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我国有部叫《盘尼西林1944》的战争电影
故事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夺回被伪军抢走的两千支盘尼西林
中共地下党精心设计了一场“夺药”计划
《盘尼西林》1944海报
盘尼西林,也就是青霉素
在抗生素如此泛滥的今天,它就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平价药
但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国外才刚投入生产的青霉素却是如此不可多得
在那时候,这两箱青霉素就相当于两千名战士的性命
盘尼西林
在青霉素还没出现之前,人们对大部分细菌引起的疾病几乎无计可施
那时霍乱、疟疾、肺炎、肺结核、鼠疫等疾病都是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
只要得了这些疾病,就等于收到了死神的通知书
除了等死,完全没有别的办法
连最基本的伤口感染化脓,都可能置人于死地
而在战争期间,这些细菌引起的疾病就更加猖獗了
在大多数的战争中,死于疾病的人数往往比战死的人数还要多
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军死于疾病的人数为18.6万,是战死人员的两倍
苄青霉素的3D模型
但是也就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被称为细菌克星的特效药——青霉素面世
它的作用机理是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而人体细胞是没有细胞壁的,这也使青霉素对人体没有毒副作用(除了对青霉素过敏者)
二战期间青霉素的邮箱广告
从1942年起,青霉素开始大规模投入生产,从而拯救了千百万肺炎、脑膜炎、脓肿等患者的性命
而这位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也被授予了诺贝尔医学奖
同时还被列入《改变世界的100个伟人》之列
亚历山大·弗莱明
但是很多人对弗莱明的形容往往是“医学史上最幸运的人”和“他就像中了两次彩票特等奖一样”
甚至还有人对他出言诋毁说“他只是一个三流的技术人员,不过是运气好罢了”
这些人口中所说的两次特等奖是指他发现的溶菌酶和青霉素
他们说溶菌酶的发现是弗莱明不小心向培养皿打了个喷嚏发现的
而青霉素是因为他不爱干净,不清洗培养皿发现的
...
世界上可能真的会有人连中两次彩票特等奖
但是对于弗莱明的这两个发现,恐怕并不只有走运那么轻巧
亚历山大·弗莱明
1881年8月,亚历山大·弗莱明出生于英国一个贫困的家庭中
7岁时,他就失去了父亲,由母亲和几个大哥抚养
从13岁起他就去了伦敦投奔同父异母的哥哥
他先是去了一所技术学校学习
16岁毕业便去了一家专营美国贸易的船务公司上班
孩童时期的弗莱明
在1901年,20岁的弗莱明从舅舅那里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
弗莱明便用这笔钱开展他的医学之路
在同年七月,他就通过了16门功课的入学考试
顺利进入圣玛丽医院附属医学院学习
在医学院期间,弗莱明几乎包揽了各类奖学金
而在1906年,他更是通过一系列的考试,获得了独立开设个人诊所的资格
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阴差阳错地进入了圣玛丽医院的接种部
从1909年开始,弗莱明就做了有关吞噬细胞、调理素伤害菌和痤疮的免疫治疗等一系列研究工作
此外他还成功改良了梅毒的繁琐检测程序
在那个年代,他更是少有的掌握了静脉注射这一先进技术的医生
在伦敦,几乎只有他能为梅毒患者注射最新的治疗药物——606
很快,第一次世界大战来袭,人们的生活开始偏离了正常轨道
而弗莱明也参加到了皇家军医部队,参与救治伤病人员
那个年代,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伤口感染
对于大面积创伤,经常是用一种杀菌剂来进行消毒
但弗莱明和同事却发现,这种杀菌剂并不能真正地把细菌杀死,还反倒把人体吞噬细胞除掉,使伤口更加容易感染
在那时,他们就发现用浓盐水冲洗伤口会比较有效
但是如果创口很大或者已经感染,再多的浓盐水也是白搭
那时弗莱明在心中就想,如果能找到有效又没有副作用的杀菌剂,这么多士兵就能继续活下来了
1919年,退伍后的弗莱明继续回到圣玛丽医院进行研究工作
1921年,40岁的弗莱明患上了重感冒
于是他索性趁着这个机会,研究起了引起感冒的微生物
他从鼻腔中取出一些鼻涕,滴在培养基上
两个星期后,当弗莱明准备清洗这个培养基时,他却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现象
培养基中长满了滕黄微球菌菌落,但是在靠近鼻涕周围却没有这种菌落,而是出现另一种“菌落”(其实是细菌溶解所致)
一开始弗莱明还认为这种“新菌种”是来自他鼻腔黏液
还特意给它们取了个名字A.F. (他名字的缩写)
为了探明这种“菌种”,弗莱明做了多次的对照实验,并得出鼻腔黏液中含有“抗菌素”的结果
之后他更是发现几乎所有体液和分泌液都含有这种“抗菌素”
而这种“抗菌素”在经过加热和蛋白沉淀后会失去其抗菌性,由此他断定这是一种蛋白质酶,最后改名为溶菌酶
那时为了进一步研究溶菌酶,弗莱明还四处讨要眼泪,这使那时很多人都对他避而不见
直到1922年,他发现蛋清中溶菌酶的浓度比眼泪高出一百倍
解决了实验来源,弗莱明才停止了类似讨要眼泪的做法
弗莱明发现溶菌酶确实有其偶然性
但是与之前传的一个版本,弗莱明往培养皿上无意打了个喷嚏之后发现了溶菌酶是大不相同的
虽然发现溶菌酶不足以让他获得诺贝尔奖
但是这也充分地证明了他是当时非常有实力的科学家
在1922年,弗莱明发表了论文宣布溶酶菌被正式发现
虽然溶菌酶在医疗上意义不是特别的重大,但是在食品领域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可用于天然食品的防腐和保鲜,此外还可以添加到食品和乳制品中,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和降低致病菌对肠胃道的侵袭
而青霉素的发现历程比溶菌酶看上起就更具有戏剧性了
人们只知道费莱明的培养皿上掉落了一颗青霉菌孢子,使他幸运地发现青霉素
但是除了吸引人眼球的“偶然”二字,人们好像不太在乎其他
然而任何研究都是有目的,只有“偶然”并不能带来任何成就
金色葡萄球菌
那时弗莱明的主要研究项目是葡萄球菌
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人类的皮肤、鼻咽部都普遍存在
它轻则可以引起疖、痈、毛囊炎等小的皮肤感染
重则能引起全身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那时弗莱明就已经被视为研究葡萄球菌的权威
他还被邀请参与编撰一本名为《系统细菌学》的巨作,而其中关于葡萄球菌的内容就由他全权负责
在写书时,一篇关于金色葡萄球菌的实验引起了弗莱明的注意
文中说,金色葡萄球菌在历经52天的室温培养下,会出现多种变异菌落,甚至包括一种白色菌落
为了弄清这篇论文中的现象,弗莱明在1928年年初就开始重复该文中的实验过程
一直以来弗莱明都有个特别的习惯
就是在做完研究后不会马上清洗培养皿,而是将它搁置在一旁
过段时间再来看是否会发生什么有趣的变化
然而就在弗莱明度假回来的九月初
他发现搁置在旁的葡萄菌培养皿中长出了一朵青色的霉菌
而在这朵菌落的周围出现了一圈透明带
青霉菌周围出现了一圈透明带
拥有多年研究溶菌酶经验的弗莱明马上意识到,这可能是个不得了的现象
于是他立即把中间的这朵霉菌刮落以进一步的研究
多次实验后他发现出现在青色霉菌周围的透明带,是由青色霉菌释放的物质与葡萄球菌作用形成的
而这种能杀死葡萄球菌的物质也被命名为“盘尼西林”,也就是青霉素
弗莱明的青霉素原始菌种
在此后的十年内,弗莱明发了两篇关于青霉素的论文,并做了多次家畜静脉注册青霉素粗提物的实验
甚至还有记录显示1932年弗莱明还把青霉素用作几例病人的局部抗菌剂
但是可能由于青霉素的纯度不够高,当时并没有什么疗效
弗莱明与妻子
这些论文和实验在那时并没有得到关注
毕竟那个年代也出现过很多抗菌素对治疗价值并不大的例子
再加上作为药理学家的弗莱明并没有分离纯化青霉素的能力
最后弗莱明停止了青霉素的研究
弗莱明、弗洛里、钱恩
直到1942年,生化学家钱恩和弗洛里从弗莱明培养的菌种中提纯了青霉素
从那时起,青霉素才真正踏入造福世人的正轨
在二战中,青霉素更是对受伤的军人起了奇效,拯救了无数的生命
获得诺奖时,弗莱明已64岁高龄
1945年,弗莱明与提纯了青霉素的钱恩和弗洛里,一起分享了那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青霉素也成功地激励了无数人去寻找新的抗生素
在这之后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四环素等一个接一个地被发现,有效地遏制着细菌对人类的侵袭
从青霉素发现以来,人类的平均寿命就提高了至少十年
1945年纽约一所药店在贴青霉素的广告
有人曾说空气中的青霉菌刚好飘落到葡萄球菌培养皿中的概率够中一次三等奖彩票
再加上遇到青霉素适宜生长的凉爽天气(那时在夏季)就相当于中了一次特等奖
但是如果培养皿中养的不是葡萄球菌,而是另外的菌种,这个从天而降的“特等奖”也是白跑一趟
又如果弗莱明没有之前研究溶菌酶的经验和灵敏的科学嗅觉,他可能中了“特等奖”也不会拿着票根去领奖
但是事实却永远没有那么多如果
科学研究中机遇的出现是普遍的,但这种“偶然”并不能带来真实的科学成果
如果单凭运气想要一朝得志,那就未免太天真了
_____________
内容为【SME】微信公众号原创,欢迎关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16: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