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内容由【SME科技故事】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SME按:真的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身体特征来判断他是否有犯罪倾向吗?尽管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理论不总是被人理解,而且经常遭到评论家们的严厉批评,但从他去世至今,这仍是犯罪学争论的焦点——他的观点让犯罪学家们着迷,却又让人感到厌恶。
当你漫步在十九世纪的意大利街头,突然跳出来一男人拉着你盯着你仔细看,如果刚巧你突颚或者大颧骨,要是再有点奇怪的纹身,那么你就要小心了。
因为你眼前这个盯着你上下打量的男人,很有可能会让警察多多留意一下你。
什么?要问理由?
因为在他眼里,你就是块犯罪的好料。
1835年11月6月,冷风堆积在奥地利维罗纳的街头,人们裹紧衣服匆匆忙忙地赶路。
这是历史上不起眼的一天,就如同大多数日子一样。在一栋房子里,那位躺在床上、临近生产的女人正在大口地喘气。但好在这已经是她第二次生育了,她已经有经验来对付这种事情了。
终于,伴随着一声啼哭,那个在文章开头对着你上下打量的男人,出生了。
切萨雷•龙勃罗梭,意大利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是实证主义犯罪学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他被誉为“现代犯罪学之父”,著有著作《犯罪人论》,以其著名的“天生犯罪人”理论闻名于学界。
在大学的时候,龙勃罗梭就敏锐地感觉到了人类的生理差异与行为特征之间可能存在联系。1859年奥地利和意大利之间爆发战争,作为军医的龙勃罗梭在从军途中,也观测到了士兵之间存在身体方面的诸多差异。
但在当时,龙勃罗梭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得出什么直接的成果。直到1864年,龙勃罗梭被任命为帕维亚大学的精神病学教授。这期间,他接触到了江洋大盗维莱拉。
维莱拉自负骄傲,对自己罪行供认不讳,且毫无悔意,他残忍的犯罪活动,曾使得整个伦巴第省为之恐怖。
1870年,维莱拉在狱中死亡,龙勃罗梭对其进行了解剖。龙勃罗梭在维莱拉的颅骨上发现了一个明显的凹陷,他将其称为中央枕骨窝。此外,龙勃罗梭还发现维莱拉的小脑蚓部肥大。
龙勃罗梭认为:这两种脑特征都是低等灵长目动物如类人猿所拥有的,这说明维莱拉是一个原始的野蛮人,因此不能与社会的文明守则相容。
受此启发,龙勃罗梭提出了天生犯罪人理论。该理论认为犯罪人是生于文明时代的野蛮人,其保留有原始人的生物特征和行为特征。而这些特征并不能不符合人类文明社会的规范,其必定构成犯罪。也就是说,这类人的犯罪性是与生俱来的。
1872年,龙勃罗梭发表《对400名威尼斯犯罪人的人体测量》,第一次提出了罪犯生来就有犯罪本能的假说,开启了犯罪人类学的新纪元。
四年后,龙勃罗梭在米兰出版了他的代表作《犯罪人:人类学、法理学和精神病学的思考》,简称《犯罪人论》。第一版刊印的《犯罪人论》只有252页,在之后的岁月里,龙勃罗梭不断改正和完善自己的理论。1897年,62岁的龙勃罗梭出本了第五版的《犯罪人论》,全文共677页。
天生犯罪人理论把天生犯罪人从身体、感觉、感情、道德感、心理特征、其他智慧表现六个方面进行了描述。
上图为癫痫病人相片,龙勃罗梭认为从左往右数第1、2、6、10、12号病人为天生犯罪人,截取自《犯罪人论》第四版
其中,天生犯罪人理论对于身体特征的描述是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也是被攻击最多的地方。
因为把身体特征和犯罪联系在一起,将具有部分身体特征的人定性为天生犯罪人,背后隐藏着一种群体歧视的嫌疑。
这种群体歧视一定程度上类似于人种歧视,只不过人种歧视是以肤色为标准的,而这种歧视则表现在其他一些外貌特征上。另一种角度上,天生犯罪人理论也是一种对于后天努力的否定,带有宿命论色彩。
除了道德层面的考量之外,龙勃罗梭提出的一些特征也缺乏说服力。以纵火犯为例,龙布罗梭认为几乎所有的纵火犯都有着娇嫩的皮肤、孩子般的面孔和女人一样又黑又直的头发。
龙勃罗梭第四版的《犯罪人论》举了一个外号“女人”的男同性恋纵火犯的例子。
其实在现代大多数人看来,“女人”除了着装女性化之外,似乎并没什么其他外貌上的特异点。当然也有可能是我们见过了太多的女装大佬。
天生犯罪人理论在身体特征方面的表述还有有突颚、大耳、三页鼻(鼻端被明显地分为三瓣儿)、嘴唇多肉外突等十八个方面的特征。
天生犯罪人理论的出现引起了学界的巨大反响,对于天生犯罪人理论的批评如潮水般涌来。
法国人类学家保罗•托皮纳德指着天生犯罪人画像挖苦道:“这些肖像简直和龙勃罗梭朋友们一模一样”。
更权威的批评是,英国犯罪学家格林在同样经过大规模的实证研究之后,得出犯罪人身体特征与正常人身体特征并无明显差别的结论,拿数据重重阻击了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理论。
而更多的人认为龙勃罗梭的理论是在为法西斯的屠杀活动提供理论基础。
但若干年后回头看,龙勃罗梭是否真的如批评家们所言的那么不堪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毫无疑问龙勃罗梭是一位伟大的犯罪学家。
首先天生犯罪人理论只是龙勃罗梭犯罪理论的核心而非全部,龙勃罗梭在犯罪防治、社会防卫等方面的思想对后世极具借鉴意义;
其次,对于天生犯罪人理论,龙勃罗梭在后续几版《犯罪人论》中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社会因素在几个版本的《犯罪人论》中比重不断增大。
在那个犯罪学刚刚起步不久的年代,当其他人都在那儿研究犯罪现象的时候,龙勃罗梭先驱性地将实证主义引入犯罪学领域,将犯罪学的研究对象转化到了犯罪人本身。
这是一种对于犯罪研究的全新方向,是对当时犯罪学研究的巨大推进,足以奠定龙勃罗梭在犯罪学发展史的崇高地位。
客观来讲,犯罪原因极其复杂,从生理上探究犯罪原因,仍然是现代犯罪学的一个研究方向。
正如索罗斯基所言:“事实上,关于是什么造就了罪犯,我们并不比他了解更多。尽管我们不一定相信这与下颌骨有那么大的关系。”
他的错误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与其所处的时代局限是分不开的。
他受制于时代,但他在冲破时代。
时针拨回到现代,在你这趟时光之旅出发前,还请允许我向你请求:如果你在十九世纪的意大利街头见到那个老头,请替我们对他说声谢谢。
*参考资料
切萨雷•龙勃罗梭.天生犯罪人[M].第一版.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
许承余、刘仕雯.浅议龙勃罗梭及《犯罪人论》[J].新学术,2008(3)
郭世杰.龙勃罗梭天生犯罪人理论评述 [J].河北公安警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2)
吴宗宪.西方犯罪学史[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3: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