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纳世界大,和谐天地宽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张海霞 四世同堂,单纯的幸福

博文

张海霞︱做个懂教育的职业妈妈 精选

已有 4486 次阅读 2023-8-1 13:17 |个人分类:杂文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职业女性与孩子的教育,这似乎是最纠结的一个问题,很多人都这么问:

张老师你这么忙如何培养孩子?孩子的教育你管吗?

我非常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

我管,我当然管,我必须管,而且我要对孩子的教育全权负责任。从小就是,不管多么忙,孩子的教育都是我的头等大事,只有管好孩子的教育才有后面的一切。但是我不是那种悉心照顾吃喝拉撒睡等琐事的妈妈,也不是那种对孩子的作业、考试、交友等大小事务都管且婆婆妈妈、唠唠叨叨、没完没了的妈妈,更不是那种牺牲所有时间为孩子准备材料、报各种课外班的妈妈,这些都不是我说的妈妈必须要管的孩子教育,我要管的孩子教育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确立规矩、培养兴趣和引导正确的三观。这里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怎样给孩子确立规矩。

坚决不能娇惯、关键的事情上不能让步,这事大家都在说:孩子不能娇气,跌倒了要自己爬起来,甚至每每举国外的很多例子来佐证,可是到了自己这里基本做不到,自己的孩子怎么看怎么好,就是舍不得放手锻炼。女儿三岁的时候,学游泳,开始是我教,教了一段时间不怕水了,就给她找了教练,每周去练。开始都很好,学了一段时间后突然有一个周末到了要去游泳的时间,她怎么都不想去,开始说不想去,看不行,就说不舒服,再看不行,就开始哭,被我强行拉上车以后开始呕吐,就这样哭着闹着不想去,可是我很执着:

啥事没有,今天必须去游泳,今天说什么都必须去游泳,因为这是你必须要做的。

孩子爸爸已经跟我怒目相向,我妈也在旁边不知所措,貌似我也太狠心,不行,今天游泳必须去!就这样闹到游泳池,见到教练,还在哭哭啼啼,我跟教练说:今天她必须下水练,如果真吐在游泳池里,我赔钱清洁。撂下这句话,撂下孩子就走了。

回家继续是两个人的战争:孩子爸爸说你简直不是孩子的亲妈!可是我也死不让步,今天她没有任何问题,必须游泳,不能让她养成不想去就不去的坏习惯。

就这样坚持到一个小时以后去接她:没想到,孩子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就扑过来了:

妈妈妈妈,今天太棒了,我学会换气了!

原来如此!不仅仅是我们大家都松了一口气,更是让我们知道:每个孩子成长路上都有我们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关键点,坚决不娇惯、在关键的事情上不能让步、让TA去坚持才能突破,而这种成就感和成长的快感才是孩子内在真正的成长,任何的娇惯、借口和逃避就是影响孩子成长的“甜蜜毒药”。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这一重大规矩的养成,只有妈妈可以立(当然如果没有妈妈,爸爸也必须要这么做),其他人都是执行者,一个不能确立规矩并坚决执行的妈妈,是把孩子带坏的罪魁祸首。比如在我刚才讲的这个故事里的我和我的先生还有我的妈妈,角色可以互换吗?

如果我先生是那个狠心的会怎样?战争,一场夫妻之间不可调和的家庭战争,而且在目前的中国没有几个先生是真的会这样去带孩子的!

另外,我妈妈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是那个狠心的吗?不能,当然更不能,如果不是我下狠心要这样严苛地要求孩子的话,我妈如果这么做那就是一场更加激烈的家庭战争,不仅是我还是孩子的爸爸都会认为她太过分了、太不近人情、根本不适合带孩子。

可见,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只有一个懂规矩、立规矩并不妥协的妈妈,才会有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孩子,因为只有妈妈才是那个能够在家里建立并且贯彻养孩子的规矩的人,其他人都是执行者和帮忙者,否则关系一定是错位了!

那些抱怨老人把孩子带坏的妈妈们,她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她们的责任和重要性,更加可怕的是她们还会以爱的名义绑架自己和家庭,从而亲手毁掉一个又一个好孩子,这些所谓的慈母正是那些貌似温柔善良、其实骨子里根本不懂得孩子教育和立规矩重要性的妈妈,又盲目推卸自己该负担的教育责任,才造成了孩子教育初期规矩的缺失和家庭的矛盾,这样的例子太多,而且这样的妈妈太多,正在每天抱怨带孩子累的妈妈们都可以反思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我刚才说的这样的正在以无原则的慈母心态在毁掉你的孩子……

树立好的规矩之后,孩子的好习惯就会逐渐养成,再努力去挖掘和培养孩子的兴趣,慢慢培养TA的家国情怀,就形成了可以带着他们走向人生巅峰的源动力。坚决不要做专职妈妈,但是要做一个懂教育的职业妈妈,这对于每个人都很重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9-1397473.html

上一篇:张海霞︱泽穗希告诉你什么是永不言败!
下一篇:Peter Seitz︱科技创新创业的九大常见误区
收藏 IP: 111.198.224.*| 热度|

4 周忠浩 晏成和 郑永军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1 1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