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周五晚上的iCANX Talks是教师节特别节目,我们选的是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的著名教授Nicholas A.Peppas,原因很简单:不仅仅是他的研究组培养了1000多名学生Peppamers(包括硕士、博士和访问学者等),更重要的是他是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好老师!去年10月5日的时候我发了一篇文章《张海霞︱不管有用没用,该说还得说》,说的是给不认识的学生改邮件的事,没想到下面一位素不相识的朋友JingHang留言:
张老师这件事情让我想起之前本科RA申请的时候斗胆联系过Nicholas A. Peppas教授,当时第一封邮件是国内下午也就是美东时间的凌晨发出,但很快就收到了回复。当时以为这么快是自动回复,但是没想到是Peppas教授的长邮件。虽然已经很注意邮件的礼仪,但是很显然还有很多没有注意到的地方。结果是收到了老先生很多的“批评教导”真的是受益颇多,感动!
真的意外啊!其实从第一次跟Nicholas Peppas教授联系在iCANX Talks做报告起(2021年5月7日),就感觉到了他的与众不同:首先,他是一个特别严谨认真的人--对待讲座的每一个细节都非常认真准备丝毫不马虎,包括嘉宾的邀请和推荐名单;其次,他是一个特别乐于助人的人--他帮推荐了好几个非常优秀的Speakers来做讲座,而且提前跟每个人他都会协助;最后,也是最打动我的,他每次推荐的嘉宾和演讲人都是业内最优秀的人而且大部分都跟他没有师承关系!这一点简直是太出人意料了!我记得第一次在线上彩排的时候我还以为他推荐的那位西班牙嘉宾是他的学生,结果发现他们连合作关系都不是:Peppas教授就是非常欣赏她的工作认为她很适合来做嘉宾!真好!在学术界太需要这样水平高又心地无私的教授了!Peppas教授还特别有国际主义精神、每次都会推荐来自世界各地特别是来自那些不太热门的国家和地区的优秀科学家给他们展现的机会!--这一点真的是跟iCANX connect the world and universe的精神完全吻合!
学术界有Peppas这样的老师真好!我记得去年5月7日他的讲座结束,他跟我说的一句话:
To be a teacher is NOT a job, it is a MISSION!
当老师,不是一份工作,是一项使命!
当然,看到这位陌生学生的留言,又感到非常的欣慰:
做个好老师真的值得!
期待周五Nicholas Peppas教授的讲座,希望有更多这样的好导师!
张海霞︱不管有用没用,该说还得说
2021-10-05
下午收到一个学生发来的没有署名也没有主题的邮件,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收到类似的邮件,不过这封邮件对他很重要,所以我看了以后,给他回了一封邮件:
“你是谁?我不回答不敢通报自己姓名的学生的问题。张老师”
很快接到他的回复: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姓名。
我也很快给他回信如下:
—————————————————————
XX,你好!
谢谢你的来信,欢迎你报考北大的研究生,我对你关于研究生复试的问题回答如下:
问1:……
答:是的,复试是口试和笔试相结合,一般流程是......
问2:……
答:......
另外,虽然电子邮件不是手写的书信,但是也要注意格式和细节(特别是你第一次给别人写信,这是很重要的第一印象),你的邮件没有主题(我刚增加了一个,这样对方看起来就很清楚,"您好"不是主题,很可能会被当作垃圾邮件删除),还有不少错别字,我作了修改(红字),希望以后注意。
更重要的是:写这样正式的信一定要署自己的真实姓名(最好也有单位),否则既不礼貌也不正式,还给人感觉你不自信,很多人可能根本就不会给你回信,你就失去了写这封信的意义。
元宵节快乐!预祝你考研成功!
张老师
----- Original Message -----
Sent: Saturday, February 07, 20091:43 PM
Subject:您好
张老师(写信的基本礼貌,一定要写对方的姓,更何况我已经告诉你我是张老师了)您好!
向您咨询一下硕士研究生入学的复试的具体情况,希望您能以于(予以)解答:
我报的是……..
谢谢您!
祝您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学生:XX(署名在最后)
最好有单位信息
—————————————————————
我很快就收到了他的回信,这封信让我难忘:
————————————————————
张老师:
您好!
首先很感谢您给我这么详细的解答,让我对复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谢谢您!
另外,也非常感谢您耐心的教导,让我学到了很多也很感动,谢谢您!
最后祝您元宵节快乐!工作顺利!
学生:XX
—————————————————————
看看,短短的10分钟他的邮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我从内心里为他感到高兴。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可是却值得我们深思,在学生的教育中我们一直忽略了很多基本的常识,比如基本的礼貌和细节,还有作为老师的责任心,我们是不是看到不好的、不对的都及时地指导学生更正了? 就像这封邮件,我以前也回复过不少,没有这么细致地指出他的问题,他下次还是这样,可是这一次我“多此一举”地多写了几句话,我相信这个学生再也不会这样地给陌生人写信了,至少可以算是教育的一个小小成果!
让我们一起努力,积少成多吧!
做个好老师,真的值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