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内容由【SME科技故事】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草原马拉松运动员鸵鸟体型硕大,异于常见鸟类的特征已经让人感叹它的独特存在。
而在南半球的大陆上,曾经存在着比鸵鸟更加巨大、攻击性更强的同样不会飞的鸟。
这些无翼巨鸟曾是称霸所在陆地的霸主,然而两种最大的鸟类却在几乎同一个时期纷纷走向灭绝。
如今人们极力研究它们从前的生活。几百年前,却也是人类把它们推向了消亡。
不会飞的无翼鸟似乎排不进主流鸟的行列,但正是稀少让它们具有独特的生物价值。
一种叫做几维鸟的无翼鸟就珍贵得让新西兰人奉为珍宝。
新西兰人不仅把这种几维鸟定为国鸟、印上纸钞,还以“I'm kiwi”的句式来表达“我是新西兰人”。
要是偶尔有几维鸟光临民宅,这家人会惊喜得认为将有好事要降临。
要说珍贵,可不只是因为世间罕见无翼鸟,还因为几维鸟是和恐龙相邻时代的史前生物。
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也是无翼巨鸟称霸南半球大陆的开始。
虽然几维鸟纤巧得让人捧在手心赏玩,还得小心翼翼地保护着这地球上屈指可数的最后几种无翼鸟。
但在6500万年前的新生代时期,这种无翼鸟可不是多么新鲜稀奇的存在。
那时遍地都是恐龙大小的巨型生物,而鸟类也是如此。
与当下认知不同的是,这种鸟没有翅膀、体型巨大,是不会飞的陆地生物。
新西兰不仅盛产几维鸟,这片古老的陆地曾经是无翼鸟的故乡。
曾经,九种被归类为恐鸟的物种就在这里蓬勃发展。
高3.6米、重230公斤的魁梧体型和灭绝了的恐龙有得一拼,所以被起名为恐鸟,也是指体型上和恐龙很像的鸟。
光是雌性恐鸟下的蛋就有十几公斤重,大概现在的100个鸡蛋加起来才有一个恐鸟蛋那么大。
它是史上第二大的鸟类,也是新西兰最大的鸟。
和几维鸟一样,恐鸟也没有双翼,但广袤的陆地足够让它们逐渐征服的了,天空上的事也就不必多劳心。
在新西兰这片与大陆隔绝的岛屿上,天然的地理优势阻隔大型掠食性哺乳动物的威胁。
恐鸟是食草动物,新西兰广阔的森林面积囊括了灌木、高山植物等繁多品种和丰富的水资源恰好满足了它们的生活需求。
在当时的新西兰陆地上,能对它们造成威胁的,也就只有一种哈斯特鹰了。
虚度着吃足喝饱的惬意时光,天敌还极少,那时候的恐鸟生活得安逸又安心。
哈斯特鹰与恐鸟
但是,那是在人类还没有登上大洋洲之前恐鸟生活的逍遥景象。
美滋滋的生活持续了数千年,最终却迎来了灭绝式的灾难。
1280年左右,在航海技术的发展下,人们登上了这片富饶的岛屿。
他们在这里定居下来,成了新西兰土著毛利人。
毛利人
这里虽然自然资源丰富,未开发的无人之境到处都是史前生物的踪迹。
以恐鸟为主的当地原始动物巨型得让人害怕。
在此之前,当地的恐鸟从来没见过这些手持利刃的人类。
也许它们当惯了新西兰陆上霸主,并不把矮小的人类放在眼里。
所以起初随处可见愣头愣脑地自走自路的恐鸟,丝毫没有害怕和躲闪。
但身处弱势的毛利人心里却满是忐忑和顾虑。
巨大的恐鸟足足比两个人加起来还高,要是攻击起人类来,人类必定毫无悬念地输掉对决,甚至送上性命。
即便它们是食草动物,也难免可能错脚踩死蝼蚁般的人类,或摧毁房屋、粮食等财务。
于是,作为高等动物,人类用智慧扭转了体型和力量上吃亏的弱势地位。
工具的使用是人区别与低等动物的主要差别之一。
这也成为人类防身护体,甚至开展残忍猎杀的杀手锏。
于是恐鸟体型虽大,也敌不过轻巧的人类暗自设下的埋伏与偷袭,在锐利的长矛短剑中嘶吼着轰然倒地。
而这么一只巨大的猎物,足够整个部落的毛利人开怀饱食一顿。
这么一来,人们发现这恐鸟肉多而肉质鲜美,这更激发了人类的对于美食的贪欲,以及侵占大洋洲的野心。
安稳生活了几千年的恐鸟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生存灾难。
随着新西兰岛上人口越来越多,资源也到了用尽其用的地步。
后来人们只要见到有恐鸟出没,一定会用手上的捕猎利器进行捕杀。
恐鸟头骨
在人类登上新西兰500年后,这个曾经的新西兰霸主彻底败下阵来。
18世纪后期,恐鸟的数量已经非常少了,而人类的称霸目标也越来越接近。
1800年人们捕杀了最后一只恐鸟,自此,世界上的恐鸟完全灭绝了。
从那以后,新西兰岛屿上取而代之的是以人类为主的哺乳动物主导着对资源的占用。
即便是史上第二大的鸟类恐鸟也落得如此不堪的下场。
而史上最大的鸟类也早已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它们的命运竟是惊人的相似。
虽然几维鸟和恐鸟都长居在新西兰,算是鸟类中的老乡了,但和几维鸟亲缘关系最近的一种史前无翼巨鸟却不是恐鸟,而是远在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上的象鸟。
这是比恐鸟还要巨大的无翼鸟,但体型再大也同样逃不过被人类屠杀灭绝的悲剧。
类似于恐鸟假借恐龙之名来命名,象鸟也用了大象的名号。
但它实际上并没有大象那么大,却已经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鸟类了,最大重量达到了730公斤。
它们曾经生活在马达加斯加岛上茂盛的森林中,也同样在安逸的生活中遇到了势不可挡的入侵者。
公元前500年左右,第一批人类抵达马达加斯加定居了下来。
相距遥远的大洋洲与非洲大陆,上演着同样的物种生死决斗。
人类占领和开采了大片的土地,也就掠夺了象鸟生存的食物和居住资源。
不仅如此,有证据表明,人类还可能主动猎捕和屠杀大量的象鸟。
模拟人捕杀象鸟的场景
出土的象鸟骨骼上,有着人类使用的狩猎和屠宰器械造成的切痕。
考古人员还在史前人类遗体墓穴中,发现有象鸟蛋壳的遗骸做成的碗。
这说明,人们曾经广泛地使用象鸟蛋来打造膳食器皿。
大约17世纪,马达加斯加岛上的人口暴增,对于食物和生存空间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大。
象鸟的生存威胁加剧,逐渐从世界上灭绝了,留下的则是依然野心勃勃的它们的暴力征服者。
象鸟的小腿骨骼上有器械造成的伤痕
然而最讽刺的是,人类一手灭绝了称霸一时的鸟类之王,数百年后却回过头来对它“遗物”爱抚不已。
巨大的象鸟蛋大概相当于160个正常鸡蛋大小,目前在世界上只完整留存有25个。
几年来陆续随着化石一同出土,引起人们对于巨型蛋的追崇与收藏。
4年前,在英国就以66000英镑的高价拍卖出了一颗象鸟蛋。
这颗象鸟蛋之所以特别名贵,是因为里面还有未孵化象鸟的有机物质和骨头碎片。
象鸟蛋与正常鸡蛋对比
地处遥远异地的恐鸟和象鸟都拥有相似悲惨结局。
人类对于这些无翼巨鸟的好奇随着史前生物逐渐被淡忘而增加。
而化石,就是它们遗留下的唯一痕迹,也成了科学家了解过去的唯一途径。
通过提取化石骨骼中的DNA,科学家们得到了这两种鸟的基因组,基本还原了动物形态的三维模型。
果不其然,这两种鸟有着悠久的渊源。
这两种无翼鸟都划分在平胸鸟的大类之下,也就是没有用来附着翅膀的胸部龙骨和胸肌。
但它们都比普通鸟类具有更多的羽毛,但丛生的毛发中并没有羽枝*支撑,因此不能成为羽片。
追本溯源到悠久的过去,它们都具有同一个祖先。
这还不算什么,更惊奇的是,一些和它们由同一个祖先发展而来的平胸鸟至今尚存。
比如跑步飞快却同样不会飞翔的鸵鸟、鸸鹋和食火鸡。
*注:是腕板侧方长出来的,羽状枝骨,一系列斜着平行排列的羽枝构成羽片。
它们的体型虽然没有已经灭绝的两个亲戚那么大,却也分别是当今世界上体型最大的前三种鸟类。
不同的是,这三种平胸鸟两侧都分别有一只小小的翅膀。
这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逐渐退化的双翼。
留存至今,这些平胸鸟仍然具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它们只出现在南半球。
而再回看曾经的称霸的恐鸟和象鸟,也都从来没有涉足北半球。
为何这些由同一个祖先演化出的平胸鸟都只在南半球出现?
这个问题引发了古生物学界的关注和研究。
有人认为这恰好印证了大陆漂移假说的准确性。
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在远古时期,南半球的南美、非洲、大洋洲、印度、马达加斯加和南极洲等陆地都是连成一片的一块冈瓦纳大陆。
如果假说成立,那么当时它们共同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片大陆上。
时过境迁,后来冈瓦纳大陆裂解、漂移,逐渐形成了当前这个世界格局。
而陆地上的平胸鸟被迫分开至各个大陆,没有飞翔的能力,也就只能乖乖随着大陆漂移远离曾经的亲缘。
随着漫长的地理隔离,它们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
这也就衍生出了不同的物种,只是没想分隔两地的恐鸟和象鸟都遭遇了相同的下场——在人类入侵的主要威胁下灭绝了。
而一些史前平胸鸟侥幸活到了如今,才等来幡然悔悟的人类保护与珍惜。
但这还只是不太站得住脚根的推测,真实原因也许要化石自己“告诉”我们。
通过化石骨骼中提取DNA,进行基因组测序是目前了解这些已经灭绝的无翼巨鸟最好的方法。
对基因组变化的比对分析,人们可以了解到平胸鸟的进化过程,也是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的验证。
2017年哈佛大学从恐鸟的脚趾骨中提取出线粒体,还原了空鸟大约85%的基因组。
距离最终的完整测序越来越接近,这些消亡的无翼巨鸟形象也逐渐复原在我们眼前。
但说来也讽刺,人类先是疯狂灭绝了当时的“竞争者”,后来又出于强者的怜悯心,想尽办法地复原和探究曾经发生的一切。
以往生存的本能与现在求知探索本能的碰撞,造就了人类的这番折腾。
当过去巨型动物称霸的时代结束,如今迎来的是智慧型哺乳动物当道的时代,而未来或许又将面临翻天覆地的征服与更替。
*参考资料
Elephant bird. Wikipedia.
Strauss, Bob. "10 Facts About the ElephantBird." ThoughtCo, Oct. 22, 2018, thoughtco.com/the-elephant-bird-1093723.
Mitchell K J , Llamas B , Soubrier J, et al. Ancient DNA reveals elephant birds and kiwi are sister taxa andclarifies ratite bird evolution[J]. Science, 2014, 344(6186):898-900.
盖志琨. 鸟类中的陆地霸主—恐鸟[J]. 化石,2005(4):2-5.
Virginia Morell. Moas Driven To Extinction By Hunting,Birds' DNA Shows[J]. HuffPost, 2014.03.18.
Sharon Begley. Scientists Have Reconstructed theGenome of a Bird Extinct for 700 Years[J]. STAT, 2018.02.27.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 2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