之后猎头习俗,傣族如今在村口大树下放置一个立着的竹筐,据说就是猎头习俗的遗留。)


古滇国被来自楚国的军队灭亡之后,滇王也云南化,融入了云南土著。后来的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以及元代蒙古人回族入主云南,均融入了云南。其中对当今云南影响最大的是明代,朱元璋统一全国之后的云南军屯。


滇中滇西的汉人则是来自江淮地区所谓的南京应天府,几乎都是明代军屯后代,大量村庄名称都以“营或旗”命名就是证据,这些汉人如今也基本夷化,形成了独特的云南文化,延续至今。比如我的祖先就来是军屯的一份子,深受云南本土文化的影响。


305.jpg

古滇文化中的仕女,我那哥们的老婆就拥有一个类似的大鼻子


更有趣的是,我这曼纳伞的哥们,他老婆也是个鹰钩鼻。他告诉我,他岳父是新疆人,老婆有个明显的大鼻子,很明显的印欧人特征。不过姑娘汉语,傣语,酒量都溜的很,显然已经完全融入到云南和傣族文化之中。若非具有相当敏锐度的人,很少有人能看出大鼻子的独特之处,更不知晓大鼻子与云南的独特历史。


可以这样说,我那哥们他们一家人简直就是古滇文化的活化石。傣族、鹰钩鼻、汉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种稻捕鱼,住在干栏式的现代建筑之中,节假日划龙舟,杀牛吃牛、击鼓而歌,部分傣族村寨还遗留着剽牛的习俗。我这哥们一家独特的人员组成组成和文化遗留,应该大致就与古滇文化相似,只不过他们受到南传佛教影响深远,以及生活又高度现代化,让西双版纳的傣族文化组成更加复杂,更加难以溯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0114-1180700.html

上一篇:西番莲煮鱼:一道菜里的天下文明
下一篇:数据意识: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收藏 IP: 159.226.249.*| 热度|

2 杨正瓴 姚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