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跟青年科学家做讲座的时候,遇到一个提问,非常典型:
张老师,你怎么看待现在各种按照年龄来评比的人才计划?我们这些不上不下的该怎么办?
这位老师应该是40岁左右,但他已经严重脱发了,看得出他真的很焦虑,当然,谁不焦虑呢?
你这个问题问得好,现在真的是卷到天际了,而且都跟年龄相关:
0岁,还没出生就开始找幼儿园排位
6岁,上小学需要提前3年以上买学区房
12岁,小升初大概学区房也不好使了
15岁,中考则是决定命运的分流
18岁,高考是千军万马冲杀,没考上好大学,你悲催了
22岁,大学毕业没有找到好工作没保研(甚至现在已经开始鼓励本科生申请基金了),你悲催了
28岁,你博士毕业没有找到对象没有找到像样的工作,你悲催了
35岁,你没有申请上Y青,你被淘汰了
45岁,你没有申请上J青,你的学术生涯结束了
55岁,你还没有江河湖海的头衔,你大概率这辈子也没希望了
……
总之,我们仿佛是被困在迷宫里的小仓鼠,不断地奔跑、不断地撞墙、不断地绝望......
自古以来大家都知道,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成长节奏都不一样,特点更是千差万别,25岁之前大概都处在人生的各种筹备阶段,25-60岁绝对是人生最富有创造力的阶段,都应该集中精力去创造点啥,管理部门为了促进大家进步可以适当地设置一些考核目标,但是要把所有人都按照一个节奏一个标准紧锣密鼓来管理、人为地分为三六九等、设置各种不可逾越的障碍,那可真的就是本末倒置了,尤其是靠脑子工作的知识分子,他们的业绩不能参考对待生产线上工人的量化考核标准,过于密集和频繁的考核会让他们追求短期的利益而忘记长期的价值,还有设置各种年龄限制的评比更是直接缴了大多数人的械--符合条件的总是少数人、剩下的人都自动失去了战斗力!不单是造成极大的浪费、也极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只有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情施展自己的才华、有希望、有奔头、有发展,这样的社会才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尽管知道问题所在,但是作为渺小的个体我们也无力阻止各种没完没了的考核评比,唯一能做的就是积极展开自救,所以,我跟这位老师说:
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不要被别人的评比掌控,力所能及把你能做且愿意做的有价值的事做到极致,找到并实现自己的价值,到时候外界的评价就不能左右你了。这些年,我就是这么过来的,从07年开始做iCAN创新大赛做创新教育到2000年春天在疫情期间创办iCANX Talk,我不管别人觉得值得不值得、领导认可不认可,我认为它有价值我就去做而且一定要把它做成,我相信:Yes,iCAN!希望你也能这么做,也相信:Yes,iCAN!
当然我这么说,也不一定能解开他的心结,但是还是希望对他有所帮助。也希望对看到此文的你有所启发,人这一辈子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被别人评价而是自己到底做了啥,历史上有多少皇帝、宰相、状元,你现在记得几个?!反倒有一些活出自我的人留下了不灭的印记,比如走遍千山万水的徐霞客、穷困潦倒的蒲松龄、颠沛流离的苏东坡......与其困在别人设的局里苦苦奔波,为什么不跳出来活出自我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