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x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x

博文

向自己看齐 精选

已有 6371 次阅读 2009-7-22 06:28 |个人分类:历史杂谈|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的讨论中,我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工资与人均GPA之比,究竟该向印度看齐,还是向美国看齐,讨论不出结果。向美国看齐,看不动;向印度看齐又觉得印度也算不上好榜样。杨玲网友建议别看了,搞中国特色吧。
 
但搞中国特色,也得有个依据啊?伟大领袖毛主席临终教导我们:按过去方针办。我理解就是向自己看齐,总结一下过去搞得好的时候的经验。
 
改革开放以前30年,我国知识分子产出多,积极性高,社会又和谐的时候,我认为应该是1956年。我们那时科技人员从一级教授到大学毕业生转正,共13级。工资大概是:
 
一级教授:360元/月(北京)
六级副教授:120元/月
研究生:72元/月 (带薪?)
13级技术员:53元/月(成都)
 
那时的大米,是7分钱一斤,煮好的热鸡蛋是5分钱一个(成都);鲜鸡蛋一分钱一个(贵阳)。72元养活7个人是中下的生活水平。大学学生食堂:8元/月;中学学生食堂:7元/月,城市家庭人均低于5元可以申请救济(成都)。国家收购袁大头,是一元一枚。综合这些情况,当时的RMB元约等于现在75 到100 RMB元。
 
以上数据,全凭回忆,欢迎补充、纠正。有正式资料数据,欢迎提供。
 


谈谈教师的待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84-244883.html

上一篇:别总在牛A与牛C之间徘徊
下一篇:美梦也有成真时
收藏 IP: .*| 热度|

13 武夷山 罗德海 孟津 刘进平 吴飞鹏 杨秀海 苗元华 柳东阳 蔣勁松 王立 马光文 airenao pkuzeal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