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hcuser

博文

何时读闲书?

已有 2613 次阅读 2010-10-22 15:36 |个人分类: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图书馆, 阅读, 旧书, 淘书, 闲书

这里的闲书是指自己专业以外的书。每天在实验室的时间一般十几个小时,晚上睡前和早上起床之后是读闲书的时间。为什么读?有人算过一笔账,每天读15分钟,一年能看多少字、多少本书,多少年能成某一方面的专家云云。也有人说,无聊才读书,读多了是书呆子。其实,阅读是一种习惯,正如教育一样,就是要培养一种习惯。不少学生是本专业之外的书一概不看的,没有兴趣和习惯。

幼年时是听母亲读童话和睡前故事(虽然机会很少),自己翻图画书。初中之前,是看故事和漫画,给邻居小孩讲鬼故事,和同学一起看漫画。高中开始是什么都看,有字的东西就要拿过来瞄一眼,无所事事时就要捧本书在手才心里踏实,才不觉得虚度。在别人家里,大人们在玩麻将,自己就找本书看,哪怕只找到一本《母猪的产后护理》。以前看完《红岩》,我曾想自己会不会在牢里投降,因为没有书,可能会极度空虚,造成精神的缺氧。

买书淘书的经历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有笑有泪。从小学高年级开始,一直利用零用钱在买,现在是用学校给的生活费,但买得少了。在家乡时每周末出去一次,不论风吹雨打和酷暑,母亲不赞成,认为是不务正业,影响学习,但我“浪子不回头”,和网瘾一般,我把买回的书藏在上面的内衣里才进门。书也被撕过,比如那本颜一烟的《盐丁儿》,母亲为此事哭过。

一直都是以买旧书为主,主要不为收藏。旧书便宜,内容和质量也好。在家乡打过交道的几位卖旧书的老头已经去世了两位,还有两位已年逾七十,不大出来了,小城的旧书业凋零,都在卖盗版的新书,新华书店里只翻不买,小孩子被赶。到大学后,周边有一些以卖3折旧教材为主的旧书店。而城市的旧书市场则以收藏的为主,奇货可居。在家乡的中学几年里,我曾以一块钱以下的价格买了几百本连环画,现在是不可能再有了。

本科时,每周要去校图书馆借几本书。囫囵吐枣地读,极少看第二遍,看过第二遍的书印象要深得多。平时借闲书看,考前借专业辅导书,应付考试倒也绰绰有余。当然也不逃课,不管讲得如何都硬着头皮听下去,此外四处找各类讲座听,倒也充实。

现在最看得进的书还是长篇小说类的名著。尤其喜欢七八十年代出版的书,在图书馆翻得十指漆黑,书一拍都是灰,比较好的名著旧书常是无头无尾,包着牛皮纸,你就觉得以前的学生读书真是用功,好像吃书一般,相当较劲,你也想读一读。除淘得的旧书以外,这两年来在图书馆借阅的比较重要的书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欧.亨利短篇小说选》、《萌芽》、《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鲁滨逊飘流记》、《斯巴达克思》、《奥德修纪》、《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莎士比亚悲喜剧》、《神曲》、《神秘岛》、《卡拉马佐夫兄弟》、《日瓦戈医生》、《大师和马格丽特》、《骑鹅历险记》、《坎特伯雷故事》、《娜娜》、《洛丽塔》、《雪国古都》、《到灯塔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追忆似水年华》、《刀锋》、《生活在别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乔叟文集》、《九三年》、《幻灭》、《果戈里小说戏剧选》、《死魂灵》、《鲁迅全集》的一部分、《青春之歌》、《巨人传》、《美学散步》、《罗马帝国衰亡史》、《理想国》、《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世界史纲》、《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艺术哲学》、《安娜.卡列尼娜》、《海底两万里》、《中国文化要义》、《社会学和我们》、《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近代》、《中国史纲》、《史记菁华录》、《国史十六讲》、《坐拥书城》、《艺术:使人成为人》、《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苏菲的世界》、《日本史》、《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上学记》、《心理学的邀请》、《西方哲学导论:中心保持不变吗?》等。很多有名的书看过之后,也觉得无非是那样。世界名著要选好的译者和好的出版社,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等。

现在晚上一般11点前能回寝室,12点半前睡觉,平均能看书半小时以上。早上8点余出门前一般也能看二三十分钟,有时起得晚了则不能看。平时包里放一本书,利用零碎的时间翻一番,公交车上、排队时等等。几本书同时在读,这几天看这本,前几天也许看那本,更感兴趣的书先集中时间读完。没兴趣的或艰深的书先放一放,或者将其化整为零,细水长流地读,慢慢消化。

因为带有休闲的性质,我向来是读闲书不做笔记的。但这几年来形成了一个习惯,旁边放一本薄的便于携带的笔记本,看到好词好句就摘抄下来,尽量简短,不必分类,就这么一行行地抄下来,长此以往所积颇为可观。有时可翻阅一下笔记,加深印象。当然暂时从来不回过头去看也没关系,因为摘抄的过程本身就是加深印象,阅读的过程也会更专注。

看闲书有什么用?具体的用处很难讲,很少有机会能显现。比如你学校里有一个什么书院的著名景点,你以前是去过的,观察过的,现在要你陪同外校的老师去参观。你就可以大谈一下了,历史、地理、建筑、文学、教育和政治等很多方面你都可以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8161-375922.html

上一篇:英文论文词句的积累
下一篇:免不了搬家
收藏 IP: .*| 热度|

4 吕新华 孟津 唐常杰 xiangwen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5: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