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iweiju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iweijun

博文

书包

已有 4106 次阅读 2016-1-12 12:18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书包

2002-5-20初稿,2010-二月打字,修改。

我每天拎一个棕黄色的皮包上班,下班,再上班。今天下班时把包往车座上一扔。发动车后,从包里拿出墨镜时盯住包看来一会,却猛然想起二十几年前的一桩趣事。

凡是学生都背有一个书包。我刚上大学时(78年)背的是什么包却这么也想不起来。反正是老式的单肩包,或许是高中时用过的吧。记得很清楚的倒是同学老李的大帆布书包。七八年上大学时我们大多不知道大学生活究竟是如何的。报到的第一天晚上,宿舍里大家都理出书包,准备上课。老李盯着我们看了一圈,愣住了:听--大学里-不用--包?(众人笑)于是,他赶紧给家里打了电报。过了几天就见老李背上了一个大帆布书包。到了大考期间。老李的大书包可管用了,能带上所有的书去教室复习(注一)。那时候的书包功能比较简单,也就装装书笔而已。到了何时开始拎上一个水瓶之类的我就记不得了。

学校里的老师们自然也是有包的。那时候大概还没有开会发一个包之类的风俗。清贫的教师们买一个包大概要用上多年。大学校园里最常见的大概是一种黑的人造革的拎包,大概就两张纸大小,也不厚。我戏称之为“讲师包,”实在是因为拎此类包者大多为中年教师也。那是文革刚结束,中年教师们或刚提上讲师,或眼巴巴地盼着提上讲师,绝不像今日的中青年教师那么有派头(穿西装,打领带,拿着高档的公文包,从里到外都是一副大教授的派头,注二)。那时,教师们拎着“讲师包”穿梭于教室,办公室,食堂,绝对是校园里的一大人文景观。

八零年时,正值新旧交替之时,“讲师包”虽然已不太时髦,到也没有被另眼看待。记得大三教我们物化的小巧玲珑的H老师就拎这样一个包。常见她将包放在脚踏车龙头上,一阵风一样的来的教室门前,轻轻地跳下车,拎起包笑着进来授课。我到是从来没见过带我毕业论文的W老师用过“讲师包。”她那时是少有的女教授,总是穿着讲究,拎一漂亮的包。 系里还有一位ZZ老教授,瘦瘦小小的身子,每天总是拎一小破包到三楼的图书室去读英文的期刊,令人肃然起敬(此处插笑话一则,见注三)。

大约到大三,我在沪读书的三哥大概是碰到了大减价,替他自己,也替我买了一个“讲师包。”于是,我整天提着此包上教室。走在校园里显的颇为老城,有点学究味,好像我这辈子注定要当教书匠似的。已不记得此包用到何时,至少是用到去青岛读硕士生,还有可能带到上海去教书,不过,总不至于还带到美国来了吧。

来美读书的头几天就在走廊上碰到一位老美教授,单肩挎一中国的军用帆布包,用字正腔圆的中文跟我打招呼“你好,我叫培吉夫。”叫我惊讶不已。除了称赞他中文讲得好外,我也问起他的包的来历(是他在中国讲学所得)。他从包里拿出一叠文献,向我大大的称赞这个包的好处。因为包不大, 8x11英寸的文献正好竖直放。除了轻便,实在是看不出有什么好的。若干年后,我“衣锦还乡”去青岛讲学。见到我的硕士导师张教授也用一颇为高档的军用帆布包。包上有一青天白日八角星,已被爱好艺术并注意政治影响的张教授改画成其他符号。一问,原来是张公去台湾讲学所得。张公此时血压颇高,心脏又不好,高档的大皮包过于沉重,国内此时时髦的手提公文包又不实用,故老先生实在是喜欢此包。

包的主要功能自然是装物的,但又不尽是。君不见街上人人带一包,或背肩上,或抓手中,或夹腋下,有大,有小,有贵重,有朴实。不过,我敢打赌十个人里有五个人是没必要拿包的。剩下五个人包里的东西有一半是用不到的。就拿我来说,经常从办公室里拎一包文献回家,第二天又原封不动的拎回去。有时理一下包,发现几个月前放在里面的文献还在。有一封给兄长的信,已在包里面放了三年了(期间,我还去巴黎看过他一次)。

又是几年过去了(2010年了),我还在用这棕黄色的皮包,而且看来也不想换包了。因为,一来此包实在是好,内分三大部,各有几格。电脑,文献,公私文件,笔记本,各种笔,钥匙,名片,口香糖,墨镜等等,各就其位。二来,我原本是个恋旧的人,身边之物不破不换。第三,我已将此包的唯一缺点看成是优点。人过45后,考虑颇多的就是锻炼身体,拎个重重的包也算是一点锻炼吧。故我爱我包,乐而用之。《完》

注一.不过说实话,老李的大书包还不如美国小学生的书包大。因为老美的书都是精装大厚本的。

注二.大学同学RG兄,现今乃厦大教授也。看了我的短文后来信道:
我上中学时用的书包是件精致的小木箱(现在已经很少人有做那种木箱的技能了)。上大学时,为避免让人以为我是流动的理发师,我改用了家里已有的粗布包。

注三.我的好友海生的C老弟也喜欢去图书室翻杂志。C老弟读书不太用功,但常常有些独立的见解。于是这一老一少就谈的很投机。ZZ老教授觉得发现了人才,就向他过去的学生,当时的系领导问起C老弟的情况。领导就将C老弟“低分”的实况加以相告,搞得C老弟很没面子。不过,当初学校老师领导们刻意培养的“高分大虾”们二三十年后好像也不过如此。

注四.(2016..11)大概在上文写了不久,包拉链有点破损,又换了个黑色的领包, 又五年过去了。我这个人比较老派,一直就不愿用双肩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73793-949861.html

上一篇:新年快乐
下一篇:由 PPT 引出的话题
收藏 IP: 216.23.62.*| 热度|

2 苏德辰 杨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