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我们的目标永远是“下一个”
……
2004年初,刚刚经历了SARS考验的中国还没缓过神来
一场禽流感又袭击了过来,仿佛一记重锤,让人们感到无比的恐惧
高达60%的死亡率,禽流感成了比SARS更可怕的阴影
而她,带领着科研团队,诊断疫情,推广疫苗,为防控疫情而奋斗
迅速投入生产并应用的新型疫苗,有效的控制了疫情
她被《Nature》杂志称为战斗在前线的“流感侦探”
她帮助我们平息了H5N1、H7N9禽流感疫情
她是素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得主——陈化兰
…
陈化兰是个土生土长的西北姑娘
1969年,她出生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湾村
那是个贫穷而落后的小村子
她不甘心过着耕田种菜的生活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湾村
读书改变命运的话题不止一次的被身边的人提起
幼年的陈化兰心中也萌发了求知的种子,她要读书、考大学、改变命运
村子里学校的学习条件并不好,小学到初中,她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
高中入学考试,只考了五科的她还是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陈化兰家里的小院子
高中的时候,班上的同学都起早贪黑,恨不得把一分钟掰成十分钟来用
但她不这么觉得,晚上一熄灯,她就安静的进入了梦乡
学校规定的早操,她也愣是一次都没有参加过
班主任找她谈话,她对班主任说,“睡不好觉就上不好课”
她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听话”的学生,可却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
名列前茅的成绩让老师们也渐渐放弃了与她的谈话
陈化兰的父亲和她打电话
高考之际,她满怀希望的想要填报医学的志愿
可是“考砸了”的成绩让她与医学失之交臂
没办法学医学的她选择了甘肃农业大学的兽医学专业
高考的歪打正着,开启了她辉煌人生的第一步
1997年,陈化兰博士毕业
1997年,陈化兰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的传染病与兽医学专业博士毕业
她跟随着导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禽流感
这一年,香港发现了人类也会感染禽流感,并且其对人的致死率高达60%
这个病症立刻成了全世界卫生组织的重点关注对象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
1999年,陈化兰去到美国CDC(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
那里有着先进而完备的实验设施,还有优厚的待遇
当时在哈尔滨如果要使用PCR仪,需要提前半个月预约,可在那里,每个科学家都配备有一台PCR
1997年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的月薪是500元,可在美国,她一个月能领到3000美元的月薪
美国CDC
良好的实验环境、优越的生活条件,导师的盛情挽留都没有拦下陈化兰回国的脚步
“国内流感防治研究方面迫切需要人才,回国发展才能学有所用”
“在国外,虽然待遇优厚,终究也只是一份职业,而回到祖国,我感觉这是一份事业。”
3年的博士后学习结束后,她毅然踏上了回国的旅程,回到了祖国那个冰冷的前哨——哈尔滨
2002年,禽流感已经在几个国家中爆发,而国内的农场,管理仍十分松懈
有别于西方99%的禽类都在农场中饲养,国内的散养情况实在太多了
卫生设备简陋,消毒不彻底,有些地方的禽类甚至与人居住在同一屋檐下
在这样的情况下,倘若出现了高致病性的病毒,后果将不堪设想
与上司于康震商量后,33岁的陈化兰立即着手建立了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
2003年严重的SARS疫情,成为了中国公共卫生及疾病控制工作的转折点
国家不断加大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控与基础研究的投入,禽流感的防治更是重中之重
年轻的陈化兰享受到了令人羡慕的资源,也承担起了异常重大的责任
中国的禽流感疫情随时都处在变化之中
陈化兰的参考实验室承担起了辨别、确认病毒毒株的重要任务
2005年5月,青海湖候鸟禽流感疫情突然大规模爆发
美景如画的青海湖仿佛成了鸟类的地狱
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便造成了几千只候鸟的死亡
湖边到处都是候鸟尸体,让人望而却步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水禽大规模感染禽流感死亡
没有人知道病毒的危害程度有多大
可是病毒的毒株必须收集,种类必须要鉴定
这个任务自然落在了陈化兰的身上
她深入疫区,在这个遍布了候鸟尸体的地方采集样本
对病毒的分析结果让她大吃一惊,这种由境外迁徙的鸟类带来的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有很强的感染哺乳动物的能力
青海湖
她急忙把结果上报,让政府对当地的鸟类进行隔离,防止病毒的进一步扩散
可野生的鸟类哪里有那么容易被控制住
很快,辽宁地区也出现了H5N1的病毒亚型
还没来得及喘口气的陈化兰又连忙赶到了辽宁
这次的分析结果让她更为惊讶,又一次突变的病毒已经获得了一定感染人类的能力
无奈之下,她只能建议政府大范围的捕杀已经感染了禽流感以及有潜在感染风险的家禽
如果突变的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流行起来,将可能会发生进一步的突变,对人们将会有极大的威胁
最终在捕杀了2000多万只家禽后,中国终于安全的度过了那次危机
当同样的病毒随着野鸟传到了埃及、部分欧洲国家后
这些国家及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疫情,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当大家都慢慢的淡忘了禽流感的阴影时
陈化兰仍然没有对禽流感掉以轻心
她要弄清楚,H5N1病毒究竟要发生怎样的改变,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这是造成禽流感在人群中大规模流行的前提
为了寻找答案,陈化兰开始了一个惊人的实验
她决定要人为制造病毒,了解到底发生什么样的变异的病毒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带领着研究小组中的十多位成员开始了她的研究
她的团队对超过250只豚鼠、1000只小鼠、27000个受感染的鸡蛋进行了两年的研究
用基于质粒的反向遗传学技术“制造”了127个重组、杂交的病毒
反向遗传学:相对于经典遗传学而言。是在获得生物体 基因组全部序列的基础上,通过对靶基因进行必要的加工和修饰,让其装配出具有生命活性的个体以供研究,与之相关的技术称为反向遗传学技术。
在这些病毒中,她将H5N1中的基因片段与那些来自H1N1猪流感病毒(猪可以同时感染能感染人与禽类的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进行了交换
之后,她用致病性最强的重组病毒来感染豚鼠,结果发现,只需要取代一个基因,就足以让该病毒在豚鼠之间传播
当她的结果被《Science》杂志发表后,一些生物伦理学家坐不住了
“这是一项十分危险的实验,《Science》杂志怎么能登载它呢!”
“文章里面有如此详细的实验细节,万一被恐怖主义者拿去做生物武器怎么办!”
“这些研究人员是在没有任何常识的情况下受到了盲目的野心的驱动,他们令人震惊的不负责任!”
在他们看来,陈化兰的实验无疑人为推进了禽流感病毒的人际传播进程
面对这样的责备,陈化兰说,“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我不认为他对这类科学问题能够很好的理解。当然,如果一位禽流感方面的科学家说了这番话,我可能会有所担心”
2013年3月,正在外地出差的陈化兰突然接到农业部的电话
她被告知有一种新型的禽流感病毒——H7N9,正在从禽类传播到人群中
H7N9已经在上海引起了巨大的恐慌,严重的发病与死亡正在蔓延
这时候,时间,就是一切
放下电话,陈化兰立即赶回了哈尔滨的实验室
不到48小时的时间里,1000多份土壤、水源、养殖场及活禽市场样品被送到了实验室
日夜赶工,她的团队几天就完成了从鸡和鸽子中分离出的H7N9病毒株的序列测定
清冷的深夜,屋外是凛冽的寒风,陈化兰的实验室仍然亮着灯
她连夜将序列分析数据提交到了农业部,并建议立刻关闭感染地区的家禽市场
效果立竿见影,新增的感染病例迅速减少
33天,1万多份样本,52株H7N9病毒,陈化兰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
她发现导致人感染的H7N9病毒与活禽市场中存在的H7N9病毒高度同源
这是国际上首次从病原学角度揭示了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来源
也为中国科学防控H7N9禽流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进一步对H7N9的研究中,另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被揭示出来
H7N9病毒对禽类没有致病力,但当其侵入人体后,会发生突变
突变后的病毒对哺乳动物的致病力与水平传播能力会明显增强
陈化兰说,“虽然还没有证据显示H7N9禽流感病毒已经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它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可能性”
接种疫苗
或许很多人都觉得,禽流感似乎有些“雷声大,雨点小”
比起03年的SARS,它更像是那个狼来了的故事
似乎也没有在中国掀起多大的浪花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禽流感战斗的前线,还有这样一位科学家
她被《Nature》杂志称为“流感侦探”
在禽流感狙击战里,她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提供了大量的诊断试剂(超过10亿羽份)
她研究的新型H5N1禽流感灭活疫苗是国际上第一个大规模应用的流感病毒反向基因操作疫苗
她转让给企业的疫苗生产技术,为国家挽回了数十亿元的经济损失
她站在禽流感战争前线,正在为我们保驾护航
200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激动人心的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举行
在众多的彩车中,有一辆竖立着金黄麦穗的彩车
彩车的侧面,写着四个龙飞凤舞的字——农业成就
她站在彩车上,怎么也控制不住眼里激动的泪水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为祖国的科技进步感到有种的自豪,为祖国的富强感到无比的骄傲”
60周年阅兵式上的“农业成就”彩车
2013年,她被《Nature》杂志评年度十大科学人物
2015年,她拿到了有“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而国内的奖项她更是拿了不少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全国杰出科技人才奖…
在陈化兰的带领下,位于哈尔滨的禽流感参考实验室加强了禽流感流行病学的检测与研究力度
从几乎一片空白到完整、系统的内地禽流感病毒种毒株资源库及其流行病学信息数据库
从一家新成立的实验室,到内地所有禽流感疑似病例的终裁性诊断鉴定机构
哈尔滨市南岗区一座僻静的旧楼里
墙外是繁华的道路,除了大门紧闭的P3实验室,这里看不到太多高大上的生物实验设备
陈化兰总是说,“我的生活和工作都很平淡、很平实。但单凭自己的兴趣做研究、发论文并不是我工作的全部。掌握疫情、准确诊断,帮助国家做出更好的决策,研究更好的防治方法疫苗,才是我最重要的任务”
“如果在某个学术杂志上发了一两篇文章而闻名天下,却没办法帮助中国控制禽流感,这将是我的耻辱”
“只要禽流感的警报还没解除,我们就时刻不能掉以轻心。作为科研人员,我们的最终职责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安全!”
_____________
我们同样热爱科技
对科技未知充满孩子般的好奇
为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一切改变感到热血沸腾
我们将科技的感性给大家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